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山上神仙翁":蓬莱山上的神仙老翁,
"道貌挺挺乔如松":道貌挺拔像高大的青松。
# 乔如:刘本作如乔。
"双眸炯炯黑于漆":双眼明亮得比漆还黑,
"脸边隐隐如桃红":脸颊边隐隐透着桃花般的红。
"有时仰天笑开口":有时仰着头朝天大笑开口,
"撮起昆仑归右手":一伸手就把昆仑山抓在右手里。
"忽然虚空跌落地":忽然从空中跌落到地上,
"不觉满腹藏星斗":不知不觉满肚子里藏着星星北斗。
"有时惊起老龙号":有时惊得老龙嗷嗷叫,
"一口汲尽沧浪波":一口就喝干了沧浪江的水波。
"打破混沌揣出骨":打破混沌的状态摸出里面的骨头,
"拈起芥子贮山河":拿起一粒芥子就能装下山川河流。
"偃月炉中煮天地":在偃月形的炉子里烹煮天地,
"煎炼日魄并月髓":熬炼太阳的精华和月亮的精髓。
"笑把葫芦禁鬼神":笑着拿起葫芦就能制住鬼神,
"杖头挑起山和水":手杖头上挑着山和水。
"栾巴噀饭飞成峰":栾巴喷出口中的饭变成蜜蜂,
"左慈剪艾化为龙":左慈剪下艾草变成神龙。
"夏月梅花冬月电":夏天开出梅花、冬天出现闪电,
"似此伎俩问吕钟":这样的本领可以去问吕洞宾和钟离权。
"撮土为香犹是假":撮起泥土当作香还是虚假的,
"水底麒麟取作酢":把水底的麒麟捞起来做成腌鱼。
# 酢:上清集、刘本作鲊。
"鬼神眼睛突出外":吓得鬼神眼睛都凸了出来,
"无根树下骑铁马":在没有根的树下骑着铁马。
"工夫到处戏极时":功夫到家、游戏到极致的时候,
"拈弄造化如儿嬉":摆弄大自然就像小孩子玩耍。
"大虫舌上翻筋斗":在老虎的舌头上翻筋斗,
"却笑金刚学画眉":还嘲笑金刚学着描眉画眼。
"女皇要补西天窍":女娲想要补好西天的漏洞,
# 皇:上清集作娲。
"炼石不得羲皇笑":炼石没成功被伏羲嘲笑。
"秦皇凿山通四溟":秦始皇凿开山岭打通四海,
"汉帝掣之一长笑":汉武帝拉了一下也引来一声长笑。
"先生手持没底篮":先生手里拿着没有底的篮子,
"出有入无犹不凡":出现在这里又消失在那里,不同寻常。
"携此道术问四海":带着这样的道术走遍天下,
"洞宾今正觅同参":吕洞宾如今正寻找同道之人。
"盏里绵包或聚散":酒杯里的绵絮有时聚有时散,
# 绵:刘本、乾隆本作锦。
"火里游鱼水里雁":就像火里游的鱼、水里的大雁。
"黄鹤楼前大醉时":在黄鹤楼前大醉的时候,
"撑眼撮与钟离看":睁大眼睛把本事展示给钟离权看。
"水盆搅散五色沙":在水盆里搅散五色的沙子,
"满地写出龙蛇花":满地都显现出龙蛇般的花纹。
"自将一盏逡巡酒":自己拿着一杯很快就酿好的酒,
"敢向人前化作茶":敢在人们面前变成茶水。
"笊篱里面一条路":笊篱里面有条路,
"透入青霄云外去":一直通向青天白云之外。
"十字街头开铺席":在十字街头开起店铺,
"翻手覆手成云雨":手掌一翻就变出云和雨。
"如今天下觅无人":如今天下到处找都找不到这样的人,
"似君道术真入神":像您这样的道术真是出神入化。
"踏遍江湖今几春":在江湖上奔波了多少个春天,
"都来一个云水身":到头来不过是一个漂泊自在的云水之身。
