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声树声各已变":虫儿的叫声、树木的声响都已发生变化,
"吾知流年暗中换":我知道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更换。
"昼乌夜兔忙如箭":白天的太阳、夜晚的月亮像箭一样匆忙运行,
"各光渐入芦花岸":秋天的景致渐渐延伸到长满芦花的河岸。
"芦花白兮蓼花红":芦苇的花是白色的啊,蓼花是红色的,
"鸿雁跧蹲满荻丛":鸿雁蜷伏在荻草丛中,到处都是。
"牡丹海棠如梦中":牡丹、海棠(盛开的景象)如同在梦中,
"莲藕香散池馆空":莲藕的香气消散,池塘馆舍一片空寂。
"人生岁月去如水":人生的岁月像流水一样逝去,
"燕去莺归一弹指":燕子离去、黄莺归来,不过是弹指之间的事。
"星霜磨老道人心":岁月像星霜一样磨老了道人的心,
"满目世人纷如蚁":满眼看到的世人忙碌得如同蚂蚁。
"感今慨昔令人愁":感慨现在、叹息过去,让人心中愁苦,
"乃知宋玉非悲秋":才知道宋玉悲秋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江山紫翠饯汉唐":江山依旧呈现出紫翠的颜色,送别了汉、唐等朝代,
"风物不复追商周":风土景物再也无法追及商周时期了。
"古人混混去不返":古代的人纷纷逝去不再回来,
"今人纷纷知何限":现在的人繁多,不知道有多少。
"古人怜今今怜古":古代的人会怜惜现在的人,现在的人也会怜惜古代的人,
"夕阳影里云影乱":夕阳的影子里,云影纷乱。
"此身飘飘如游尘":这身体飘飘荡荡如同四处游走的尘埃,
"身体发肤皆他人":身体和毛发肌肤都好像属于别人。
"尚余方寸管喜怒":还剩下心中的一点方寸之地来掌管喜悦和愤怒,
"不敢漏世天公嗔":不敢泄露出去惹得天公发怒。
"向时欢娱成冷落":从前的欢乐变成了如今的冷清,
"谁与感慨怜萧索":有谁能和我一起感慨、怜惜这凄凉的景象呢。
"定知悲喜聚散因":明明知道悲伤与喜悦、相聚与离散都有缘由,
"世间果无扬州鹤":世间果然没有那种两全其美的好事。
"所可悲者仇且孤":令人悲伤的是贫穷而且孤独,
"览镜自笑清而癯":照着镜子,自嘲身形清瘦。
"安能十事九如意":怎么能做到十件事中有九件都如意呢,
"定数岂复人能逾":命中注定的气数又哪里是常人能够逾越的。
"秋风起兮秋水寒":秋风吹起来啊,秋水变得寒冷,
"秋心悲兮秋兴酸":因秋而生的心情悲伤啊,因秋而起的兴致酸楚。
"佳人一去不复还":美好的人一旦离去就不再回来,
"顾影度此时光难":独自看着自己的影子,度过这艰难的时光。
"此心寥寥秋夜月":这颗心像秋夜的月亮一样空阔寂寥,
"孤光散入寒光阔":孤独的月光散入广阔的清冷光芒之中。
"夜深月落无人知":夜深了,月亮落下去,没有人知道,
"江上渔翁空网撒":江面上的渔翁空撒了渔网。
"不堪举此向愁人":不忍心把这些说给愁苦的人听,
"使人泣下肝肠裂":会让人哭得肝肠寸断。
"何人为我调素琴":有谁能为我调弄素琴,
"叠叠为我写孤襟":层层叠叠地为我抒发孤寂的情怀。
"庶令鬼神伴伊泣":希望能让鬼神也伴着琴声哭泣,
"山空树冷风萧森":山谷空寂,树木萧瑟,寒风凄冷。
南宋道士,“南宗五组”之一
白玉蟾(1194~1229?),南宋道士。本姓葛,名葛长庚。字如晦,又字白叟,号海琼子,世称紫清先生,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白玉蟾为全真道“南宗五祖”之一,心通三教,学贯九流,于佛老秘典及人间所未见之书,无不贯通。能诗文,尤以词名世。清陈廷焯云:“葛长庚词,一片热肠,不作闲散语,转见其高。”主要作品有《酹江月·武昌怀古》。著有《海琼白玉蟾先生文集》《罗浮山志》《玉蟾先生诗余》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悲秋伤怀题材诗。介绍了诗中借虫声树声、芦花蓼花、鸿雁等秋景,感慨流年暗换,回顾往昔欢娱不再,叹人生难如意,佳人远去,内心孤独。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及自身孤独悲苦、壮志难酬的哀愁。
2. 分段赏析
