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àn
xiān
yīn

朝代:宋作者:姜夔浏览量:1
lǒng
hán
xiǎo
lián
tōng
yuè
piān
lián
gāo
chù
shù
gōng
shuǐ
píng
chí
dào
shān
jìn
zūn
nài
chǔ
yān
liú
jiǔ
zhēn
shēng
dài
chóu
huí
guò
qiū
fēng
wèi
chéng
guī
shuí
niàn
chóng
jiàn
lěng
fēng
hóng
huàn
dàn
zhuāng
rén
wèn
xiān
jīn
zài
xiàng
luán
jiān
shèn
ér
jīn
dào
xiù
píng
shēng
yōu
hèn
huà
zuò
shā
biān
yān
míng
shí
huáng
zhōng
shāng
zhāng
yàn
gōng
guān
shè
zài
tiě
lǐng
shàng
zhī
jiào
fāng
shǐ
使
zhái
zhāi
xià
kàn
shān
guāng
jǐng
jué
shù
guò
zhī
wèi

译文

空旷的楼阁为寒气所笼罩,皎洁的月光透过精细的帘子射入阁内,这高高的铁冶岭上,暮色十分迷人。聚景园前阻隔着一片树林,水面几与岸边的车马大道相平,宴饮时纵目骋望,山光水色一览无遗、尽收眼底。奈何我这飘零之人,在此逗留已久,那捣衣声中带着愁绪。屡屡回望家乡,只见秋风又起、而归去仍遥遥无期。谁会顾念我、又一次枫叶在冷风中飘落时的心情呢。想唤起宛如淡妆美人的梅花,问一下早已仙去的林逋、今在何处。如今有精美的毛笔,印花的纸笺,今天为什么、却写不出秀丽的诗句。恐怕这一生所饱尝的人问幽恨,会化作沙边的烟雨那样苍茫无际。俗名叫做大石黄钟商。张彦功的官舍在铁冶岭上,这里就是过去教坊使的住宅。高处的书斋俯瞰着湖光山色,眼前的景色奇妙到了极点。我多次经过这里,为此写下一首词。

逐句剖析

"虚阁笼寒":空旷的楼阁为寒气所笼罩,

"小帘通月":皎洁的月光透过精细的帘子射入阁内,

"暮色偏怜高处":这高高的铁冶岭上,暮色十分迷人。

"树隔离宫":聚景园前阻隔着一片树林,

# 离宫:行宫,皇帝出行之都。

"水平驰道":水面几与岸边的车马大道相平,

# 水平驰道:在宽阔的大道边可见湖水平整地延伸。驰道,特指天子所行之道。

"湖山尽入尊俎":宴饮时纵目骋望,山光水色一览无遗、尽收眼底。

# 湖山尽入尊俎:指在宴饮之时,四周美丽山色尽收眼底。尊俎,指宴会。尊,古代酒器。俎,古代祭祀或宴会上用来盛放物品的礼器。

"奈楚客淹留久":奈何我这飘零之人,在此逗留已久,

# 楚客:漂泊在外的人。

"砧声带愁去":那捣衣声中带着愁绪。

# 砧声:捣衣的声音。

"屡回顾":屡屡回望家乡,

"过秋风、":只见秋风又起、

"未成归计":而归去仍遥遥无期。

"谁念我、":谁会顾念我、

"重见冷枫红舞":又一次枫叶在冷风中飘落时的心情呢。

"唤起淡妆人":想唤起宛如淡妆美人的梅花,

# 淡妆人:指梅花。

"问逋仙、":问一下早已仙去的林逋、

# 逋仙:即北宋文人林逋,以写梅著称。

"今在何许":今在何处。

"象笔鸾笺":如今有精美的毛笔,印花的纸笺,

# 象笔鸾笺:象牙制成的笔和印有鸾鸟的纸,指精美的纸笔。象笔:以象牙为管的笔,或用作笔的美称。

"甚而今、":今天为什么、

"不道秀句":却写不出秀丽的诗句。

# 秀句:秀丽的诗句。

"怕平生幽恨":恐怕这一生所饱尝的人问幽恨,

# 怕:一作握。

"化作沙边烟雨":会化作沙边的烟雨那样苍茫无际。

"俗名大石黄钟商":俗名叫做大石黄钟商。

"张彦功官舍在铁冶岭上":张彦功的官舍在铁冶岭上,

# 铁冶岭:在杭州云居山下。,张彦功:刘过《龙洲词》有赠张彦功《贺新郎》词,其生平不详。

"即昔之教坊使宅":这里就是过去教坊使的住宅。

"斋下瞰湖山":高处的书斋俯瞰着湖光山色,

"光景奇绝":眼前的景色奇妙到了极点。

"予数过之":我多次经过这里,

"为赋此":为此写下一首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法曲献仙音・虚阁笼寒》是南宋姜夔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开篇点明楼阁位置与登临时间,描绘出楼阁的清冷与月色的清幽,“树隔”三句写登楼远望之景,湖山胜景尽收眼底。下片承上写久客末归,年光虚掷之感。“淡妆人”以下,转出怀古幽思,写林逋实写自己,两皆身世清寂。末二句将身世漂泊之感、思乡之愁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笔触深婉,意境凄凉。这首词抒写了作者久客思乡之愁,怀古伤今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音乐家

