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山头避俗嚣":在桐柏山的山顶躲避世俗的喧嚣,
"篇诗斗酒自逍遥":以作诗饮酒来自得其乐、逍遥自在。
"九峰野草迷丹灶":九座山峰上的野草把炼丹的炉灶都遮掩了,
"三井飞泉喷石桥":三井的飞泉喷涌着冲向石桥。
"万顷白云蒸绿野":万顷白云像蒸腾般笼罩着绿色的田野,
"一声黄鹤唳青霄":一只黄鹤在高远的天空中鸣叫。
"人言华顶高高处":人们说华顶峰的最高处,向东望去,
"东海蓬莱浸海潮":东海的蓬莱仙境仿佛浸泡在海潮之中。
南宋道士,“南宗五组”之一
白玉蟾(1194~1229?),南宋道士。本姓葛,名葛长庚。字如晦,又字白叟,号海琼子,世称紫清先生,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白玉蟾为全真道“南宗五祖”之一,心通三教,学贯九流,于佛老秘典及人间所未见之书,无不贯通。能诗文,尤以词名世。清陈廷焯云:“葛长庚词,一片热肠,不作闲散语,转见其高。”主要作品有《酹江月·武昌怀古》。著有《海琼白玉蟾先生文集》《罗浮山志》《玉蟾先生诗余》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描写山水隐逸的诗。描绘了桐柏山的自然风光,包括九峰野草、三井飞泉、万顷白云、黄鹤青霄等景象,以及诗人在山中避俗嚣、自逍遥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桐柏山美景的喜爱和超脱世俗的隐逸情怀,还有对仙境的向往。
2. 分段赏析
首联“桐柏山头避俗嚣,篇诗斗酒自逍遥”,此联点明主旨,开篇即交代诗人在桐柏山躲避世俗的喧嚣。“避俗嚣”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远离,“篇诗斗酒”描绘出诗人以作诗饮酒自寻乐趣的生活状态,“自逍遥”则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诗人在山中无拘无束、悠然自得的心境,为全诗奠定了隐逸逍遥的基调。颔联“九峰野草迷丹灶,三井飞泉喷石桥”,此联聚焦于山中的修行环境。“九峰野草迷丹灶”写出九座山峰上的野草长得茂盛,将炼丹的炉灶都遮掩了,体现出此地的幽静与古朴;“三井飞泉喷石桥”以动态的描写,展现出三井的泉水喷涌而出,冲击着石桥的景象,充满生机与力量,勾勒出一幅富有仙气的修行图景。颈联“万顷白云蒸绿野,一声黄鹤唳青霄”,这一联展现出桐柏山开阔空灵的自然景观。“万顷白云蒸绿野”以广阔的视角,描绘出大片白云如同蒸腾般覆盖着绿色田野的景象,营造出朦胧而壮丽的氛围;“一声黄鹤唳青霄”则以听觉和视觉结合,黄鹤在高远的天空中一声鸣叫,打破宁静却更显空灵,画面动静结合,意境悠远。尾联“人言华顶高高处,东望蓬莱浸海潮”,尾联抒发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人言华顶高高处”引出众人对桐柏山华顶峰高处的描述,“东望蓬莱浸海潮”则将视线引向东方,想象着那里的蓬莱仙境被海潮浸润的景象,寄寓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仙境的憧憬,深化了诗歌的隐逸与游仙意味。
3. 作品点评
诗中“霄”等韵脚字严格依循平水韵二萧部,对仗严谨。诗中“白云”“黄鹤”等意象共同营造出空灵清幽的意境,既体现了道教文化的意蕴,又展现了传统诗词的艺术融合。
上一篇:宋·白玉蟾《谷帘下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白玉蟾《鹤谣八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