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ěi
zhǔ
tíng

朝代:宋作者:曾巩浏览量:1
yíng
chè
lín
duàn
sòng
gāo
shǐ
使
jūn
zuò
lín
cāng
hǎi
bàn
tiān
yín
kàn
tài
shān
yún
qīng
jiē
chuān
yuán
xiù
cháng
jié
fēng
lián
cǎo
běn
xūn
xiào
zūn
liú
liàn
jiǔ
xià
jiē
chén
biàn
便
fēn
fēn

译文

亭子的四根柱子通透,地面周围没有相邻建筑,这孤高清绝的景致,仿佛是天地特意赠予我的厚礼。午夜坐在亭中仿佛能亲临沧海看日出,白昼吟诗,仰望半空中缭绕于泰山的缥缈云霞。青徐之地山川相连景色秀丽,常碣一带风吹草木香气弥漫。不要笑我饮酒留恋这么久,下了台阶便马上陷入尘世的纷扰。

逐句剖析

"四楹虚彻地无邻":亭子的四根柱子通透,地面周围没有相邻建筑,

# 地无邻:居处独高,不与别物相接。,四楹:指亭的四周。

"断送孤高与使君":这孤高清绝的景致,仿佛是天地特意赠予我的厚礼。

"午夜坐临沧海日":午夜坐在亭中仿佛能亲临沧海看日出,

# 坐临:坐在亭子上居高临下。,午夜:半夜。

"半天吟看泰山云":白昼吟诗,仰望半空中缭绕于泰山的缥缈云霞。

"青徐气接川原秀":青徐之地山川相连景色秀丽,

# 川原:河流土地。,青徐:青州与徐州。

"常碣风连草本薰":常碣一带风吹草木香气弥漫。

"莫笑一樽留恋久":不要笑我饮酒留恋这么久,

"下阶尘土便纷纷":下了台阶便马上陷入尘世的纷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北渚亭》是北宋曾巩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登亭观景为题材。诗开篇写北渚亭四面通透、地势孤高,仿佛将这份孤高赋予了诗人。接着描述诗人午夜坐于亭上,能观赏到沧海日出,在半空吟诗可对泰山之云。又描绘了青徐之地山川秀丽,常碣一带草木飘香的景象。最后感慨不要笑自己在亭中留恋许久,一下台阶便陷入尘世纷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巩(1019~1083),北宋文学家。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世称南丰先生,南宋理宗时追谥文定。嘉祐进士,曾经奉召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世将其与欧阳修并称为“欧曾”。他的散文平易舒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其诗风古朴典雅,清新自然,较多使用赋的表现手法,比兴略少,也有一些诗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品有《边将》《唐论》《李白诗集后序》《墨池记》《秋日感事示介甫》等。著有《元丰类稿》。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四楹虚彻地无邻,断送孤高与使君”,诗人开篇描写北渚亭的建筑特点,亭子的四根柱子通透,周围没有相邻的建筑,这种地势赋予了亭子孤高的气质,仿佛也将这份孤高给予了诗人自己,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孤高的基调。颔联:“午夜坐临沧海日,半天吟泰山云”,诗人展开想象,午夜时分坐在亭中,似乎能看到沧海日出的壮丽景象,在半空吟诗,仿佛能与泰山的云朵对话。此联运用夸张手法,生动地展现了北渚亭的高峻以及诗人视野的开阔,体现出诗人对亭上观景的独特体验。颈联:“青徐气接川原秀,常碣风连草本薰”,诗人从近处的青徐之地写到远处的常碣,描绘出青徐地区山川相连、景色秀丽,常碣一带风吹草木、香气弥漫的画面,远近结合,展现出广阔地域的风貌,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尾联:“莫笑一樽留恋久,下阶尘土便纷纷”,诗人感慨不要笑话自己在亭中饮酒留恋了这么久,因为一旦走下台阶,便马上陷入尘世的纷纷扰扰之中。通过对比,突出了北渚亭上清净与尘世纷扰的巨大差异,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无奈与感慨,升华了诗歌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曾巩《戏呈休文屯田》

下一篇:宋·曾巩《追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