“虫声树声各已变,吾知流年暗中换”,此句由虫声、树声的变化起笔,点出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各已变”写出秋来万物之声的不同,显时节更替之迹;“流年暗中换”直抒对时光悄然逝去的感知,将自然声响与岁月感慨相联,起笔便带秋的怅意。“昼乌夜兔忙如箭,秋光渐入芦花岸”,以“昼乌夜兔”喻日月,言其如箭般匆匆,写时光飞逝;后句转写秋景,秋意渐渐浸染芦花覆盖的水岸。“忙如箭”极言时光之急,“渐入”描秋光蔓延之态,将时光与秋景相融,见秋日渐深之景。“芦花白兮蓼花红,鸿雁跧蹲满荻丛”,绘秋日花草与水鸟之景。芦花白、蓼花红,色彩鲜明相映;鸿雁蜷伏在荻草丛中,数量繁多。“白”“红”显色,“跧蹲满荻丛”描态,勾勒出秋日水边生机中带萧瑟的画面,尽显秋景之实。“牡丹海棠如梦中,莲藕香散池馆空”,写往昔繁盛如梦境,如今莲藕香消、池馆空寂。“如梦中”显牡丹海棠等春景已逝去,“香散”“空”描秋来池馆的凋零,今昔对比中,暗含时光不再的怅然,见秋之寂。“人生岁月去如水,燕去莺归一弹指”,以水喻人生岁月流逝,燕去莺归不过一弹指间。“去如水”写岁月之不可留,“一弹指”言时光之迅疾,将人生与自然物候结合,感叹岁月匆匆,呼应开篇流年之叹。“星霜磨老道人心,满目世人纷如蚁”,言星霜流转磨老了道人之心,眼前世人忙碌如蚁。“星霜磨老”写时光对人的影响,“纷如蚁”描世人奔波之态,道人之“老”与世人之“纷”相对,显对世事的淡然与感慨。“感今慨昔令人愁,乃知宋玉非悲秋”,写感怀今昔令人愁苦,才知宋玉悲秋并非无故。“感今慨昔”点出愁绪之源,借宋玉悲秋事,言自身愁绪有因,非无端悲秋,加深愁情的厚度。“江山紫翠饯汉唐,风物不复追商周”,言江山依旧,却送别了汉唐,风物也再难追及商周。“饯汉唐”以拟人写江山见证朝代更迭,“不复追商周”叹往昔风物已逝,寓世事变迁、时光不可逆之慨。“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知何限”,写古人已然逝去不再返回,今人繁多不知其数。“去不返”显古人之远,“纷纷”“知何限”描今人之众,古今对比中,暗含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古人怜今今怜古,夕阳影里云影乱”,言古人会怜惜今人,今人也怜惜古人,夕阳下云影纷乱。“怜今”“怜古”写古今情感相通,“夕阳影里云影乱”以景衬情,显这种跨越时空的感慨如乱云般复杂。“此身飘飘如游尘,身体发肤皆他人”,言自身如飘游的尘埃,身体发肤都仿佛不属于自己。“如游尘”喻漂泊无定,“皆他人”显对自身存在的疏离感,透露出一种孤寂与茫然。“尚馀方寸管喜怒,不敢漏泄天公嗔”,写还剩心中一点方寸之地掌管喜怒,不敢泄露惹天公发怒。“方寸管喜怒”显内心尚有自主,“不敢漏泄天公嗔”带敬畏之心,见其收敛情绪的状态。“向时欢娱成冷落,谁与感慨怜萧索”,言往昔欢娱已成如今的冷落,无人一同感慨怜惜这份萧条。“向时”与“如今”对比,写境遇之变,“谁与”显孤独,无人共怜萧索,更添悲戚。“定知悲喜聚散因,世间果无扬州鹤”,言深知悲喜聚散皆有缘由,世间果然没有两全其美的事。“定知因”显对世事的通透,“无扬州鹤”用典,喻无兼得之美,暗含对人生缺憾的接纳。“所可悲者贫且孤,览镜自笑清而癯”,写可悲的是贫穷且孤独,照镜自笑清瘦。“贫且孤”点出悲之实处,“览镜自笑”含自嘲,“清而癯”描形貌,将悲情与自况结合,更显真切。“安能十事九如意,定数岂复人能踰”,言怎能十事九如意,定数岂是常人能逾越。前句反问显对世事的清醒,后句言定数难违,透露出对人生不如意的无奈与认命。“秋风起兮秋水寒,秋心悲兮秋兴酸”,直抒秋景引发的悲酸。秋风起、秋水寒,景带寒意;秋心悲、秋兴酸,情含悲戚,景与情呼应,直白倾泻秋日悲感。“佳人一去不复还,顾影度此时光难”,写佳人离去不再归来,独自顾影,度过这段时光艰难。“不复还”显失落,“顾影”描孤独之态,“时光难”言度日之艰,因思念而更觉秋时漫长。“此心寥寥秋夜月,孤光散入寒光阔”,以秋夜孤月喻心之寂寥,月光散入广阔的寒光中。“寥寥”写心之空寂,“孤光”“寒光阔”描月色之清冷辽远,以景喻情,显心境的孤寂与开阔中的凄凉。“夜深月落无人知,江上渔翁空网撒”,写夜深月落无人知晓,江上渔翁空撒渔网。“无人知”显夜之寂静与无人关切,“空网撒”喻徒劳无功,暗含人生失意、努力落空的怅然。“不堪举此向愁人,使人泣下肝肠裂”,言不忍将这些说给愁人,怕使人痛哭肝肠寸断。“不堪举此”显体恤,“泣下肝肠裂”极写悲之深切,侧面烘托自身愁绪之重。“何人为我调素琴,叠叠为我写孤襟”,问谁为自己弹奏素琴,层层写下自己孤寂的情怀。“调素琴”“写孤襟”皆求慰藉与抒发,显无人理解的孤独,渴望有人能懂其悲。“庶令鬼神伴伊泣,山空树冷风萧森”,言希望能让鬼神伴着琴声哭泣,山中空寂、树冷风紧更显阴森。“鬼神伴泣”写悲之深切能感天地,“山空树冷风萧森”以景衬悲,强化悲秋的氛围,收束全诗。
上一篇:宋·白玉蟾《清夜辞十首其一》
下一篇:宋·白玉蟾《闻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