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uō
ān

朝代:宋作者:白玉蟾浏览量:1
xiào
xié
zhàng
hán
sōng
xiàn
shì
shén
xiān
zhuō
wēng
guān
jiǎn
tóu
guān
què
tiān
rén
tuī
chū
zhèn
lín
gōng
shēn
xīng
biàn
xiá
shàng
xīn
zài
yān
yuè
zhōng
shì
suō
lìng
hēi
ěr
yán
hóng
bǎi
nián
yíng
shí
fēn
wàn
shì
suàn
lái
shì
kōng
jiě
zhī
zhī
zhū
kōng
jié
wǎng
néng
yán
yīng
bèi
fán
lóng
xián
jiāng
shì
wèi
xián
zhōng
jué
jìng
tiān
jìng
chù
qióng
xué
qiǎo
cáng
qiǎo
shì
wàng
yòng
tóng
kōng
kōng
guǎng
广
zào
huà
shēng
zào
huà
gōng
liù
zéi
nài
rén
xián
shí
jiàn
lǎn
xiāng
gōng
níng
shén
duō
yáng
dāi
yǎng
fēi
shǒu
kǒu
gōng
zhǐ
xiāo
xiè
hàng
yào
léi
lüè
zhào
fēng
lóng
rén
jiān
ruò
róng
zhù
xué
bái
chéng
tiān
fēng

译文

我笑着拄藜杖倚靠在寒松旁,就是当世活神仙,不过是个笨拙的老头。戴着冠冕穿过关卡,离开玉砌的宫阙,天仙们推举我来镇守这琳琅满目的仙宫。身披星辉霞帔立于云巅,心却系着云烟缭绕的仙都、月辉漫洒的宫阙。难道是反复抚弄让头发变黑,无需服用丹药,面色自然红润。百年光阴换得一副木讷之态,世间万事算计到最后,不过是一场空。就算像蜘蛛般巧织网络,终是徒劳,纵使鹦鹉能言,也被关在笼中。闲时在清闲中咀嚼世间滋味,静中在寂静里参透天地玄机。学技巧不如藏起技巧更明智,忘却机心与运用机心本就不同。虚空沉默,却包容广大,自然造化无声,却公正无私。六根贪欲,总让人不得清闲,十种魔障见我心懒,便不再侵扰。凝神时,常得“装糊涂”的力量,养气之道,不过是守住口舌之戒。想要下雨,只需呼唤夜间的水汽,想要打雷,只需用眼召唤雷神丰隆。若这人间容不下我,我便学骑白鹤,乘天风而去。

逐句剖析

"笑携藜杖倚寒松":我笑着拄藜杖倚靠在寒松旁,

"现世神仙一拙翁":就是当世活神仙,不过是个笨拙的老头。

"冠简投关离玉阙":戴着冠冕穿过关卡,离开玉砌的宫阙,

"天人推出镇琳宫":天仙们推举我来镇守这琳琅满目的仙宫。

"身居星弁霞裾上":身披星辉霞帔立于云巅,

"心在烟都月府中":心却系着云烟缭绕的仙都、月辉漫洒的宫阙。

"岂是摩挲令发黑":难道是反复抚弄让头发变黑,

"不须服饵自颜红":无需服用丹药,面色自然红润。

"百年赢得十分讷":百年光阴换得一副木讷之态,

"万事算来俱是空":世间万事算计到最后,不过是一场空。

"解织蜘蛛空结网":就算像蜘蛛般巧织网络,终是徒劳,

"能言鹦鹉被樊笼":纵使鹦鹉能言,也被关在笼中。

"闲将世味闲中嚼":闲时在清闲中咀嚼世间滋味,

"静把天机静处穷":静中在寂静里参透天地玄机。

"学巧不如藏巧是":学技巧不如藏起技巧更明智,

"忘机不与用机同":忘却机心与运用机心本就不同。

"虚空不语虚空广":虚空沉默,却包容广大,

"造化无声造化公":自然造化无声,却公正无私。

"六贼奈人闲不得":六根贪欲,总让人不得清闲,

"十魔见我懒相攻":十种魔障见我心懒,便不再侵扰。

"凝神多得佯呆力":凝神时,常得“装糊涂”的力量,

"养气无非守口功":养气之道,不过是守住口舌之戒。

"欲雨只消呼瀣沆":想要下雨,只需呼唤夜间的水汽,

"要雷略目召丰隆":想要打雷,只需用眼召唤雷神丰隆。

# 略:一作畧。

"人间若也不容住":若这人间容不下我,

"学骑白鹤乘天风":我便学骑白鹤,乘天风而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拙庵》是南宋白玉蟾所作的一首七言排律。诗中塑造了一位自称“拙翁”的形象,他携杖倚松,远离尘嚣,虽身居仙境般的环境,心却超然物外。诗歌通过“蜘蛛结网”“鹦鹉被笼”等对比,表达对世事空幻的感悟,主张藏巧守拙、静心养气。语言对仗工整,多用比喻,借生活感悟抒发淡泊名利、追求自在的心境,风格豁达洒脱,易于理解,展现了诗人超然的人生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道士,“南宗五组”之一

