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事能几许":春日繁华能持续多久,
"密叶著青梅":茂密的枝叶间已缀满青涩的梅子。
"日高花困":日头高照,花儿慵懒倦怠,
"海棠风暖想都开":不过想到在温暖的春风中,海棠花想必都已经尽情绽放了。
"不惜春衣典尽":我甚至不惜把春衣都典当出去,
"只怕春光归去":只担忧春光匆匆消逝,
"片片点苍苔":花瓣一片片飘落,点缀在苍苔之上。
"能得几时好":美好时光能有多久,
"追赏莫徘徊":追寻春色切莫犹豫徘徊。
"雨飘红":细雨飘零揉碎残红,
"风换翠":春风拂过,催换了新叶,
"苦相催":时光无情苦苦相催。
"人生行乐":人生在世当及时行乐,
"且须痛饮莫辞杯":且需尽情畅饮,莫要推辞酒杯。
"坐则高谈风月":闲坐时高谈清风明月,
"醉则恣眠芳草":醉倒后肆意酣眠芳草丛,
"醒后亦佳哉":酒醒后亦觉快意舒畅。
"湖上新亭好":湖畔新筑的亭台如此美好,
"何事不曾来":你们为何迟迟不曾到来。
南宋词人、诗人
刘过(1154~1206),南宋词人、诗人。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终身未入仕,流落江湖间,曾从辛弃疾游,晚年寓居昆山。刘过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刘”。今存其词八十多首,多感时论事、抒写平生豪气之作。其诗作多悲壮感慨。代表作品有《沁园春·御阅还上郭殿帅》《沁园春·张路分秋阅》《登多景楼》等。著有《龙洲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惜春感怀词。全词通过描绘春光易逝和及时行乐的场景,抒发了对美好春光转瞬即逝的深切感慨,并表达了豁达洒脱、把握当下的人生志趣。
2. 写作手法
以景结情:末句“湖上新亭好”以景结情,借对湖畔亭台的赞美,含蓄传递出词人对远离喧嚣、享受自在生活的向往。意向组合:作者串联青梅(初春结果)、海棠(仲春盛放)、苍苔(暮春落花)三种植物,自然勾勒出春光从萌发到凋零的过程,生动展现春日全景。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设问“春事能几许”,以青梅缀满密叶的实景引发对春光短暂的忧虑;“日高花困”写午时花倦之态,“海棠风暖想都开”则遥想暖风中繁花似锦的盛景,一实一虚间透出对春光的珍视与不安;“不惜春衣典尽”三句直抒胸臆,以宁可典当春衣的夸张举动表露挽留春光的痴狂,而“只怕春光归去,片片点苍苔”更将担忧具象为落红委地的凄凉画面,强化了惜春之切;最终“能得几时好”的慨叹引出“追赏莫徘徊”的及时行乐之劝,为下片蓄势。下片紧承“春光归去”之意,“雨飘红,风换翠”六字精炼如画,风雨摧花换叶的“苦相催”道尽自然无常的残酷;顺势提出“人生行乐”的主张,“且须痛饮莫辞杯”以决绝语气呼出借酒消愁、对抗时光的豪情;随后“坐则高谈风月”三句具体描绘理想生活状态:醒时高谈阔论,醉后醉眠芳草,醒酒亦觉快意,将洒脱不羁的江湖狂士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结句“湖上新亭好,何事不曾来”看似闲笔,实则点明词人醉心湖山风月的超然心境——新亭美景即现成乐园,何须他求?全词以惜春起笔,经风雨摧花之叹,终归于纵情诗酒、醉卧自然的疏狂,在深沉的时光焦虑中迸发出痛快淋漓的人生宣言。
上一篇:宋·刘过《六州歌头·美人指甲》
下一篇:宋·刘过《满江红·高帅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