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苍苍秋云黄":秋日山峦苍茫,秋云泛黄,
"鸦浴咸池忽扶桑":乌鸦在咸池沐浴,倏忽飞向扶桑。
"一月二十九日醉":一月里醉二十九日,
"百年三万六千场":百年不过三万六千场。
"嗟君千太擎天来":叹你虽有擎天巨手,
"而有万卷悬河口":口若悬河,学识渊博如万卷书。
"乱花飞絮心扰扰":乱花飞絮纷扰心绪,
"不如中山千日酒":不如饮下中山千日酒。
"黄凿落":黄色酒器凿落,
"赤叵罗":红色叵罗。
"姑射真人注宝雪":姑射山真人倾倒美酒,
"广寒仙子行金波":月宫仙子踏着金色月光。
"玉蛆初泛松花露":玉色酒蛆泛起,如松花露初凝。
"琼螺再荐椒花雨":琼玉酒杯再斟满,椒花雨再次奉上。
"米大功名何足数":功名如米粒般微不足道,
"鸿毛利害奚自苦":荣辱利害何必自寻烦恼。
"醉则已":醉了便醉,
"睡则休":睡了便休,洒脱无忧。
"水浩浩":江河浩渺,
"天悠悠":天地苍茫。
"君知否":你可知,
"昔在甲辰尧嗣位":当年甲辰年尧帝继位,
"迄今嘉定之辛巳":至今嘉定辛巳年。
"其中三千六百年":其间历经三千六百年,
"几度寒枫逐逝川":寒枫随流水逝去,几度春秋更迭。
南宋道士,“南宗五组”之一
白玉蟾(1194~1229?),南宋道士。本姓葛,名葛长庚。字如晦,又字白叟,号海琼子,世称紫清先生,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白玉蟾为全真道“南宗五祖”之一,心通三教,学贯九流,于佛老秘典及人间所未见之书,无不贯通。能诗文,尤以词名世。清陈廷焯云:“葛长庚词,一片热肠,不作闲散语,转见其高。”主要作品有《酹江月·武昌怀古》。著有《海琼白玉蟾先生文集》《罗浮山志》《玉蟾先生诗余》等。
1. 分段赏析
“秋山苍苍秋云黄,鸦浴咸池忽扶桑。”首句以“秋山”“秋云”勾勒出苍茫秋色,色彩凝重而辽阔(“苍苍”与“黄”形成视觉对比)。次句“鸦浴咸池忽扶桑”化用神话意象:咸池为日浴之地,扶桑为日出之木,乌鸦从神话场景飞向现实。“一月二十九日醉,百年三万六千场。嗟君千丈擎天手,而有万卷悬河口。乱花飞絮心扰扰,不如中山千日酒。”“一月二十九日醉”与“百年三万六千场”以夸张手法凸显人生短暂,醉饮成为对抗时间流逝的象征。“擎天手”“悬河口”讽刺世人空有才华却困于世俗纷扰(“乱花飞絮”喻名利牵绊),转而推崇“中山千日酒”的避世哲学,体现道家“无为”思想。“嗟君”句陡转,以恳切语气劝诫,强化对功名的否定。“黄凿落,赤叵罗。姑射真人注宝雪,广寒仙子行金波。玉蛆初泛松花露,琼螺再荐椒花雨。”中“黄凿落”“赤叵罗”以酒器色彩渲染宴饮之乐;“姑射真人”“广寒仙子”引入道教仙话,将饮酒升华为与神共饮的仪式。“松花露”“椒花雨”以自然清露喻美酒,凸显“饮者留其名”的洒脱,与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异曲同工,但更添空灵。“米大功名何足数,鸿毛利害奚自苦。醉则已,睡则休。水浩浩,天悠悠。”中“米大”“鸿毛”以微小之物对比功名,直言其虚无(“何足数”“奚自苦”),呼应李白“古来圣贤皆寂寞”的愤懑,但更显淡泊。“醉则已,睡则休”以极简语言消解执念,末句“水浩浩,天悠悠”以自然永恒反衬人生渺小,暗含庄子“齐物”“无待”之思。“君知否,昔在甲辰尧嗣位,迄今嘉定之辛巳。其中三千六百年,几度寒枫逐逝川。”从尧帝到南宋嘉定(1221年),以“三千六百年”凸显历史循环,寒枫逐水象征时光无情,与李白“朝如青丝暮成雪”同具悲怆感。“君知否”以反问引发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将个人醉饮升华为对人类命运的观照,体现宋代理学“格物致知”后的超脱。
上一篇:宋·白玉蟾《送珊上座归育王》
下一篇:宋·白玉蟾《醉吟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