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辛承旨":这是一首寄给辛承旨的词。
# 辛承旨:即辛弃疾。因其曾于开禧三年(1207)被任为枢密院都承旨而得名,不过那时刘过已死,“承旨”二字可能是后人加的。
"时承旨招":当时辛承旨邀请我,
"不赴":但我没有前往。
"斗酒彘肩":想着你将用整斗酒和猪腿将我款待,
# 斗酒彘肩:语出《史记》。《史记·项羽本纪》载,樊哙见项王,项王赐与斗卮酒(一大斗酒)与生彘肩(猪前肘)。
"风雨渡江":在风雨中渡过钱塘江到绍兴与您相会,
"岂不快哉":岂能不愉快。
"被香山居士":可半道中被白居易,
# 香山居士:白居易晚年自号香山居士。
"约林和靖":邀约林逋,
# 林和靖:林逋,字和靖。
"与坡仙老":和苏东坡,
# 坡仙老:苏轼自号东坡居士,后人称为坡仙。
"驾勒吾回":强拉回来。
# 驾勒吾回:即“勒吾驾回”的倒装,意谓强拉我回来。
"坡谓西湖":苏东坡说,西湖,
# 西湖:“西湖正如西子”二句:苏轼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正如西子":就如同西施一般,
"浓抹淡妆临镜台":或浓妆或淡妆自照于镜台。
"二公者":林逋、白居易两人,
"皆掉头不顾":都置之不理,
"只管衔杯":只顾畅饮开怀。
# 衔杯:饮酒。
"白云天竺飞来":白居易说,到天竺山去啊,
# 天竺飞来:“天竺飞来”六句:白居易在杭州时,很喜爱灵隐天竺(寺)一带的景色。他的《寄韬光禅师》诗:“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便是写东西二涧和南北两高峰的。
"图画里、":那里如画卷展开、
"峥嵘楼观开":寺庙巍峨,流光溢彩。
"爱东西双涧":喜爱那东西双涧,
# 东西双涧:指灵隐寺附近的两股涧水,汇合与飞来峰下。
"纵横水绕":溪水纵横环绕,
"两峰南北":南北二峰,
# 两峰:即南高峰、北高峰。
"高下云堆":高低错落白云霭霭。
"逋曰不然":林逋说,并非如此,
"暗香浮动":梅花的馨香幽幽飘来,
# 暗香浮动:林逋《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争似孤山先探梅":怎比得上先到孤山探访香梅之海。
# 孤山先探梅:孤山位于里、外两湖之间的界山,山上种了许多梅花。
"须晴去":待到雨过天晴,
"访稼轩未晚":再访稼轩不迟,
"且此徘徊":我暂且在西湖边徘徊。
南宋词人、诗人
刘过(1154~1206),南宋词人、诗人。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终身未入仕,流落江湖间,曾从辛弃疾游,晚年寓居昆山。刘过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刘”。今存其词八十多首,多感时论事、抒写平生豪气之作。其诗作多悲壮感慨。代表作品有《沁园春·御阅还上郭殿帅》《沁园春·张路分秋阅》《登多景楼》等。著有《龙洲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酬赠抒怀词。通过设想被白居易、林逋、苏轼挽留的奇幻情节,以诙谐幽默的笔调表达了无法赴辛弃疾之约的无奈,寄寓着对友人的深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壮志难酬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想象:“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作者想象自己带着酒肉,在风雨中渡江去见辛弃疾,展现出豪迈痛快的情景,凸显对相聚的向往。“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等句,更是想象白居易、林逋、苏轼将自己拦下,三人围绕西湖景色展开对话,通过奇特想象解释不能赴约的理由,构思新奇,充满趣味。化用:“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化用白居易《寄韬光禅师》中“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的诗句,将白诗描绘的杭州景致融入词中,用“爱”字统领,细致勾勒出天竺一带山水云楼的美景;“暗香浮动”则化用林逋《山园小梅》“暗香浮动月黄昏”,借其诗意展现孤山梅花的清幽雅致,丰富了杭州风光的文化内涵,使词更具韵味。用典:《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鸿门宴上,樊哙闯入营帐,项羽赐他“斗卮酒”和“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尽显豪爽勇猛。词中“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化用此典,作者设想自己如樊哙般豪饮大嚼,冒风雨渡江赴辛弃疾之约,以古勇士的豪迈行为,展现自身的不羁气概,奠定全词豪迈奔放的基调,生动传达出渴望与辛弃疾相聚的快意豪情。
3. 分段赏析
上片:“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三句,巧妙化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樊哙勇闯项羽军帐,“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的典故,将原本充满紧张肃杀之气的场景,转化为词人设想中豪情满怀的赴约情景。想象自己携斗酒、扛猪肩,顶风冒雨横渡钱塘江,前往辛弃疾处相聚,“岂不快哉”以强烈的反问语气,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一种洒脱不羁、豪迈奔放的豪情,开篇便如奇峰突起,似平地矗立起高楼,极具气势,瞬间奠定了全词雄浑豪迈的基调。“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四句,笔锋陡然一转,情节发生戏剧性变化。当词人正欲踏上赴约之旅时,白居易(香山居士)、林逋(和靖)、苏轼(坡仙)三位不同时代的先贤,却将他强行挽留。“驾勒吾回”四个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人面对三位先贤挽留时那种无可奈何的状态,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制住,无法前行。