姜夔(1155?~1208),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一生未仕,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客交游,卒于杭州。姜夔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词喜自创新调,重格律,音节谐美,多为写景咏物及记述客游之作,感时伤事,情调较为低沉。代表作品有《扬州慢》《暗香》《疏影》等。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等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该词具体创作年份未知,秋日时节,作者漫步至杭州铁冶岭张彦功官舍。此地高斋临湖,登阁远眺,感伤于自己的飘泊生涯,写下此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托物抒怀词,通过楼头观景描写金陵的废旧宫殿,抒发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字里行间蕴含对时局的隐忧与对往昔的追念,情感沉郁而韵味悠长。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奈楚客,淹留久,砧声带愁去。”句“砧声”指捣衣声,本是生活场景中的声音,这里引发了我无限的乡思旅愁情感。写出作者“想借声音带走愁绪却不得”的徒劳感。用典:“屡回顾,过秋风未成归计。谁念我、重见冷枫红舞”句巧用张翰之典,道出了词人怀归的迫切心情。以“未成归计”道出欲归不得的无奈。

3. 分段赏析

上片“虚阁笼寒,小帘通月,暮色偏怜高处”,开篇三句点明楼阁位置与登临时间,写出楼阁地势高,寒气笼罩,月光透过帘子,暮色在高处更显迷人,为全词营造出清冷的氛围。“树鬲离宫,水平驰道,湖山尽人尊俎。”鬲:通“隔”,阻隔。离宫:古代帝王的行宫,此指杭州清波门外的聚景园,孝宗晚年曾居于此。驰道:古代御驾驰走车马之道,后亦泛指通衢大街。尊俎:盛酒的器皿,亦代指筵席。语出《礼记·乐记》:“铺筵席,陈尊俎。”句意为:聚景园前阻隔着一片树林,旁边湖水荡漾,水面几与岸边的车马大道相平,宴饮时纵目骋望,山光水色一览无遗、尽收眼底。这几句写登高眺望所见之湖光山色,正如词序所云:“高斋下瞰湖山,光景奇绝。”“奈楚客,淹留久,砧声带愁去”,由景及情,“楚客”是词人自指,漂泊之人久留此地,砧衣声引发了无尽的乡思旅愁,愁思随砧声传向远方,引出了词人的怀远思家之情。下片“屡回顾,过秋风,未成归计”,换头三句用张翰因秋风起思归的典故,道出词人怀归的迫切心情,屡屡回望家乡,却因种种原因归期遥遥,“重见”二字更见旅居之久、思家之切。“唤起淡妆人,问逋仙今在何许。”淡妆人:喻指梅花。语出杨万里《梅花》诗:“月波成雾雾成霜,借与南枝作淡妆。”逋仙:指林逋。林逋为宋初诗人,隐居于西湖孤山,以种梅养鹤为乐,人称其“梅妻鹤子”,终生不仕。句意为:想唤起宛如淡妆美人的梅花,问一下早已仙去的林逋今在何处。这里曾是高人林逋种梅咏梅之处,林逋“吟魂常恨负芳时,为见梅花辄入诗”,以善咏梅享誉文坛,故而词人在纵览当地风光时,自然免不了要缅怀这位前贤,从中也流露出对那种恬淡闲适生活的向往。“象笔鸾笺,甚而今、不道秀句”,表明词人因思乡心切、心绪不佳,故而诗兴不浓,难成秀句。“怕平生幽恨,化作沙边烟雨”,末二句直抒胸臆,将平生的幽恨比作沙边烟雨,苍茫无际,既表达了对林逋的悲悼,也深化了自己的羁旅愁思与身世感慨,以景结情,韵味悠长。

4. 作品点评

全词以凄凉意境贯穿全篇,将写景与抒情巧妙熔铸为一炉。情由景生,景移情换,含蓄婉转地将身世漂泊之苦、羁旅天涯之悲,织入字里行间。这不仅是词人流浪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他内心世界的深情独白。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词写作者登高临远,感伤自己身世飘零,淹留不归。首三句写出张彦功官舍地处甚高,楼阁空旷,轻寒暮色包笼,明月入帘。“树隔”以下三句,写登楼远望,湖山胜景皆入眼底,来作小伙之伴。接下三句,由景及情,引出怀远思家之情。作者故家鄱阳,古属楚地,故自称楚客。过片见归心已久而难行成,以下皆触景生情。欲唤逋仙,为的是“怕平生幽恨,化作沙边烟雨”,作者铺叙展衍,将“半成归计”的感叹写得既直又婉。

宋词人周密《绝妙好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姜夔《蓦山溪·题钱氏溪月》

下一篇:宋·姜夔《秋宵吟·越调·自制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