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ǐ
lóng
yín
·
·
fàng
wēng

朝代:宋作者:刘过浏览量:1
zhé
xiān
kuáng
kàn
lái
jìng
guī
tián
hǎo
táng
sān
shān
hǎi
shàng
piāo
miǎo
sāo
jiǔ
xiāng
yóu
zài
jué
rén
jiān
xiǎo
rèn
cài
huā
kuí
mài
liú
láng
hòu
táo
kāi
chù
chūn
duō
shǎo
xuě
lán
zhào
bàng
hán
xún
ān
dào
ér
jīn
zòng
yǒu
xīn
shī
bīng
zhù
yǒu
zhī
yīn
fǒu
xiǎng
jiàn
luán
fēi
chuán
jiàn
shū
qīn
cǎo
suàn
píng
shēng
bái
fēng
liú
wèi
xiàng
xiāng
shān
lǎo

译文

你和唐代诗人谪仙李白与狂客贺知章一样,都是天才诗人。但是,看来世上毕竟是归隐田园最好。朝廷的翰林院,海上的三山蓬莱、方丈、瀛洲,都虚无飘渺,读完离骚,酒香依然还在,顿时觉得人间之小。我离开后,你归隐的地方,菜花葵麦外,晚上雪迷住小船。沿着寒冷的溪水前行,去寻访自己的好朋友。如今,我即使像唐代刘叉写出险怪的《冰柱》诗,又是否有韩愈这样的知音?你既有文才,又有武略,当亲草檄书,万万不可如白居易,在归田之中了此一生。

逐句剖析

"谪仙狂客何如":你和唐代诗人谪仙李白与狂客贺知章一样,都是天才诗人。

# 谪仙狂客:谪仙,唐时贺知章称李白之辞。陆游富诗才,当世呼为小李白。故本词以谪仙、狂客称陆游。

"看来毕竟归田好":但是,看来世上毕竟是归隐田园最好。

# 归田:归隐田园。汉张衡作《归田赋》,寓退隐之志。

"玉堂无此":朝廷的翰林院,

# 玉堂:唐宋时朝中翰林院之别称。

"三山海上":海上的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 三山海上:即海上三仙山,蓬莱、方丈、瀛洲等。

"虚无缥缈":都虚无飘渺,

"读罢《离骚》":读完离骚,

# 离骚:战国时楚诗人屈原的长篇抒情诗。

"酒香犹在":酒香依然还在,

"觉人间小":顿时觉得人间之小。

"任菜花葵麦":我离开后,

# 任菜花葵麦,刘郎去后,桃开处、春多少:“任菜花”四句:唐时刘禹锡参加永贞革新,以事败,贬于边州十年,归至长安,作诗咏桃树讽新贵;后十四年,再至长安,作《重游玄都观绝句》云:“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前有序日:“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此处借唐事以喻今。

"刘郎去后":你归隐的地方,

"桃开处、春多少":菜花葵麦外,

"一夜雪迷兰棹":晚上雪迷住小船。

# 一夜雪迷兰棹:“一夜”三句:用晋时王徽之故事。徽之在山阴,因夜雪,四望皎然,开室命酌酒,忽忆戴安道。时安道在剡县。徽之即夜乘小船寻访之。经宿方至,及门而返。人问不见安道之故,徽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反,何必见戴?”兰棹:用木兰树制成的船桨。这里以安道喻陆游。

"傍寒溪、欲寻安道":沿着寒冷的溪水前行,去寻访自己的好朋友。

"而今纵有":如今,

"新诗《冰柱》":我即使像唐代刘叉写出险怪的《冰柱》诗,

# 新诗《冰柱》:指构思奇巧之作。唐刘叉作《冰柱》诗,为人所称。宋李曾伯《又和答云岩》:“冰柱刘叉素有声。”

"有知音否":又是否有韩愈这样的知音?