白玉蟾(1194~1229?),南宋道士。本姓葛,名葛长庚。字如晦,又字白叟,号海琼子,世称紫清先生,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白玉蟾为全真道“南宗五祖”之一,心通三教,学贯九流,于佛老秘典及人间所未见之书,无不贯通。能诗文,尤以词名世。清陈廷焯云:“葛长庚词,一片热肠,不作闲散语,转见其高。”主要作品有《酹江月·武昌怀古》。著有《海琼白玉蟾先生文集》《罗浮山志》《玉蟾先生诗余》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白玉蟾是金丹派南宗的创立者,他创作的这首诗与他修道经历密切相关。根据《白玉蟾诗集新编》的注释,此诗很可能作于他在武夷山修行期间,与《武夷集》中收录作品的时间相契合。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排律,也是一首抒怀诗。诗中描绘了诗人如“拙翁”般的生活,主张“学巧不如藏巧”“忘机不与用机同”,认为世事皆空,巧智反受束缚。营造出闲适超脱的氛围,表达了对守拙淡泊、顺应自然的处世态度的推崇。

2. 写作手法

意象组合:全诗运用了意象组合,以猿声、竹影、寒松这些自然意象,勾勒出有声有景、静谧苍劲的山林空间;又借白鹤、玉阙、烟都月府等仙道意象,营造出缥缈超脱的超现实意境。两种意象交融,既显山林本真,又含仙气,表达了诗人对清幽山林的喜爱,以及对超凡仙道生活的向往。

3. 分段赏析

“笑携藜杖倚寒松,现世神仙一拙翁”,以“藜杖”“寒松”为背景,勾勒出“拙翁”的形象。“笑”字尽显其闲适洒脱,“现世神仙”点出其超凡脱俗的气质,“拙翁”则定下全诗“拙”的基调,开篇便塑造出一位悠然自得、不慕世俗的老者形象。“冠简投关离玉阙,天人推出镇琳宫”,叙述“拙翁”的经历。“玉阙”“琳宫”似指仙境,“离玉阙”“镇琳宫”既暗示其曾有不凡身份,又体现出一种从仙境到人间(或另一仙境)的流转,暗含其不恋高位、顺应自然的态度。“身居星弁霞裾上,心在烟都月府中”,“星弁霞裾”描绘其服饰华美,显露出外在的尊贵;“烟都月府”则写其内心所向往的清幽之境。外在的身份与内在的心境形成对比,突出“拙翁”虽处高位却心向淡泊的超脱。“岂是摩挲令发黑,不须服饵自颜红”,写“拙翁”的容貌状态。不用刻意抚摸头发使其乌黑,不必服用丹药自然面色红润,既表现出其身心康泰,更暗示这种状态源于内在的修养而非外在的刻意追求,呼应“神仙”气质。“百年赢得十分讷,万事算来俱是空”,直抒胸臆。“讷”指不善言辞,体现其不事张扬的处世态度;“万事空”则是对世事的通透感悟,流露出一种看淡名利、超然物外的人生智慧。“解织蜘蛛空结网,能言鹦鹉被樊笼”,运用比喻手法。蜘蛛虽会结网却徒劳无功,鹦鹉虽能言善辩却被束缚于樊笼,通过两种事物的遭遇,暗含“巧不如拙”“自由可贵”的道理,劝人不必追求机巧。“闲将世味闲中嚼,静把天机静处穷”,描绘生活状态。“闲嚼世味”体现其从容品味人生百态的闲适,“静穷天机”则表现其在宁静中探究自然奥秘的专注,凸显“闲”与“静”的生活哲学。“学巧不如藏巧是,忘机不与用机同”,直接表达观点。认为学习机巧不如隐藏机巧,忘却机心与使用机心截然不同,进一步强调“藏巧”“忘机”的可贵,呼应前文对“拙”的推崇。“虚空不语虚空广,造化无声造化公”,描写自然的特质。虚空虽沉默却广阔无垠,造化虽无声却公正无私,以自然现象喻理,暗含对顺应自然、不事张扬的认同,深化了“静”与“拙”的内涵。“六贼奈人闲不得,十魔见我懒相攻”,“六贼”“十魔”可理解为世俗的诱惑与干扰。因“拙翁”的“闲”与“懒”(实则是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这些干扰无法侵扰他,表现出其内心的定力与对世俗纷扰的淡然。“凝神多得佯呆力,养气无非守口功”,谈及修养之道。认为凝聚精神多得益于看似愚笨的“佯呆”,涵养正气不过是谨言慎行,将高深的修养方法转化为朴素的“拙”与“静”,通俗易懂。“欲雨只消呼瀣沆,要雷略目召丰隆”,展现“拙翁”的超凡能力。呼风可致雨,召神能打雷,既呼应开篇“现世神仙”的形象,又以神通侧面烘托其内心修养的高深,使其形象更显丰满。“人间若也不容住,学骑白鹤乘天风”,设想退路。若人间无法容身,便骑鹤乘天风而去,尽显洒脱不羁。既表现出对人间的淡然,又以飘逸的想象收束全诗,强化了其超然物外的神仙气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白玉蟾《偶作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白玉蟾《题潘察院竹园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