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将赤热忧天下":因为身受炎热就更为苦热的天下人忧愁,
# 坐:因为。
"安得清风借我曹":怎样才能借得清凉的风让我辈消暑解忧。
# 我曹:我辈。,清风:清微的风,清凉的风。
"力卷雨来无岁旱":应猛力卷起阵阵大雨免使年岁道旱,
"尽吹云去放天高":驱尽闲云好让高空展现晴明气候。
# 吹:原作欣,据明本改。
"岂随虎口令轻啸":岂可听从虎吼声威才生风轻啸,
# 虎口:比喻危险的境地。
"愿助鸿毛绝远劳":但愿力助鸿毛远飞能不费烦劳。
# 鸿毛:鸿雁的毛。谓其轻微之物。
"江海可怜无际岸":可怜江海徒然辽阔无边,
"等闲假借作波涛":凭借风力才能兴起汹涌波涛。
# 等闲:寻常,随便。
北宋诗人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其诗受韩愈、孟郊、卢仝、李贺的影响较深,雄奇豪放,造语精辟,意境渺远。诗作内容多涉及社会现实,或描写社会生活,或抒写政治抱负。写景抒情小诗,清新自然,别具一格。他的史论借古喻今,文笔恣肆。代表作品有《过唐论》《和洪与权逃民》《偶闻有感》等。著有《广陵先生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即事抒怀诗。诗中描绘了诗人在酷热难耐的情境下,因自身对凉风的极度渴望,进而推己及人,联想到天下百姓同样饱受暑热之苦。通过这种由己及人的思绪延展,体现出诗人忧时济世的高尚情怀。诗人营造出一种对酷热的难耐与对百姓艰难处境的忧虑氛围,表达了自己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和美好情操。
2. 写作手法
正衬:“岂随虎口令轻嘴,愿助鸿毛绝远劳”:此句以风不应趋附象征暴力的虎,而应助力微小的鸿毛,借风的选择倾向,从品德层面衬托出诗人期望风具有帮助弱小、不攀附强权的特质,以此寄托自己的价值观,侧面烘托出诗人“思风”背后对正义与扶持弱小的追求。“江海可怜无际岸,等闲假借作波涛”:描绘风若能让江海掀起波涛,展现出风可使平静江海变得磅礴壮观,从风对江海的作用这一自然现象角度,侧面衬托风的强大力量,而这正是诗人“思风”时所期盼的,借风改变江海的景象,寄托对风改变世间现状,带来生机与活力的渴望。
3. 分段赏析
首联:坐将赤热忧天下,安得清风借我曹。诗的开篇,“坐将赤热忧天下”,诗人点明自己正置身于难耐的暑热之中,却并未仅仅顾念自身的酷热,而是由己及人,立刻联想到天下百姓同样正在遭受赤热的煎熬,这份对苍生的关怀跃然纸上。一个“忧”字,深刻地体现出诗人心怀天下的广阔胸襟。“安得清风借我曹?”紧承上句,诗人因担忧天下人饱受酷热之苦,进而迫切地产生了对清风的渴望。此句直抒胸臆,深情地表达出希望能借得清风,为天下人驱散暑热,使他们免受酷暑侵害的强烈愿望。这两句诗,语言质朴却寄情深远,犹如从诗人内心深处喷薄而出的呐喊,奠定了全诗忧国忧民的情感基调,展现出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颔联:力卷雨来无岁早,尽吹云去放天高。这两句进一步抒发了诗人“济世泽民”的赤诚忧虑。“力卷雨来无岁早”,诗人将希望寄托于风,期盼风能够凭借强大的力量,裹挟着雨水降临,从而避免年岁因干旱而歉收,使百姓免受旱灾之苦。此句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深知旱灾对百姓生活的严重影响,故而渴望风能带来及时雨,润泽大地,惠及民众。“尽吹云去放天高”,则表达了诗人希望风能将天空中闲散的云朵尽数吹走,让天空变得开阔明朗,呈现出一个澄澈的世界。“无岁早”意味着百姓能够获得丰收,生活得到保障;“放天高”寓意着时运清平,社会安宁。这两句诗不仅展现出诗人心系苍生的情怀,更以高昂振拔的笔触,将诗意推向更深层次,体现出诗人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与追求。颈联:岂随虎口令轻嘴,愿助鸿毛绝远劳。此联在句法上陡转,是对风的独特祝愿。“岂随虎口令轻嘴”,诗人借用《易经》中“云从龙,风从虎”的典故,认为虎往往象征着暴力与强权。如果风只是盲目地追随虎啸而生,那么就丧失了其济时泽民的意义,表达了诗人对趋炎附势行为的批判。“愿助鸿毛绝远劳”,“鸿毛”本是极其轻微之物,诗人却设想鸿毛若有志飞扬,风能够助力它轻松飞向远方。这一奇特的设想,表达了诗人希望风能够给予弱小、卑贱者以帮助和动力,使其能够实现志向。从这两句诗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诗人立身处世的高尚气节,不与强权同流合污,而心系弱势群体,展现出诗人独特的价值观与人文关怀。尾联:江海可怜无际岸,等闲假借作波涛。这两句是思风的余韵。“江海可怜无际岸”,诗人想到那辽阔无边、浩瀚无垠的江海,其本身虽令人心生敬畏与喜爱之情,但此时却处于相对平静的状态“等闲假借作波涛”,诗人希望风能够从江海而来,借助风的威力,使原本平静的江海兴起雄波巨澜。如此一来,不仅能让沉寂的江海展现出奔腾激荡的壮观景象,给人世带来蓬勃生气,还能使天地间呈现出雄浑奇伟的画面,让有志之士借此开拓胸怀。这两句诗为思风的主题别开生面,以富有想象力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壮阔的画面,如同余音绕梁,韵味悠长,引发读者对风所蕴含力量以及对美好世界的无尽遐想,进一步深化了诗人济世的情怀与抱负。
4. 作品点评
全诗八句含六层意。前四句分三层,直切因暑热思风的主旨;后四句亦三层,从侧面着笔衬思风之意。整首诗笔力雄健、思致高远,尽显作者诗风特色。
# 广陵先生逢原尝为《暑热思风》,诗云力卷雨来无岁旱,尽驱云去放天高。客有传示王介甫,叹曰:有致君泽民之志,惜乎不振也。
宋诗人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一
# 全诗八句,写了六层意思,前四句三层,是因暑热而思风的主旨;后四句三层,也是思风,是从旁面着笔以为衬托。笔力雄健,思致高远,可见作者诗风的一斑。
原上海诗词学会顾问马祖熙《宋诗鉴赏辞典》
上一篇:宋·王令《舟次》
下一篇:宋·王令《寄洪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