"想见鸾飞":你既有文才,

# 鸾飞:形容书法笔势奇妙。

"如椽健笔":又有武略,

# 如椽健笔:称颂写作才能杰出。《晋书·王导传》附王殉:“王旬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

"檄书亲草":当亲草檄书,

# 檄书:官方文书。

"算平生白傅风流":万万不可如白居易,

# 白傅风流:指唐时白居易。白居易晚年官太子少傅,故称白傅,居洛阳香山,自号香山居士。见新、旧《唐书》本传。

"未可向、香山老":在归田之中了此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水龙吟·寄陆放翁》是南宋词人刘过写给陆游的赠答词。上片以“谪仙狂客”开篇,将陆游比作李白、贺知章等风流人物,通过“玉堂无此”“三山海上”等意象对比,展现归隐生活的超然自得。下片笔锋陡转,以“雪迷兰棹”的寒溪寻友之景引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最终以“未可向、香山老”作结,既肯定陆游归隐的闲适,又暗含对其再展宏图的期许。全词巧妙运用艺术辩证法,将归隐之乐与报国之志交织融合,语言深沉中见俊逸,典故化用自然贴切,构思新奇,寓意深微。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诗人

刘过(1154~1206),南宋词人、诗人。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终身未入仕,流落江湖间,曾从辛弃疾游,晚年寓居昆山。刘过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刘”。今存其词八十多首,多感时论事、抒写平生豪气之作。其诗作多悲壮感慨。代表作品有《沁园春·御阅还上郭殿帅》《沁园春·张路分秋阅》《登多景楼》等。著有《龙洲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南宋词人刘过所作《水龙吟・寄陆放翁》,是一篇情深意切的赠答词。作为比陆游小近三十岁的晚辈,刘过虽与陆游年龄悬殊,但二人皆怀抱“整顿乾坤”的壮志豪情,秉持“誓斩楼兰”的英雄气概,更有着“身在江湖,心系家国”的赤诚爱国心,共同的理想与情怀让他们跨越年龄鸿沟,心意相通。此词创作于光宗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彼时66岁的陆游已归居山阴,刘过便以这阙词寄赠这位令他敬仰的前辈。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水龙吟·寄陆放翁》是南宋词人刘过所写的一首词,也是一首寄赠抒怀之作。词中细致地铺叙了陆游归隐山阴后的闲适生活,表达了作者对陆放翁的殷殷思慕之情,同时又希望他能够重新出山,为国家建立一番功勋事业。

2. 写作手法

用典:词中多处用典,既切合陆游诗人身份与山阴隐居背景,又自然融入词境。如“新诗《冰柱》,有知音否”一句,化用唐代诗人刘叉的典故:刘叉作《冰柱》诗奇崛险怪,得韩愈赏识。韩愈提携后进,刘叉因遇知音而显名。刘过以刘叉自况,慨叹怀才不遇,唯陆游能识其诗才武略。此典既写二人惺惺相惜,更呼吁陆游莫忘"檄书亲草"的壮志。