这种跨越时空的构思,将原本毫无关联的三位诗人聚集于同一情境之中,新奇独特,充满想象力,为词作增添了奇幻色彩。“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苏轼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角,将西湖比作西施,巧妙化用自己“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经典诗句,用生动的比喻,将西湖的千姿百态、风情万种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晴日里波光潋滟,还是雨幕中云雾迷蒙,西湖都如同精心梳妆的西施,美得恰到好处,令人心驰神往。“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此句细致刻画了林逋和白居易对苏轼这番提议毫不在意的神态,他们只是自顾自地饮酒作乐,仿佛对西湖美景和赴约之事都兴致缺缺。通过三人之间充满趣味的对话与互动,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跨越时空相聚的奇妙场景,使不同时代文人的形象鲜活地跃然纸上,同时也增添了词作诙谐幽默的氛围。下片:“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六句,词人化用白居易《寄韬光禅师》中“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的诗意,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天竺一带的绝美风光。在词人的笔下,白云在天竺山间悠然飘荡,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其中楼阁高耸,气势不凡。“爱”字直抒胸臆,饱含着词人对这里景色的喜爱之情。东西双涧,溪水潺潺,纵横交错,环绕流淌;南北两峰,高耸入云,云雾缭绕,时聚时散。词人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了天竺的秀丽景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沉醉其中。“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林逋以其标志性的“梅妻鹤子”形象和对梅花的独特钟情,提出不同意见。他引用自己《山园小梅》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名句,强调孤山梅花的清幽雅致,认为相比之下,应该先去孤山探访梅花,领略那独特的暗香与风姿。这一情节不仅为杭州的湖光山色增添了一份逸兴韵致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更通过林逋的视角,展现了孤山寒梅的高雅与芬芳,激发读者无限的美好想象。“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三句,“晴”字含义丰富,既与上片的“风雨渡江”形成巧妙呼应,从字面意义上理解为等待天气放晴;同时,从词旨整体来揣摩,它又似含有“清醒”之意,其潜台词仿佛在说,词人此刻正深深迷恋于杭州的湖山胜景,沉醉在与三位先贤争辩的氛围之中。因此,赴辛弃疾之约这件事,不妨等到自己“清醒”过来,再做打算。这样的理解,使词句更具韵味与妙趣。这几句不仅回应了开篇的赴约设想,同时也使全词在结构上更加严谨,前后呼应,浑然一体,在诙谐幽默的氛围中,细腻展现出词人对杭州风光的喜爱与无法即刻赴约的微妙心态。
4. 作品点评
全词用语刚健有力,风格清逸自然,行文诙谐多变,于字里行间尽显趣味。
# 稼轩帅越,招改之不去,而寄《沁园春》曰:“斗酒彘肩”云云。此词虽粗刺而局高,与三贤游,固可眇视稼轩,视林、白之清致,则东坡所谓“淡妆浓抹”,已不足道。稼轩富贵焉能浼我哉!
宋俞文豹《吹剑录》
# 刘改之,豪爽之士。辛稼轩帅越,刘寓西湖,稼轩招之,值雨,答以《沁园春》词,甚奇伟。
宋黄昇《中兴词话》
# 刘改之造词赡逸有思致,《沁园春》二首尤纤刻奇丽可爱。
清王奕清《历代词话》卷八
# 余阅刘过《龙洲词集》,有学辛稼轩而粗之评。其寄辛稼轩《沁园春》词设为白香山、林和靖、苏东坡问答,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东坡老,坡谓西湖,正如西子。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又“逋曰不然,须径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等句,余初阅即批“白日见鬼”四字。后阅草堂别集,岳亦斋云:“出王勃体而又变之。余时与之饮西园,改之中席自言,掀髯有得色。余率然应之曰:‘词句固佳,然恨无刀圭疗君白日见鬼耳。’坐中哄然一笑。”又升庵谓改之似辛轩稼之豪,而未免粗。此评真不能为改之讳。词至宋末,多堕恶道,有目人所共知。又窃幸余与升庵论之若合符也。
清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二
# “云中鸡犬刘郎过,月下笙歌炀帝归。”罗江东句也,人谓之见鬼诗。然则岳倦翁笑刘改之白日见鬼,语亦有本。
清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
# 刘改之词,狂逸之中,自饶俊致,虽沉着不及稼轩,足以自成一家。其有意效稼轩体者,如《沁园春》“斗酒彘肩”等阕,又当别论。
清刘熙载《艺概》卷四《词概》
# 刘改之所作《沁园春》,虽颇似其(指辛稼轩)豪,而未免于粗。
清谢章铤《赌棋山庄棋话》
# 刘龙洲《沁园春》,为词中最下品。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
# 借苏、白、林三人之语,往复成词,逸气纵横。如宜僚弄丸,靡不如意。虽非正调,自是创格。
清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下一篇:宋·刘过《和大参相公 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