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青鸾何处":回头望,青鸾神鸟在哪里呀,
"长空万里苍烟":辽阔的天空万里之遥,弥漫着苍茫的雾气。
"中酒梅花月夜":处于醉酒状态,在有梅花的月夜之中。
"怀人松籁霜天":思念人,松声松涛里、霜天下。
南宋道士,“南宗五组”之一
白玉蟾(1194~1229?),南宋道士。本姓葛,名葛长庚。字如晦,又字白叟,号海琼子,世称紫清先生,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白玉蟾为全真道“南宗五祖”之一,心通三教,学贯九流,于佛老秘典及人间所未见之书,无不贯通。能诗文,尤以词名世。清陈廷焯云:“葛长庚词,一片热肠,不作闲散语,转见其高。”主要作品有《酹江月·武昌怀古》。著有《海琼白玉蟾先生文集》《罗浮山志》《玉蟾先生诗余》等。
1. 分段赏析
首句“回首青鸾何处”,“青鸾”作为神话中掌管传递音信的仙鸟,自带缥缈虚幻的色彩,它的出现让诗句跳出了现实的局限,多了几分浪漫的想象。“回首”二字,仿佛能让人看到诗人转身回望的动作,带着满心的期盼;而“何处”的疑问,则像一盆冷水浇灭了这份期盼,清晰地流露出寻觅仙鸟而不得的怅惘。这份怅惘,不仅仅是找不到青鸾那么简单,更暗含着想借青鸾传递思念却无法实现的无奈。次句“长空万里苍烟”,以“万里”一词勾勒出长空的辽阔无垠,再用“苍烟”描绘出弥漫其间的苍茫雾气,两种景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清冷而又壮阔的画面。这辽阔的长空本应是自由开阔的,但在苍烟的笼罩下,却显得格外孤寂、幽远。这种景象与首句中诗人的怅惘情绪相互呼应,仿佛诗人的那份失落也随着苍烟一同弥漫在天地之间。第三句“中酒梅花月夜”,“中酒”二字精准地写出了诗人略带醉意的状态,这份醉意或许是为了排遣心中的愁绪,让情感有了一丝朦胧的释放。而“梅花月夜”则描绘出一幅优美的景致,梅花在月夜中静静绽放,本是赏心悦目的画面,却因“中酒”的铺垫和整首诗的基调,添上了一层清冷的色彩。这清冷的优美,既让人心生喜爱,又让人感到一丝落寞,为下文直接抒发怀人之情做好了铺垫,让情感的过渡自然而顺畅。末句“怀人松籁霜天”,“松籁”指的是松树在风中发出的声音,像自然奏响的乐曲,却在“霜天”的映衬下,带着几分凄清;“霜天”则点明了天气的寒冷,营造出萧瑟的氛围。诗人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融入这凄清萧瑟的环境中,松声仿佛是友人的呼唤,霜天又像是思念带来的寒意,情与景完美交融。这份思念,在这样的环境烘托下,显得格外深沉,也让诗人的孤独感更加突出,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上一篇:宋·白玉蟾《华阳吟三十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