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染破南山青":桃花盛开,把南山染成一片青红,
"汉江此时春水生":此时汉江水涨,春波涌动。
"客舟相语人夜起":客船上人们低声交谈,大家在夜里起身,
"劲橹乱江群雁声":强劲的船桨划动,扰乱了江面,传来群雁的叫声。
"之君飘泊动归思":你因漂泊在外而动了归乡之思,
"告我举装千里行":告诉我你整理行装将远行千里。
"闳材壮思风雨发":你有宏大的才思如风雨般勃发,
"绿鬓少年冰雪清":青春年少,两鬓乌黑,品行如冰雪般高洁。
"读书一见若经诵":读书看一遍就好像早已熟读成诵,
"下笔千言能立成":下笔千言很快就能写成文章。
"精微自得有天质":对学问的精微之处能自然领悟,这是天生的资质,
"操行秀出存乡评":品行优秀出众,在乡里得到众人的好评。
"嗟从薄禄困流滞":可叹你因为官职微薄而仕途困厄,
"能诱鄙俗销纷争":却还能引导鄙陋的风俗,消除纷争。
"弦歌躬劝士强学":你以弦歌教化亲自劝勉士人努力学习,
"田里堵安人力耕":使得乡村里百姓安定,人们都安心耕种。
"嗟予据桉但画诺":可叹我每日在官署只是在文书上签字画押,
"遇事缩手方蒙成":遇到事情就退缩,只能依赖别人的帮助才能成事。
"虽知璞玉难强献":虽然知道你这未经雕琢的美玉难以勉强进献,
"欲挂尘榻空含情":想要殷勤待客却只能空怀情意。
"岁寒不变乃知确":只有经历严寒,才知道松柏的坚定,
"物理先否终当亨":事物的道理往往是先遭遇困境,最终才会通达顺利。
"维舟且尽今夕语":让船停泊,今夜就尽情交谈吧,
"明日帆随白鸟轻":明天你的船帆将随着白鸟轻快地远去。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巩(1019~1083),北宋文学家。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世称南丰先生,南宋理宗时追谥文定。嘉祐进士,曾经奉召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世将其与欧阳修并称为“欧曾”。他的散文平易舒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其诗风古朴典雅,清新自然,较多使用赋的表现手法,比兴略少,也有一些诗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品有《边将》《唐论》《李白诗集后序》《墨池记》《秋日感事示介甫》等。著有《元丰类稿》。
1. 分段赏析
前四句,“桃花染破南山青,汉江此时春水生。客舟相语人夜起,劲橹乱江群雁声”:这四句描绘了送别的环境和场景。春天,桃花盛开,将南山染成一片青色,汉江春水涌动,展现出一幅美丽的春日江景图。夜晚,客舟中有人低语,船桨划动江水的声音打破了夜晚的宁静,群雁的叫声也在江面上回荡。这里以声衬静,更显夜晚的静谧,同时也为下文的送别营造了一种清幽的氛围。中间十二句,“之君飘泊动归思,告我举装千里行。闳材壮思风雨发,绿鬓少年冰雪清。读书一见若经诵,下笔千言能立成。精微自得有天质,操行秀出存乡评。嗟从薄禄困流滞,能诱鄙俗销纷争。弦歌躬劝士强学,田里堵安人力耕”:前两句点明友人丰稷因漂泊在外而萌生动归思,告知诗人自己将要远行千里。接着,诗人用“闳材壮思风雨发,绿鬓少年冰雪清”来赞美丰稷,说他有着宏大的才华和雄奇的思考,如风雨般磅礴,而且年轻有为,品行高洁如冰雪。“读书一见若经诵,下笔千言能立成”进一步强调丰稷的才华,他读书过目不忘,写文章一挥而就。“精微自得有天质,操行秀出存乡评”则从天赋和品行方面称赞他,说他对学问有精微的领悟,是天生的资质,品行优秀,在乡里受到众人的好评。后四句诗人感慨丰稷虽然官职微薄,处境困窘,但仍能以自己的品德和才能去引导世俗,消除纷争,亲自以弦歌劝士人努力学习,使百姓安心耕种,生活安定。接着,最后八句,“嗟予据桉但画诺,遇事缩手方蒙成。虽知璞玉难强献,欲挂尘榻空含情。岁寒不变乃知确,物理先否终当亨。维舟且尽今夕语,明日帆随白鸟轻”:诗人由友人联想到自己,“嗟予据桉但画诺,遇事缩手方蒙成”,说自己在官场中只是做做样子,遇事退缩,无所作为,流露出对自己的不满。“虽知璞玉难强献,欲挂尘榻空含情”,诗人深知像丰稷这样的璞玉难以强行推荐给朝廷,但仍对他怀有深情。“岁寒不变乃知确,物理先否终当亨”,诗人相信丰稷的美好品质如同岁寒中的松柏,不会改变,也相信事物的常理是先经历困境,最终会迎来亨通。最后两句“维舟且尽今夕语,明日帆随白鸟轻”,回到送别场景,诗人与友人在舟中尽情交谈,直到夜晚,而明天友人就要乘船远去,如同白鸟般轻盈地消失在远方,既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又有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