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à
宿
shuǐ
guǎn

朝代:宋作者:白玉蟾浏览量:1
sōng
zhī
míng
miè
gèng
hán
shì
shēng
wàn
lài
chén
qiān
qīng
fēng
guǎn
mèng
lún
míng
yuè
rén
xīn
mián
hái
xǐng
tuī
téng
zhěn
zhòu
réng
hán
nòng
chǔ
qīn
sāo
shǒu
lái
qīng
yǐng
duàn
yān
suǒ
huā
lín

译文

松脂的光忽明忽暗,夜已经深了,更添几分寒意,青蛙的鸣叫静了下来,世间万物都沉浸在寂静中。千里之外的清凉晚风里,我在孤寂的馆舍中做起梦来,那一轮明月,正寄托着对老朋友的深切思念。想睡却又醒着,伸手推开身边的藤编枕头,一会儿觉得闷热,一会儿又觉发冷,只能翻来覆去摆弄纸被。挠了挠头,起身望向自己孤单的影子,断断续续的烟雾低低地笼罩着那片荻花林。

逐句剖析

"松脂明灭已更寒":松脂的光忽明忽暗,夜已经深了,更添几分寒意,

"蛙市无声万籁沉":青蛙的鸣叫静了下来,世间万物都沉浸在寂静中。

"千里清风孤馆梦":千里之外的清凉晚风里,我在孤寂的馆舍中做起梦来,

"一轮明月故人心":那一轮明月,正寄托着对老朋友的深切思念。

"欲眠还醒推藤枕":想睡却又醒着,伸手推开身边的藤编枕头,

# 藤:一作籐。

"骤热仍寒弄楮衾":一会儿觉得闷热,一会儿又觉发冷,只能翻来覆去摆弄纸被。

"搔首起来顾清影":挠了挠头,起身望向自己孤单的影子,

"断烟低锁荻花林":断断续续的烟雾低低地笼罩着那片荻花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夏夜宿水馆》是宋代白玉蟾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围绕“夏夜宿水馆”的所见所感展开。首联以“松脂明灭”“蛙市无声”描绘出夏夜水馆的清冷环境,寒意渐起,万籁俱寂;颔联借“千里清风”“一轮明月”引出对故乡与故人的思念,“孤馆”二字点明漂泊之境;颈联通过“推藤枕”“弄楮衾”的细节,写出难眠时的烦躁,强化孤寂之感;尾联以“搔首顾影”“断烟荻林”收束,用空寂之景深化愁绪。全诗语言简练,借景抒情,通过环境烘托、细节刻画,生动传递出诗人独宿异乡的孤寂与对故人的深切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道士,“南宗五组”之一

白玉蟾(1194~1229?),南宋道士。本姓葛,名葛长庚。字如晦,又字白叟,号海琼子,世称紫清先生,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白玉蟾为全真道“南宗五祖”之一,心通三教,学贯九流,于佛老秘典及人间所未见之书,无不贯通。能诗文,尤以词名世。清陈廷焯云:“葛长庚词,一片热肠,不作闲散语,转见其高。”主要作品有《酹江月·武昌怀古》。著有《海琼白玉蟾先生文集》《罗浮山志》《玉蟾先生诗余》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羁旅怀乡诗。描写了夏夜在水馆投宿时的宁静场景,像松脂燃烧时的光影忽明忽暗、蛙群的喧闹声完全消失等细节都有呈现,同时还融入了对清风中的孤馆、千里共此时的明月的孤寂心境,表达了诗人独宿异乡的孤寂与对故人的深切思念。

2. 分段赏析

首联“松脂明灭已更寒,蛙市无声万籁沉”以环境描写开篇,奠定了全诗孤寂清冷的基调。“松脂明灭”写馆内松脂灯的光影忽明忽暗,“已更寒”暗指夜已深沉,“蛙市无声”“万籁沉”则以听觉感受强化静谧,蛙鸣本是夏夜常见声响,此刻却悄然消失,天地间只剩寂静,侧面烘托出诗人独宿水馆的孤独。颔联“千里清风孤馆梦,一轮明月故人心”转向虚实结合的情感表达。“千里清风”吹入“孤馆”,与“梦”相连,暗示诗人因客居他乡而思绪飘远;“一轮明月”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寄情意象,此处“故人心”三字点明思念对象,月光如水,既照见孤馆中的旅人,也照见记忆里牵挂的人。颈联“欲眠还醒推藤枕,骤热仍寒弄楮衾”通过细节动作刻画人物的矛盾心境。“欲眠还醒”写出辗转难眠的状态,“推藤枕”的小动作透露出烦躁;“骤热仍寒”看似矛盾,实则可能是心绪不宁,“弄楮衾”进一步强化了难以安适的情绪。尾联“搔首起来顾清影,断烟低锁荻花林”以场景收束,深化孤寂氛围。“搔首”是焦虑无措的动作,“顾清影”则通过凝视自己的影子,更显形单影只;“断烟低锁”描绘烟雾稀疏、笼罩低空的景象,“荻花林”作为背景,以朦胧的自然景物烘托出冷寂的画面。全诗至此,从环境到动作,从梦境到现实,层层铺垫出旅人夏夜独宿时的孤独、思乡与烦乱。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不仅收录在白玉蟾所著的《海琼集》里,还被记录在《罗浮山志》中。诗的最后两句“搔首起来顾清影,断烟低锁荻花林”,通过描写顾影自怜的情景来结束全诗,进一步加深了客居他乡的苍凉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白玉蟾《夜漫漫》

下一篇:宋·白玉蟾《护国寺秋吟八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