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生几砚窗未糊":凉意顿生几案砚台边的窗户还未糊上,
# 几:一作见。
"秋风射入如相呼":秋风射进窗户好像在相互呼唤。
"床头吴钩作龙吼":床头的吴钩发出龙吟般的吼声,
"便欲乘此捣穹庐":便想要借此直捣敌人的营帐。
"丈夫诗胆如斗大":大丈夫写诗的胆量像斗一样大,
"摩挲笑与歌楚些":一边抚摸着一边笑着吟唱楚地的歌谣。
"生平柔肠作铁坚":生平柔软的心肠变得像铁一样坚硬,
"挑尽寒灯拥襟坐":挑尽寒灯拥着衣襟而坐。
"撞钟打鼓天欲明":敲钟打鼓天将要亮了,
"鸦未知晓鸡先惊":乌鸦还不知道天晓而鸡已经先惊醒了。
"夜来有雨不须问":夜里下了雨不用问,
"听取窗前蕉叶声":听一听窗前蕉叶的声音就知道了。
"老僧惯闲定较可":老和尚习惯安静地打坐,
"山色朦胧半烟销":山色朦胧,一半的烟雾已经消散,
"玉簪委地怕禁持":玉簪花落在地上,让人害怕承受不住,
"消息雨中弹指过":消息在雨中如弹指一挥间就过去了。
"前回十日得一晴":前一段时间十天里得到一天晴天,
"远山松桧如泼青":远处的山峦松树桧树像被泼了青色。
"痴云冉冉自辟易":痴云缓缓地自动散开,
"半江滚滚金龙生":半江滚滚好像金龙在游动。
"桂花毕竟终燥薄":桂花毕竟终究是干燥单薄的,
"强出婵娟懒梳掠":勉强展现出美好的姿态,却懒得梳妆打扮。
"正缘久不见云生":正因为长久未见云朵升起,
"事半功倍扫萧索":只用一半功夫就扫清了冷落凄凉。
"人言快意难得时":人们说快意的事情难得出现,
"世间乐事须生悲":世间的乐事须带有悲伤。
"转头泼墨天地黑":转眼间天地像泼了墨一样变黑,
"依然雨脚如丝垂":依然雨脚像丝线一样垂落。
"山翁岂识神龙志":山翁哪里知道神龙的志向,
"特地霖淫阻游意":特意降下大雨阻碍游玩的心意。
"不知金鸭香篆长":不知道金鸭炉中的香篆很长,
"拥鼻犹可看文戏":捂着鼻子还可以看看文章。
"重重叠叠添青苍":山峦重重叠叠增添了青苍之色,
"谁谓浓翠绕丛篁":谁说那浓郁的翠绿环绕着竹林。
# 谓:四库本作调。
"草木过湿有香意":草木过于湿润有一股香气,
"衣笼笃褥篝笼汤":衣笼厚褥旁,篝火煮茶汤。
"峭岩万丈苔斑驳":陡峭的岩石高耸万丈,上面苔痕斑驳,
"日固甚佳雨不恶":天气固然很好但雨也不坏。
"晴明晦冥俱可观":晴朗和阴沉的时候都值得观赏,
"刍豢有时荐藜藿":有时用野菜和豆叶来祭祀。
"爱山之痴如爱诗":对山的痴迷就像对诗的热爱,
"或日或雨皆足奇":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足够奇妙。
"君不见若把西湖比西子":你难道没看见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
"淡妆浓抹总相宜":淡妆和浓妆都总是很适宜。
南宋词人、诗人
刘过(1154~1206),南宋词人、诗人。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终身未入仕,流落江湖间,曾从辛弃疾游,晚年寓居昆山。刘过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刘”。今存其词八十多首,多感时论事、抒写平生豪气之作。其诗作多悲壮感慨。代表作品有《沁园春·御阅还上郭殿帅》《沁园春·张路分秋阅》《登多景楼》等。著有《龙洲集》。
1. 分段赏析
“凉生几砚窗未糊,秋风射入如相呼”,开篇通过描写秋夜的凉意和秋风的呼啸,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凉生”给人一种寒意袭来的感觉,“秋风射入如相呼”运用拟人的手法,将秋风赋予了人的情感,仿佛在与诗人相互呼唤,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床头吴钩作龙吼,便欲乘此捣穹庐”,展现出诗人豪迈的气概和壮志。“吴钩”本是一种兵器,在这里被赋予了龙的吼声,象征着诗人的豪情壮志。