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浦凌波":像洛神在洛水之上踏波而行,
"为谁微步":为了谁迈着轻盈的脚步,
"轻尘暗生":让细微的尘土悄悄扬起。
"记踏花芳径":记得她踏过开满鲜花的小路,
"乱红不损":鲜红的花瓣也没有被损坏,
"步苔幽砌":走过长满青苔的幽静台阶,
# 步苔幽砌:走在长满青苔的幽阶上。
"嫩绿无痕":嫩绿的青苔上不留一点痕迹。
"衬玉罗悭":衬着玉肤的罗袜短小,
# 悭:省俭,此处指窄小。,衬玉罗:挨近玉肤的丝罗鞋面。
"销金样窄":用金线绣的鞋样窄小,
# 销金样:洒金的鞋样。销金,以金饰物。
"载不起、":载不动、
"盈盈一段春":那娇柔美好的春光般的身姿。
# 盈盈一段春:指女子轻盈的身段。
"嬉游倦":游玩疲倦了,
"笑教人款捻":笑着让人轻轻捏着,
# 款捻:轻柔地捻捏。
"微褪些跟":微微褪下一些鞋跟。
# 褪:卸掉。
"有时自度歌声":有时自己随着歌声打着节拍。
# 自度:自己制曲。
"悄不觉、":不知不觉间、
"微尖点拍频":尖尖的鞋头频频轻点着节拍。
# 点拍:用脚点地以为节拍。
"忆金莲移换":想起舞步移动如金莲变换,
"文鸳得侣":像成对的鸳鸯相依,
# 文鸳:羽毛美丽的鸳鸯,此指女子穿着绣鞋的双足。
"绣茵催衮":在绣垫上催促着旋转,
# 催衮:宋代大曲中有虚催、实催、衮遍、杀衮等乐段。,绣茵:彩绣的地毯。
"舞凤轻分":像凤凰起舞轻轻分开。
"懊恨深遮":可恼的是被长裙深深遮住,
"牵情半露":却又牵动人情露出一半,
"出没风前烟缕裙":在风中的烟缕般的裙衫间时隐时现。
"知何似":知道像什么吗,
"似一钩新月":就像一弯新月,
"浅碧笼云":被淡淡的青云笼罩着。
南宋词人、诗人
刘过(1154~1206),南宋词人、诗人。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终身未入仕,流落江湖间,曾从辛弃疾游,晚年寓居昆山。刘过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刘”。今存其词八十多首,多感时论事、抒写平生豪气之作。其诗作多悲壮感慨。代表作品有《沁园春·御阅还上郭殿帅》《沁园春·张路分秋阅》《登多景楼》等。著有《龙洲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词。词中描绘了美人足部的种种情态,从步履轻盈到跳舞、休憩时的样子,还用新月等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美人足的细致观察与欣赏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洛浦凌波,为谁微步,轻尘暗生”,巧用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典故。典故原写洛神步履轻盈,似踏水波而行。此处借典故写美人小脚轻移,如洛神般轻盈,纤尘暗生,尽显柔美。想象:“忆金莲移换,文鸳得侣,绣茵催衮,舞凤轻分”,是作者的想象。遥想美人移步时如金莲轻换,与伴侣共坐、在绣垫上起舞的模样,将美人足的情态融入生活场景,更显灵动。
3. 分段赏析
上阕:“洛浦凌波,为谁微步,轻尘暗生”,此句化用洛神“凌波微步”的典故,将美人步态比作洛神踏波而行,写其轻步移动时,只悄悄扬起一丝微尘,不见重迹,既凸显美人足的纤巧轻盈,又赋予其仙气与灵动,开篇便勾勒出美人步履翩跹的雅致形象。“记踏花芳径,乱红不损,步苔幽砌,嫩绿无痕”,紧承前文,回忆美人行经之处的情景:踏过开满鲜花的小径,娇艳的落花未受丝毫损伤;走过长满青苔的幽僻台阶,鲜嫩的青苔也没留下脚印,以花叶、青苔的娇嫩反衬足的轻柔,细致入微地刻画出入足触碰景物时的温和,尽显其步态的温婉小心。“衬玉罗悭,销金样窄,载不起、盈盈一段春”,转而描写美人足上的衬袜,罗袜材质如衬玉般精致,样式是销金的窄款,即便如此精巧的鞋袜,仿佛也承载不住美人身上那满满的春意,以鞋袜的精致窄小衬足的纤细,又借“载不起春”的夸张,暗写美人娇柔的气韵,让足的形象与美人的整体风姿相融。“嬉游倦,笑教人款捻,微褪些跟”,写美人嬉游得疲倦后,带着笑意让旁人轻轻捻住袜跟,稍稍褪下一点,画面亲昵而细腻,没有刻意的雕琢,却将美人疲倦后的娇憨与信任尽显,让对美人足的描写落入日常情态,更显真实生动,仿佛能亲眼见那轻褪袜跟的温柔场景。下阕:“有时自度歌声。悄不觉、微尖点拍频”,描写美人有时独自哼唱曲调,在不经意间,纤足的脚尖便频频跟着歌声的节拍轻点,“微尖”二字精准点出足的小巧,“点拍频”则以无意识的动作,写出足的灵活灵动,仿佛能看见那随着旋律轻轻点动的脚尖,满是娇俏之态。“忆金莲移换,文鸳得侣,绣茵催衮,舞凤轻分”,回忆美人起舞时足的动作:足尖变换舞步,在绣有文鸳、舞凤的垫子上舞动,舞步移动间,好似文鸳相伴成对,舞凤展翅分离,将足的动态与绣品图案相呼应,既写舞步的轻盈流畅,又衬足的灵动秀美,让舞蹈场景与足的形象交织,充满韵律与美感。“懊恨深遮,牵情半露,出没风前烟缕裙”,写旁人因美人的足常被衣物深深遮蔽而懊恼,可当足偶尔半露时,又在风前如烟雾般飘动的裙摆间时隐时现,“深遮”的遗憾与“半露”的牵情形成对比,既突出足的含蓄之美,又写尽旁人因足的若隐若现而心生牵挂的情态,让对足的描写多了几分缠绵的情意。“知何似,似一钩新月,浅碧笼云”,以比喻收束全篇,设问美人足像什么,随即答之如同一弯新月,被淡淡的碧色云雾笼罩,“一钩新月”写足的纤细秀美,“浅碧笼云”添上朦胧雅致之感,将足的形态与意境相融,让对美人足的赞美定格在诗意的画面中,余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