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íng

朝代:宋作者:王令浏览量:1
tíng
qián
jiā
shù
绿
yīn
chéng
shù
miǎo
fēi
jiù
qīng
zhǔ
rén
bài
xián
ěr
kǒu
yǒu
xiōng
shēng
píng
shēng
zhí
dào
cháng
duō
huò
liǎng
ěr
qīng
fēng
tīng
míng
zhé
wéi
rén
qīng
zhòng
zhī
tán
shè
wàng
shēng

译文

庭院前的美好树木绿荫浓郁,树梢上乌鸦轻盈地飞来飞去。自认为主人没有败坏的品德,哪里会嫌弃你的叫声不吉利。一生坚持正道常常招致灾祸,两耳清净,只听乌鸦鸣叫。千万不要轻易被人利用而轻举妄动,要知道暗箭伤人容易让人丧命。

逐句剖析

"庭前佳树绿阴成":庭院前的美好树木绿荫浓郁,

"树杪飞鸦去就轻":树梢上乌鸦轻盈地飞来飞去。

"自顾主人无败德":自认为主人没有败坏的品德,

"岂嫌尔口有凶声":哪里会嫌弃你的叫声不吉利。

"平生直道常多祸":一生坚持正道常常招致灾祸,

"两耳清风一听鸣":两耳清净,只听乌鸦鸣叫。

"辄莫为人轻自重":千万不要轻易被人利用而轻举妄动,

"须知弹射易忘生":要知道暗箭伤人容易让人丧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鸦鸣》是宋代诗人王令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以庭前鸦鸣为切入点,通过物我关系的多维度呈现,展现诗人对道德操守与处世哲学的思考。全诗结构严谨,前两联聚焦乌鸦意象:首联以“绿阴成”与“飞鸦去”的动静对照,勾勒出庭院幽深之景;颔联借乌鸦“凶声”与主人“无败德”的对比,暗含对世俗毁誉的超然态度。后两联转向抒情议论,颈联以“直道多祸“的处世困境反衬”清风听鸣“的精神坚守”,尾联“辄莫为人轻”自动的警示与“弹射易忘生”的隐喻,既显露对险恶现实的警觉,又暗含守正自持的人格追求。全诗以鸦鸣为喻,在自然意象与人生哲理的交织中,塑造出清傲孤直的抒情主体形象,语言质朴而理趣深蕴,体现了宋诗重理致、善托喻的典型特征,具有鲜明的士大夫精神品格与思想深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其诗受韩愈、孟郊、卢仝、李贺的影响较深,雄奇豪放,造语精辟,意境渺远。诗作内容多涉及社会现实,或描写社会生活,或抒写政治抱负。写景抒情小诗,清新自然,别具一格。他的史论借古喻今,文笔恣肆。代表作品有《过唐论》《和洪与权逃民》《偶闻有感》等。著有《广陵先生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庭前佳树绿阴成,树杪飞鸦去就轻”,开篇描绘了一幅庭院之景。庭前的佳树已绿荫繁茂,树梢上的飞鸦来去轻盈。这两句诗以简洁自然的语言,勾勒出宁静祥和的庭院画面,为后文的抒情议论做了铺垫,也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现出诗人所处的环境,给人以清新之感。“自顾主人无败德,岂嫌尔口有凶声”,诗人从景物描写转向自我表达。他认为自己没有不良德行,所以并不嫌弃乌鸦那被人视为不祥的叫声。这里诗人以乌鸦叫声为引,体现出自己坦荡的胸怀,不因外界对乌鸦的偏见而改变看法,暗含着诗人对自身品德的自信与坚守。“平生直道常多祸,两耳清风一听鸣”,这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慨。诗人一生秉持正直之道,却常常遭遇灾祸,如今他以平和的心态,在清风中倾听乌鸦的鸣叫。“直道多祸”道出了诗人在人生道路上的坎坷与无奈,而“两耳清风一听鸣”又展现出他在历经磨难后,面对世事的豁达与超脱,形成了一种情感上的强烈对比。“辄莫为人轻自重,须知弹射易忘生”,结尾两句以劝诫的口吻,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人告诫人们不要轻易看轻自己,同时也要明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如同乌鸦容易被弹射攻击一样,人也会面临诸多危险,要懂得保护自己。这既是诗人自身经历的总结,也体现出他对世人的善意提醒,使诗歌的主题得到升华,从个人情感延伸到对人生处世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先《倾杯乐 其一》

下一篇:宋·王令《霜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