“便欲乘此捣穹庐”则表达了诗人想要凭借这股豪情,直捣敌人营帐的决心,与后文的柔肠形成鲜明对比。“丈夫诗胆如斗大,摩挲笑与歌楚些”,诗人自诩有斗大的诗胆,抚摸宝剑,高歌楚辞,展现出豪迈洒脱的一面。“生平柔肠作铁坚,挑尽寒灯拥襟坐”,体现出诗人在困境中坚韧的心境。“生平柔肠”与“作铁坚”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在面对困难时的坚强。“挑尽寒灯拥襟坐”描绘出诗人在寒夜中独自挑灯而坐的形象,表现出他的孤独和坚毅。“撞钟打鼓天欲明,鸦未知晓鸡先惊。夜来有雨不须问,听取窗前蕉叶声”,从夜晚到黎明,钟声鼓声中,天色渐亮,鸡先于鸦报晓。诗人不去探究夜雨的情况,而是专注倾听窗前蕉叶被雨打的声音,在喧嚣与宁静的转换中,体现出诗人对自然声音的敏锐捕捉与独特感受。“老僧惯闲定较可,山色朦胧半烟锁。玉簪委地怕禁持,消息雨中弹指过。前回十日得一晴,远山松桧如泼青。痴云冉冉自辟易,半江滚滚金龙生”,这部分描绘了山色在雨雾中的朦胧之美,以及雨过天晴后远山松柏翠绿的清新景象,体现出词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对时光流逝、自然变化的感慨。“桂花毕竟终燥薄,强出婵娟懒梳掠。正缘久不见云生,事半功倍扫萧索。人言快意难得时,世间乐事须生悲。转头泼墨天地黑,依然雨脚如丝垂”,此段借桂花的干燥单薄,抒发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同时表达了因为长久不见阳光,世间万物显得萧索的情感。接着指出快乐往往伴随着悲伤的哲理感悟,最后描绘了天气再次转阴下雨的情景,体现出词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感知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山翁岂识神龙志,特地霖淫阻游意”,借山翁不解神龙之志,表达自己被雨阻碍游玩的无奈。“山翁”象征着那些不理解诗人壮志的人,“神龙志”则代表着诗人的远大抱负。“特地霖淫阻游意”则表达了诗人因雨而无法尽情游玩的遗憾,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无奈之情。“不知金鸭香篆长,拥鼻犹可看文戏”,诗人自我排遣,在室内看着金鸭香炉中袅袅升起的篆香,欣赏文章,体现出随遇而安的心态。“重重叠叠添青苍,谁谓浓翠绕丛篁”,描绘出雨中山林的青翠之色。“重重叠叠”形容山林的茂密,“添青苍”则生动地展现出雨后山林更加青翠的景象。“谁谓浓翠绕丛篁”运用反问的手法,强调了山林的青翠之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草木过湿有香意,衣笼笃褥篝笼汤”,草木因湿润而散发香气,衣物被褥需要烘烤,细腻地展现出雨中独特的景致与生活细节。“峭岩万丈苔斑驳,日固甚佳雨不恶。晴明晦冥俱可观,刍豢有时荐藜藿”,诗人认为陡峭的岩石上斑驳的苔藓别具风味,晴天固然美好,雨天也自有其韵味,无论天气如何变化,都能发现自然之美,体现出豁达的审美态度。“爱山之痴如爱诗,或日或雨皆足奇”,直接抒发了对山的痴爱之情。“爱山之痴如爱诗”将诗人对山的热爱与对诗的喜爱相提并论,突出了他对山的痴迷。“或日或雨皆足奇”则表明诗人认为无论晴天还是雨天,山都有其独特的美,体现出他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君不见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借用苏轼的名句,将山水比作西施,形象地表达出对山水的赞美。“淡妆浓抹总相宜”说明无论晴天还是雨天,山水都如同西施一样美丽动人,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上一篇:宋·刘过《六州歌头·送王玉良》
下一篇:宋·刘过《小桃红·在襄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