文章解析

dòng
tíng

朝代:宋作者:白玉蟾浏览量:1
fān
péng
hēng
bǎo
běi
fēng
tán
zhǐ
qǐng
wàn
shān
kōng
tiān
chuí
jiǔ
céng
yún
wài
rén
zài
hóng
鸿
guò
yǐng
zhōng
shì
céng
yóu
yín
shì
jiè
fēi
jīng
shuǐ
jīng
gōng
shén
xiāng
shí
zài
shén
xiāo
jiù
yǒu
gōng

译文

船帆像鼓起的肚子一样,被北风吹得满满当当,弹指之间,群山就被抛在身后,视野变得空旷。天空仿佛垂下九匹骏马,在层层云雾之外,人仿佛处在孤雁掠过的影子里。前世似乎曾游历过像白银般洁白的世界,精神仿佛飞腾起来,再次拜谒水中的水晶宫殿。湖神和水神应该认识我,我在神霄仙境往昔是有功劳的。

逐句剖析

"帆腹膨脝饱北风":船帆像鼓起的肚子一样,被北风吹得满满当当,

"一弹指顷万山空":弹指之间,群山就被抛在身后,视野变得空旷。

"天垂九马层云外":天空仿佛垂下九匹骏马,在层层云雾之外,

"人在孤鸿过影中":人仿佛处在孤雁掠过的影子里。

"夙世曾游银世界":前世似乎曾游历过像白银般洁白的世界,

"飞精复谒水精宫":精神仿佛飞腾起来,再次拜谒水中的水晶宫殿。

"湖神波吏须相识":湖神和水神应该认识我,

"吾在神霄旧有功":我在神霄仙境往昔是有功劳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洞庭》是宋代白玉蟾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洞庭景色为题材,首联、颔联描写行船所见的洞庭风光,颈联、尾联融入想象,兼具实景与虚境。诗歌运用夸张、想象等手法,语言豪迈洒脱,既展现了洞庭的开阔景象,又借“神霄旧有功”等句流露放达之气,风格浪漫飘逸,富有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道士,“南宗五组”之一

白玉蟾(1194~1229?),南宋道士。本姓葛,名葛长庚。字如晦,又字白叟,号海琼子,世称紫清先生,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白玉蟾为全真道“南宗五祖”之一,心通三教,学贯九流,于佛老秘典及人间所未见之书,无不贯通。能诗文,尤以词名世。清陈廷焯云:“葛长庚词,一片热肠,不作闲散语,转见其高。”主要作品有《酹江月·武昌怀古》。著有《海琼白玉蟾先生文集》《罗浮山志》《玉蟾先生诗余》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帆腹膨脝饱北风,一弹指顷万山空”,首联聚焦行船与视野的变化。“帆腹膨脝”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船帆被北风吹得鼓起的形态,画面感十足;“一弹指顷”极言时间之短,“万山空”则写出船行时,两岸山峦迅速后退、仿佛瞬间消失在视野中的动态,既写实又带夸张,开篇便营造出开阔的意境。“天垂九马层云外,人在孤鸿过影中”,颔联转向远景与自身。“九马”是对层云形态的想象,仿佛天边垂落的骏马在云层外奔腾,赋予云以动态与生命力;“人在孤鸿过影中”则以孤鸿的影子映衬人的渺小,却又通过“过影”的轻盈,让人与鸟、与天地相融,画面悠远而空灵。“夙世曾游银世界,飞精复谒水精宫”,颈联由眼前之景转入想象。“银世界”“水精宫”是对洞庭湖澄澈之景的浪漫化想象,仿佛这里是晶莹剔透的仙境;“夙世曾游”“复谒”则将现实游览化为跨越时空的重逢,既写出洞庭之美如仙境,也暗含诗人对这片水域的亲近感。“湖神波吏须相识,吾在神霄旧有功”,尾联直抒胸臆。诗人以“神霄旧有功”的自信口吻,说湖神水吏应当认识自己,看似夸张,实则是将对洞庭的喜爱推向极致,因热爱而觉得与这片山水的神灵也有旧交,既展现了狂放的个性,也深化了与洞庭的精神联结。全诗由景入情,由实入虚,将眼前之景与心中之境交融,读来豪迈而富有意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白玉蟾《华阳吟三十首其一》

下一篇:宋·白玉蟾《华阳吟三十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