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ī
tàn

朝代:宋作者:戴复古浏览量:1
chūn
cán
chéng
chéng
juàn
yǎng
xià
cán
chóng
jiǎn
juàn
wèi
tuō
zhóu
shū
guān
wèi
luò
chē
shú
diǎn
chūn
xià
wèi
cán
máng
zhī
réng
cháng
yǒu
zhuó
yóu
jīn
nián
chóu
shā

译文

春天织妇养蚕剥茧抽丝又织成绢,夏季再次养蚕剥茧织绢。绢尚未织成就打算拿去缴纳官府所征赋税,丝还在纺车上就考虑拿它去赎回典押的东西。织妇一春一夏忙于养蚕织绢,到头来自己却仍穿着布制衣裙。能有布衣穿的时候还算可以,但今年无麻织布,只怕连布衣也穿不上了。

逐句剖析

"春蚕成丝复成绢":春天织妇养蚕剥茧抽丝又织成绢,

# 春蚕成丝复成绢:开春养的蚕已经缫成丝,又织成了绢。绢:丝织品。

"养得夏蚕重剥茧":夏季再次养蚕剥茧织绢。

# 夏蚕:夏季开始养的第二茬蚕。

"绢未脱轴拟输官":绢尚未织成就打算拿去缴纳官府所征赋税,

# 输官:缴纳官府所征赋税。,拟:打算、准备。

"丝未落车图赎典":丝还在纺车上就考虑拿它去赎回典押的东西。

# 赎典:赎回典押的东西。典:抵押。,图:计划。,车:纺车。

"一春一夏为蚕忙":织妇一春一夏忙于养蚕织绢,

"织妇布衣仍布裳":到头来自己却仍穿着布制衣裙。

# 布衣仍布裳:仍穿着布制衣裙。“仍”字因音节关系后置。古时上衣为衣,下身裙为裳,男女都穿。

"有布得着犹自可":能有布衣穿的时候还算可以,

# 犹自:还。,着:穿。,得:能。

"今年无麻愁杀我":但今年无麻织布,只怕连布衣也穿不上了。

# 愁杀我:犹今言“愁死我”。杀:也写作“煞”,甚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织妇叹》是宋代诗人戴复古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织妇养蚕的过程,颔联写绢丝的用途被租税和债务占据,颈联总结一春一夏的忙碌和衣着现状,尾联强调今年无麻的愁苦。此诗以织妇的口吻,叙述了她从春蚕成丝到夏蚕剥茧,一年到头为蚕事忙碌,然而绢未脱轴就想着要输官,丝未落车就盘算着赎典,可即便如此辛劳,依旧只能身着布衣布裳,甚至今年连麻都没有,面临无衣可穿的困境。真实深刻地展现了在官府租税和高利贷的双重剥削下,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饱含着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全诗采用第一人称,围绕织妇的勤苦与贫穷展开,层层深入,通过织妇的劳作与贫苦生活的对比,突出其悲惨境遇。语言质朴自然,毫无雕琢痕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戴复古(1167~1247?),南宋诗人。字式之,号石屏,台州黄岩(今属浙江台州市黄岩区)人。长期浪游江湖,一生不仕。戴复古曾向陆游学诗,也受晚唐诗影响,自比于贾岛、杜甫,对时政国事时有指摘,不限于自叹身世。其诗不囿于一格,各体皆佳,为世所称许。部分作品慨叹山河破碎,关心国计民生。其词亦豪迈疏放,追迹苏、辛。代表作品有《淮村兵后》《织妇叹》《刈麦行》等。著作今存《石屏集》《石屏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织妇叹》由南宋诗人戴复古创作。从文献资料可知,自南宋起,赋税体系变得极为繁杂。在原本夏秋二税的基础上,新增了大量税目与附加税,其赋税的沉重程度,相较于北宋时期有了数倍的增长。养蚕织绢的妇女们,在春天与夏天全力以赴地劳作,从春蚕吐丝到夏蚕剥茧,最终织成绢帛,可她们自身却毫无所得。不仅穿不上用自己辛勤汗水换来的绢衣,甚至连粗糙的麻布衣裳都难以置办。诗人戴复古一生身为布衣,常年四处游历,行走于江湖之间。在漫长的旅程中,他频繁目睹这样令人心酸的场景,内心充满了对织妇们悲惨遭遇的同情,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愤慨,感慨万千之下,挥笔写下了这首《织妇叹》。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反映民生疾苦的诗。诗歌叙述了织妇一春一夏为蚕忙碌,却因官府租税和高利贷剥削,不仅穿不上自己织的绢,甚至连麻布衣都难以保障的艰难生活,真实地体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生活的困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 分段赏析

