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àng
liú
zhōu

朝代:宋作者:刘过浏览量:1
cǎo
shù
huāng
hán
wǎn
yòu
xún
duǎn
zhào
fàn
jiāo
chǎng
jīng
zhàn
xīn
zhé
lǎo
zhū
hóu
gèng
guó
liáo
cóng
bái
yǎn
chóu
biān
móu
huà
kàn
hóng
xiù
shī
lái
gōng
yīng
céng
shuō
xiāng
yáng
zuò

译文

草木凋零,晚秋的枯叶更显荒凉,我又乘着小船漂泊在焦湖上。途经古战场,心中悲怆欲碎,客居他乡,诸侯门下仍为饥寒所迫。离开故国,寂寥中遭人冷眼,筹划边防,只能仰仗那些空谈的儒生。袖藏诗篇来拜见您,望您还记得,我曾像襄阳名士一样,卑微地坐在角落。

逐句剖析

"草树荒寒晚叶枯":草木凋零,晚秋的枯叶更显荒凉,

# 晚:江湖集作脱。

"又寻短棹泛焦湖":我又乘着小船漂泊在焦湖上。

"场经古战心欲折":途经古战场,心中悲怆欲碎,

"客老诸侯饥更驱":客居他乡,诸侯门下仍为饥寒所迫。

"去国寂寥从白眼":离开故国,寂寥中遭人冷眼,

"筹边谋画看洪儒":筹划边防,只能仰仗那些空谈的儒生。

# 洪:江湖集作鸿。

"袖诗来谒公应记":袖藏诗篇来拜见您,望您还记得,

"曾说襄阳厕座隅":我曾像襄阳名士一样,卑微地坐在角落。

# 襄阳:江湖集作扬州。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上刘和州》是南宋诗人刘过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通过荒寒秋景与漂泊行迹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羁旅困顿的生存状态。前两联以“枯叶”“焦湖”“古战”等意象勾勒出萧瑟苍凉的旅途画面,后两联则转入对世态炎凉和怀才不遇的感慨。全诗将个人漂泊之苦与对时局的忧愤交织在一起,用典自然而不露痕迹,在沉郁的基调中透露出诗人不甘沉沦的倔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诗人

刘过(1154~1206),南宋词人、诗人。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终身未入仕,流落江湖间,曾从辛弃疾游,晚年寓居昆山。刘过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刘”。今存其词八十多首,多感时论事、抒写平生豪气之作。其诗作多悲壮感慨。代表作品有《沁园春·御阅还上郭殿帅》《沁园春·张路分秋阅》《登多景楼》等。著有《龙洲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草树荒寒晚叶枯,又寻短棹泛焦湖”:此联以萧瑟秋景开篇,“草树荒寒”四字勾勒出深秋草木凋零的荒凉画面,“晚叶枯”进一步强化季节的衰败感;后句“短棹泛焦湖”转入行踪叙述,“又寻”二字暗示诗人漂泊的频繁与无奈,短棹小舟与浩渺焦湖形成对比,凸显孤旅之寂寥。“场经古战心欲折,客老诸侯饥更驱”:“场经古战”点明途经古战场,历史的沉重感令诗人“心欲折”,直白道出内心的悲怆;后句“客老诸侯”写寄人篱下的窘迫,“饥更驱”三字刻画出为生计奔波的狼狈,饥寒与漂泊的双重压迫跃然纸上。“去国寂寥从白眼,筹边谋画看洪儒”:“去国寂寥”直述离乡的孤独,“白眼”暗用阮籍典故,写尽世态炎凉;后句“筹边谋画”讽刺时局——边防大计竟依赖空谈的“洪儒”,愤懑中透露出对现实的尖锐批判。“袖诗来谒公应记,曾说襄阳厕座隅”:尾联转入自陈身世,“袖诗来谒”写诗人携诗干谒的谦卑姿态;“襄阳厕座隅”化用庞德公典故,以“厕座隅”(卑微陪坐)自比,既含怀才不遇之憾,又暗含对知遇之恩的期待,收束含蓄而余味深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过《湖口宰任伯厚挹清亭》

下一篇:宋·刘过《除夜寄卢菊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