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uì
zhú

朝代:宋作者:钱惟演浏览量:1
shòu
xiāo
xiāo
shuǐ
tóu
fēng
qīng
qiū
gèng
jiào
xiān
páng
biān
jìn
shì
rén
jiān
liú

译文

萧萧瘦竹映在伊水之滨,跟露冷风清的秋夜多么相称。假如旁边再有孤高的仙鹤伫立,那全是人间第一流物象情景。

逐句剖析

"瘦玉萧萧伊水头":萧萧瘦竹映在伊水之滨,

# 伊水:水名,即伊河,出河南卢氏县东南,东北流经嵩县、伊川、洛阳,至偃师,入洛河。,萧萧:竦立貌。,瘦玉:细竹的美称。

"风宜清夜露宜秋":跟露冷风清的秋夜多么相称。

# 清夜:清净的夜晚。,宜:适宜,相配。

"更教仙骥旁边立":假如旁边再有孤高的仙鹤伫立,

# 仙骥:《相鹤经》称鹤为“羽族之宗长,仙人之骐骥”。神话传说中仙人多骑鹤,故称。,教:使,令。

"尽是人间第一流":那全是人间第一流物象情景。

# 尽:全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对竹思鹤》是北宋钱惟演创作的七言绝句。诗中首句以“瘦玉萧萧”生动勾勒出翠竹瘦劲高洁之态,赋予其玉质般的美好品格;次句用“宜”字巧妙营造出风轻露白的清幽氛围。后两句展开想象,描绘仙鹤立于竹旁的画面,凸显“人间第一流”的清雅意境。全诗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字句凝练。表面上咏叹竹鹤的超凡脱俗,实则含蓄地寄寓情感,在清雅的表象下暗含复杂心绪,将写景、想象与抒情融为一体,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西昆诗派代表人物

钱惟演(962?~1034),北宋诗人。字希圣,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吴越王钱俶之子,随父降宋。历任右神武军将军、知制诰、翰林学士、工部尚书、枢密使。谥思,后改谥文僖。其博学能文,擅长诗词,诗宗李商隐,清丽典雅,词彩妍华,精工稳切。他与杨亿、刘筠等诗歌唱和,结集为《西昆酬唱集》,后人称为“西昆体”,其亦是西昆诗派的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家王故事》《玉堂逢辰录》《金坡遗事》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对竹思鹤》一诗,当为钱惟演在仁宗天圣(1023-1032)、明道年间(1032-1033)担任河南府通判时所作。此前,钱惟演在朝堂依附权相丁谓,攀附刘妃,极力支持刘妃成为皇后。在真宗病重之际,他还主张皇帝驾崩后由刘后垂帘听政。基于这些利害关联,他与丁谓、刘妃结为姻亲。此诗创作前后,刘后去世,钱惟演转而迎合仁宗心意,提议让刘后配祀真宗。他这些行为,为正直的朝中大臣所鄙夷。同样身为西昆派诗人的杨亿、张咏等人,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气节就比他坚定得多。钱惟演后来两次从中枢机构被外放到河南任职,正是因为朝中大臣弹劾他与权相、外戚有不正当关联。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竹鹤意象的七言绝句,作者借伊水畔秋夜瘦竹、清风冷露以及想象中相伴的仙鹤等景象,写出了诗人对超凡脱俗之境的向往,同时以“仙骥”自况,含蓄表达了自身高雅的志趣与精神追求。

2. 写作手法

正衬:诗中“瘦”“萧萧”等词精准勾勒出竹子清瘦劲挺、枝叶纷披之态,“风”“露”“清夜”“秋”等意象共同营造出清冷、寂寥的氛围。在“清伊东流”的清迥背景下,清秋夜风中的竹林更显瘦劲风骨与萧萧神韵。诗人以细腻笔触锤炼词句,借环境氛围的渲染,巧妙衬托出竹子的高洁气质。

3. 分段赏析

“瘦玉萧萧伊水头,风宜清夜露宜秋”两句是描写伊水之畔竹子的景致。“瘦玉”生动地将竹子比作清瘦的玉石,赋予竹子一种高洁的形象,“萧萧”摹写竹子在风中的动态,使竹子的形象更加鲜活。“风宜清夜露宜秋”,诗人用“宜”字,巧妙地将清风、清夜、秋露与竹子相联系,营造出清幽、冷寂的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竹子在特定环境下的意态,传达出一种孤高、雅洁的情趣,体现了诗人对这种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更教仙骥旁边立,尽是人间第一流”两句承接上文,是诗人对竹与鹤的赞叹。“更教”二字自然地由对竹的描写过渡到对鹤的联想。“仙骥”即鹤,将鹤称作“仙骥”,增添了鹤的神秘和超凡气质。诗人认为竹是树中君子,鹤为禽中高士,二者相得益彰。“尽是人间第一流”直接表明瘦竹、清风、冷露、仙骥都是世间一流的雅物,只有第一流的雅士才能欣赏这样的景致。此句含蓄地展现了诗人的志趣,借对竹鹤的赞美,不着痕迹地提升了自身的精神境界,表达出诗人对高雅、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4. 作品点评

《对竹思鹤》以精巧笔触勾勒竹鹤的清高之态,将竹、鹤与仙骥并誉为“人间第一流”,营造出超然物外的意境。然而细究之下,诗中清雅表象难掩作者对朝堂的眷恋,所谓洒脱实为欲隐还休的牢骚。诗歌语言凝练,意境营造独到,但思想内核与外在意象的矛盾,使其诗意浮于表面,虽有艺术亮点,却难以经受深度推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有身分,是第一流人语。

清陈衍《宋诗精华录》

# 此昆体诗,一变亦足眦革当时风花雪月、小巧呻吟之病。非才高学博未易到此。

元方回《瀛奎律髓》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钱惟演《留题云门山雍熙院》

下一篇:宋·钱惟演《送禅照大师归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