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昔住金华峰":老朋友昔日住在金华峰,
"面带双溪秋水容":面容如同双溪的秋水般清朗。
"故人今住伏龙山":老朋友如今住在伏龙山,
"陈陶故圃茅三间":在陈陶的旧园里有三间茅草屋。
"千载清风徐孺子":千年来徐孺子的高尚清风仍在,
"门前共此一湖水":门前共同面对这一湖湖水。
"百花洲上万垂杨":百花洲上长满了垂杨,
"白鸥群里歌沧浪":白鸥群中传来《沧浪歌》的歌声。
"故人心事孺子高":老朋友的心境像徐孺子一样高尚,
"故人诗句今陈陶":他的诗句如今如同陈陶的诗作。
"短衣饭牛不逢尧":穿着短衣放牛却没遇到尧帝,
"何如绣鞍上著锦宫袍":哪比得上骑着绣鞍、身着锦宫袍的人。
# 著:穿着。
"瓦盆对客酌松醪":用瓦盆招待客人喝松醪酒,
"何如紫霞觞泛碧葡萄":哪比得上用紫霞觞盛着碧葡萄美酒。
"豆萁然火度寒宵":用豆萁生火度过寒冷的夜晚,
"何如玉堂夜照金莲膏":哪比得上玉堂里夜晚被金莲膏照亮。
"吟成秃笔写芭蕉":用秃笔吟诗写芭蕉,
"何如沉香亭北醉挥毫":哪比得上在沉香亭北醉后挥毫。
"再三问君君不对":再三询问你,你却不回答,
"目送飞鸿楚天外":只是目送飞鸿飞向楚天之外。
"细读山中招隐篇":仔细阅读山中的招隐诗篇,
"超然意与烟霞会":超脱的心境与烟霞融为一体。
"照影湖边双鬓皓":在湖边照影,两鬓已经斑白,
"此计知之悔不早":知道这个计策后悔没有早点实施。
"三椽可办愿卜邻":如果有三间屋子可以准备,愿意与你做邻居,
"荷锸相随种瑶草":扛着锄头一起种植瑶草。
南宋诗人
戴复古(1167~1247?),南宋诗人。字式之,号石屏,台州黄岩(今属浙江台州市黄岩区)人。长期浪游江湖,一生不仕。戴复古曾向陆游学诗,也受晚唐诗影响,自比于贾岛、杜甫,对时政国事时有指摘,不限于自叹身世。其诗不囿于一格,各体皆佳,为世所称许。部分作品慨叹山河破碎,关心国计民生。其词亦豪迈疏放,追迹苏、辛。代表作品有《淮村兵后》《织妇叹》《刈麦行》等。著作今存《石屏集》《石屏词》。
1. 分段赏析
“故人昔住金华峰,面带双溪秋水容。故人今住伏龙山,陈陶故圃茅三间”:开篇点明友人的居住变化,从金华峰到伏龙山,展现了友人的生活轨迹。“陈陶故圃茅三间”描绘了友人现在的居住环境,简单而质朴。“千载清风徐孺子,门前共此一湖水。百花洲上万垂杨,白鸥群里歌沧浪”:将友人比作徐孺子,赞美他高尚的心境。“百花洲上万垂杨,白鸥群里歌沧浪”描绘了友人隐居地的优美环境,宁静而和谐。“故人心事孺子高”:“故人”明确了人物身份,即老朋友。“心事”指老朋友的内心想法和情感。“孺子高”将老朋友的心意比作孩童般高尚,这个比喻非常生动形象,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老朋友内心的纯洁和高尚。“高”字不仅体现了品格的高尚,还带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这句诗通过对老朋友心意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老友的敬重和喜爱之情。“故人诗句今陈陶”:“故人诗句”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是关于老朋友的诗作。“今陈陶”把老朋友的诗句与唐代诗人陈陶相提并论,陈陶是唐代有一定影响力的诗人,将老朋友的诗句与之相比,说明老朋友的诗歌具有一定的水平和特色。这句诗既表达了对老朋友诗歌才华的肯定,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对老友的欣赏和赞美。同时,通过引用陈陶这一典故,也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短衣饭牛不逢尧,何如绣鞍上著锦宫袍。瓦盆对客酌松醪,何如紫霞觞泛碧葡萄。豆萁然火度寒宵,何如玉堂夜照金莲膏。吟成秃笔写芭蕉,何如沉香亭北醉挥毫”:通过一系列的对比,突出了隐居生活的质朴和自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不屑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再三问君君不对,目送飞鸿楚天外。细读山中招隐篇,超然意与烟霞会。照影湖边双鬓皓,此计知之悔不早。三椽可办愿卜邻,荷锸相随种瑶草”:诗人再三询问友人,友人却不回答,诗人细读招隐篇后,心境与烟霞融为一体,后悔没有早点实施隐居的计划,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强烈向往。最后表达了诗人愿意与友人做邻居,一起隐居的愿望。“荷锸相随种瑶草”:“荷锸”这一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积极参与田园劳作的形象,让人感受到田园生活的真实和质朴。“相随”一词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伴,体现出一种温馨、融洽的氛围。“种瑶草”则赋予了劳作以奇幻、美好的意义,“瑶草”通常在神话传说中出现,代表着仙草、灵草,象征着美好、珍贵的事物。这句诗通过这三个意象的组合,营造出一种既质朴又奇幻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独特感受和追求。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
上一篇:宋·戴复古《寄寻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