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亭孤起压城颠":巍峨的鹊山亭孤峰般耸立,仿佛镇压在城郭之巅,
"屋角峨峨插紫烟":亭角高耸入云,檐角仿佛刺破了天边的紫色云霞。
"泺水飞绡来野岸":趵突泉的碧波如轻纱般流淌,漫过城外荒芜的河岸,
"鹊山浮黛入晴天":鹊山青翠如黛,倒映晴空,山水相接处浑然一体。
"少陵骚雅今谁和":杜甫的诗风雅韵,如今还有谁能与之唱和?
"东海风流世谩传":东海的洒脱风雅,世人不过空自传颂。
"太守自吟还自笑":我这个太守,独自吟诗又自嘲一笑,
"归来乘月尚留连":归来时踏着月色,仍流连于山水之间。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巩(1019~1083),北宋文学家。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世称南丰先生,南宋理宗时追谥文定。嘉祐进士,曾经奉召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世将其与欧阳修并称为“欧曾”。他的散文平易舒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其诗风古朴典雅,清新自然,较多使用赋的表现手法,比兴略少,也有一些诗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品有《边将》《唐论》《李白诗集后序》《墨池记》《秋日感事示介甫》等。著有《元丰类稿》。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山水诗。介绍了鹊山亭的位置、形貌,描绘了亭外泺水、鹊山的秀丽风光,体现了诗人对先贤风雅才情的追慕,营造了雄浑壮阔又充满诗意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当世风雅凋零的怅惘,以及沉醉山水、悠然自得的情怀。
2. 分段赏析
首联:“大亭孤起压城颠,屋角峨峨插紫烟。”写鹊山亭的位置与形貌。亭子孤然耸立在城头高处,仿佛压定了整座城池的顶点,透着一股挺拔之势。屋角高高翘起,巍峨险峻,仿佛要插入紫色的云烟之中。“孤起”“压城颠”见其地势高绝,“峨峨插紫烟”则以夸张笔法写飞檐凌云之态,寥寥数笔,亭之雄姿已现,亦暗含登亭可揽胜景的意味。颔联:“泺水飞绡来野岸,鹊山浮黛入晴天。”绘亭外山水之景。泺水奔腾而来,如一匹白色的绸缎铺展在荒野岸边,水流的动态与水光的明丽跃然纸上;鹊山则似一抹青黑色的眉黛,浮映在晴朗的天空下,山色朦胧而悠远。“飞绡”以丝织品喻水,见其澄澈灵动;“浮黛”以色彩状山,见其青翠缥缈。动静相映,水天相接,画面开阔而富有诗意。颈联:“少陵骚雅今谁和,东海风流世谩传。”借古人抒怀。“少陵”指杜甫,其诗风“骚雅”(兼具《离骚》的风雅与现实情怀),如今谁能与之唱和?“东海”或指汉代东海郡的风流人物(如匡衡等),其事迹空被世人传扬。这两句以反问与感慨,叹惜当世少有人继承先贤的文学风骨与才情,暗含对风雅凋零的怅惘,亦见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某种感怀。尾联:“太守自吟还自笑,归来乘月尚留连。”收束于自身情态。身为太守,独自吟哦诗句,又不禁哑然失笑——笑自己对景抒情的痴态,亦或是笑世人难懂其中意趣?直到月色渐起,仍留恋不舍,乘月而归。“自吟自笑”见其性情真率,“乘月留连”则以景结情,将沉醉于山水诗境的悠然之态,融入朦胧月色之中,余韵悠长。
上一篇:宋·曾巩《忆越中梅》
下一篇:宋·曾巩《送丰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