3. 分段赏析

“谪仙狂客何如?”开篇便以极具张力的设问惊艳登场,词人刘过将“谪仙”李白的豪放不羁、飘逸诗才,与“狂客”贺知章的旷达洒脱、文坛盛名相提并论,用以比拟陆游。这一巧妙的类比,既彰显出刘过对陆游诗词造诣的高度赞誉,又暗含对其如诗仙般超凡才情与不羁气质的钦慕。彼时陆游已罢职退居山阴,远离朝堂纷争,因此紧接着以“归田”二字承接,一个“好”字,看似轻描淡写,却饱含对陆游归隐生活的美好想象,为全词奠定了对归田之乐的歌颂基调,此为总写,提纲挈领。​“看来毕竟归田好。玉堂无此,三山海上,虚无缥缈。”词人直言不讳地表达对归隐生活的推崇,认为无论是在翰林院为官的“玉堂”之乐,还是传说中虚无缥缈的“三山”仙境之乐,都无法与归田之乐相媲美。“玉堂”作为翰林院的雅称,象征着仕途荣耀与文学侍从的显赫地位,“玉堂无此”鲜明地对比出居官之乐在归田之乐面前黯然失色,凸显出归田生活的独特魅力;“三山”常被视作仙人居所,然而其遥不可及、难以捉摸,远不如田园生活的真实可感、质朴自然。此处词人运用对比与否定的艺术辩证法,表面上极力赞美归隐,实则巧妙地为下阕对陆游的劝勉埋下伏笔,“归田好”的表象之下,藏着“未可老于田园”的深层期许,展现出词人构思的精妙。​“读罢《离骚》”三句,生动细腻地描绘出陆游归田后的闲适生活图景。“读罢《离骚》”,将陆游沉浸于经典文学的雅趣展现得淋漓尽致,《离骚》中屈原的爱国情怀与壮志未酬,想必也能引发陆游的共鸣;“酒香犹在”,刻画了他长夜痛饮、借酒抒怀的洒脱模样。词人化用《世说新语・任诞篇》中“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的名士标准,将痛饮与读骚两种行为相融合,不仅赋予了归田生活以文化底蕴与名士风流,更将陆游与屈子精神相联结,暗示他虽身处隐居,却依然心系家国,胸怀壮志。“觉人间小”一句更是神来之笔,既形象地描绘出饮酒微醺后,个人与天地相较的渺小之感,又隐喻着陆游将个人得失置于历史长河中,以豁达超然的态度看待世事,与辛弃疾“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的豁达心境异曲同工,进一步深化了归田生活中所蕴含的精神境界。​“任菜花葵麦,刘郎去后,桃开处、春多少”几句,巧妙借用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的诗意,却反其意而用之。刘禹锡笔下,玄都观的桃花兴衰隐喻着朝廷人事的更迭、小人的得势与失势,充满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与不平。而刘过在此处,让陆游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任“菜花葵麦”之地桃花开落,对朝廷小人得势不以为意。这看似洒脱的态度背后,实则暗含着陆游看破世事之后归隐的心酸与无奈,他并非真的忘却心中收复中原的理想,只是因不得重用而被迫归隐。刘过借此表达对昏庸无能、忠奸不辨的统治者的讽刺和嘲弄,以委婉的方式抒发对现实的不满,使词句意蕴更加深沉。​下阕开篇“一夜雪迷兰棹。傍寒溪、欲寻安道。”词人自比王子猷,以戴安道喻陆游,巧妙化用《世说新语》中王子猷雪夜访戴的典故。王子猷雪夜因思念好友,连夜乘船前往剡县,刘过借此典故,生动地表达出对陆游的深切思慕之情。同时,“欲寻安道”不仅是对友人的想念,更暗含着邀陆游出山,一同为理想奋斗之意,与《招隐》诗题相呼应,将思慕之情与劝勉之意融为一体,含蓄而富有韵味。​“而今纵有,新诗《冰柱》,有知音否?”此处词人借用韩愈提携刘叉的旧事,以刘叉自比,表明自己虽身怀文才武略,却在现实中郁郁不得志,难以寻觅到赏识自己的伯乐。而陆游对他青眼有加、惺惺相惜,这份知遇之恩尤为珍贵。在刘过心中,唯有陆游能懂自己的才华与抱负,因此他自然希望陆游能够再度出山,二人携手并肩,共同投身报国杀敌的事业,建功立业、名垂青史,此句将词人对知己的期待与渴望展现得淋漓尽致。​“想见鸾飞,如椽健笔,檄书亲草。”词人以极为华丽的笔触,盛赞陆游兼具超凡的文学才华与卓越的军事谋略。“鸾飞”形容陆游的文笔如鸾鸟高飞般灵动飘逸、文采斐然;“如椽健笔”则强调其笔力雄健,能够挥毫泼墨写下气势磅礴的文章;“檄书亲草”更是直接点明他不仅能写美妙诗词,还能撰写振奋人心的征召檄文,展现出陆游文武双全的非凡才能。“算平生自傅风流,未可向、香山老。”词人以白居易晚年隐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为例,用“未可”二字坚定地劝诫陆游,不应效仿白居易终老林泉,在田园中虚度光阴。他认为陆游的“风流”不应仅仅局限于诗酒之间,更应体现在“檄书亲草”的报国壮举上,这既是对陆游才华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他的殷切期望,希望他能够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为收复中原的大业贡献力量。

4. 作品点评

词里运用了诸多典故,这些典故并非随意堆砌,而是与陆游自身的身份极为契合,所涉情境也与他的经历高度相似。正因如此,典故在词中巧妙融合,使得全篇毫无生硬之感,自然流畅,丝毫不见晦涩难懂之处,读来一气呵成。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把典故融化在词境中,使之成为词的有机组成部分,使人读之流转如珠,用如不用。

近代作家薛祥生《宋词鉴赏辞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过《浣溪沙·赠妓徐楚楚》

下一篇:宋·刘过《题凤凰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