南宋道士,“南宗五组”之一
白玉蟾(1194~1229?),南宋道士。本姓葛,名葛长庚。字如晦,又字白叟,号海琼子,世称紫清先生,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白玉蟾为全真道“南宗五祖”之一,心通三教,学贯九流,于佛老秘典及人间所未见之书,无不贯通。能诗文,尤以词名世。清陈廷焯云:“葛长庚词,一片热肠,不作闲散语,转见其高。”主要作品有《酹江月·武昌怀古》。著有《海琼白玉蟾先生文集》《罗浮山志》《玉蟾先生诗余》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游仙诗。诗歌通过刻画蓬莱山神仙翁的外貌与动作,展现修道者驾驭自然的超凡境界,凸显“拈弄造化如儿嬉”的修行主旨,表达对洒脱自在、超脱尘世境界的赞美。
2. 分段赏析
开篇“蓬莱山上神仙翁,道貌挺挺乔如松。双眸炯炯黑于漆,脸边隐隐如桃红”,先为“蓬莱山上神仙翁”画像,以“乔松”比喻其挺拔道貌,用“黑于漆”的双眸、“如桃红”的面容刻画神态,寥寥数笔便勾勒出超凡脱俗的仙人形象,充满画面感。接下来“有时仰天笑开口,撮起昆仑归右手。忽然虚空跌落地,不觉满腹藏星斗。有时惊起老龙号,一口汲尽沧浪波。打破混沌揣出骨,拈起芥子贮山河。偃月炉中煮天地,煎炼日魄并月髓。笑把葫芦禁鬼神,杖头挑起山和水”,聚焦神仙翁的神奇本领。“撮起昆仑”“腹藏星斗”“汲尽沧浪波”等夸张描写,展现其驾驭天地的能力;“煮天地”“炼日魄月髓”则以奇幻想象,凸显修道者的超凡境界,语言豪放,充满浪漫色彩。“栾巴噀饭飞成蜂,左慈剪艾化为龙。夏月梅花冬月电,似此伎俩问吕钟。撮土为香犹是假,水底麒麟取作酢。鬼神眼睛突出外,无根树下骑铁马。工夫到处戏极时,拈弄造化如儿嬉。大虫舌上翻筋斗,却笑金刚学画眉”,引入栾巴、左慈等神话人物的典故,以“夏月梅花”“大虫舌上翻筋斗”等奇特场景,进一步渲染神仙翁道术的高超。“拈弄造化如儿嬉”一句,点出其将自然法则视若儿戏的洒脱,字里行间满是赞叹。“女皇要补西天窍,炼石不得羲皇笑。秦皇凿山通四溟,汉帝掣之一长笑”,借女娲、羲皇、秦皇、汉帝的典故作对比,前者补天、凿山的努力在神仙翁眼中成了可“笑”之事,突出其超脱尘世的境界,暗含对世俗功业的淡然。“先生手持没底篮,出有入无犹不凡。携此道术问四海,洞宾今正觅同参。盏里绵包或聚散,火里游鱼水里雁。黄鹤楼前大醉时,撑眼撮与钟离看。水盆搅散五色沙,满地写出龙蛇花。自将一盏逡巡酒,敢向人前化作茶。笊篱里面一条路,透入青霄云外去。十字街头开铺席,翻手覆手成云雨”,继续铺陈神仙翁的奇幻事迹。“没底篮”“火里游鱼”等意象不合常理却充满意趣,“黄鹤楼大醉”“化酒为茶”等场景,结合“翻手为云雨”的夸张,将道术神妙推向极致,节奏明快,画面奇幻。结尾“如今天下觅无人,似君道术真入神。踏遍江湖今几春,都来一个云水身”直抒胸臆,赞美神仙翁道术“入神”,末句“都来一个云水身”与开篇神仙形象呼应,强化了对洒脱自在、超脱尘世境界的向往与赞美,收束全篇,情感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