首联“春蚕成丝复成绢,养得夏蚕重剥茧”,以诗人的视角客观展现织妇的辛勤劳作。“春”“夏”对举,“复”“重”相应,生动地呈现出织妇劳作的重复性、连贯性与紧张性,虽未直接言及织妇之叹,却饱含诗人对其忙碌与辛苦的深切感叹。颔联“绢未脱轴拟输官,丝未落车图赎典”,转换为织妇的口吻,此时她尚未发出叹息,而是道出心中热切的希望,绢和丝还未完成制作,就先盘算着用来缴纳赋税、赎回典当之物,唯独忽略了自身,凸显其勤劳与无奈。颈联“一春一夏为蚕忙,织妇布衣仍布裳”,回归诗人视角,前半句承接首联,强调织妇年复一年、整个春夏都为养蚕忙碌;后半句写其衣着,省略动词并着一“仍”字,强烈突出诗人对织妇忙碌却贫苦的感叹。尾联“有布得著犹自可,今年无麻愁杀我”,再度转为织妇的口吻,前句表明织妇对身着布衣布裳本不在意,尚有一丝满足感,而后句“今年无麻”的现实,让她发出愁苦的喟叹,深刻展现出织妇生活的每况愈下,与唐代于濆“窗下抛梭女,手织身无衣”所表达的劳动人民的悲惨境遇一脉相承,至此,诗歌在织妇的愁叹中戛然而止,令人动容。

3. 作品点评

《织妇叹》是戴复古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真实且深刻地揭示了南宋时期官府租税和高利贷对劳动人民残酷剥削的社会矛盾,生动展现织妇终年忙碌却生活困苦,连麻布衣都穿不上的悲惨境遇,饱含诗人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全诗以第一人称叙事,紧紧围绕织妇的勤劳与贫困层层递进地展开,对比鲜明,语言质朴自然,真切感人。诗中“叹”字运用精妙,既写织妇之“叹”,又融入诗人“叹织妇”,从不同角度拓展了“叹”的内涵,使诗歌感染力倍增。其深刻程度远超同类题材作品,如张俞《蚕妇》,更深入地挖掘了社会现实问题。该诗不仅是对当时社会底层人民苦难生活的生动写照,更是对社会不公的有力控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戴复古作诗,推崇杜甫、陈子昂,常常以诗抒写忧国伤时的情怀主张“论诗先论格”,不肯滥作应酬诗,力矫当时风气,所作《织妇叹》等诗,很有现实意义。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宋史学会副会长范立舟《南宋全史·思想、文化、科技和社会生活卷》

# 《织妇叹》等诗反映人民的痛苦生活,谴责统治阶级的残暴与虚伪。可说是继承了陆游创作的精神,笔致俊爽,清新自然。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社会学家章人英《华夏文明圣火薪传》

# 戴复古诗歌的思想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民生疾苦的关心。在这方面,由于作者长期漫游江湖,比较广泛地接触了社会的各个层面,因此,不少作品写得生动具体,富有深度,如《织妇叹》。

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宏生《论戴复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戴复古《送黎明府 其一》

下一篇:宋·戴复古《读改元诏口号 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