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爱山紫":夕阳西下,喜爱山间被染成紫色的景致,
"沙涨省潮回":沙滩增高,才察觉潮水已经退去。
"平生梦犹不到":一生连梦中都未曾到过的地方,
"一叶眇西来":如今乘一叶小舟,渺小地从西方驶来。
"欲讯桑田成海":想打听桑田变为沧海的变迁,
"人世了无知者":世间却没有人知晓,
"鱼鸟两相猜":连水中的鱼、天上的鸟都相互猜疑。
# 猜:一作推。
"天外玉笙杳":天外传来的玉笙声缥缈远去,
"子晋只空台":王子晋升仙的高台只剩下空寂。
"倚阑干":倚靠着栏杆,
"二三子":同游的二三友人,
"总仙才":都是有仙人般才情的人。
"尔歌远游章句":你们吟诵《远游》的诗句,
"云气入吾杯":山间的云气仿佛都融入了我的酒杯。
"不问王郎五马":不再提及王郎乘坐五马驾车的荣耀,
"颇忆谢生双屐":却很怀念谢灵运穿着双屐游山的雅兴,
"处处长青苔":只是各处都已长满了青苔。
"东望赤城近":向东眺望,赤城山已然临近,
"吾兴亦悠哉":我的游兴也变得悠然自得。
南宋词人、音乐家
姜夔(1155?~1208),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一生未仕,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客交游,卒于杭州。姜夔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词喜自创新调,重格律,音节谐美,多为写景咏物及记述客游之作,感时伤事,情调较为低沉。代表作品有《扬州慢》《暗香》《疏影》等。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等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词。它描绘了富览亭的景色,借日落山紫、沙涨潮回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不问王郎五马,颇忆谢生双屐”中“王郎五马”代表着仕途的荣耀与官场的繁华,“谢生双屐”则象征着山水之间的雅趣和文人的闲适生活。词人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境遇和追求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突出了自己对官场仕途的淡漠,以及对山水自然、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忆。通过这种对比,更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价值取向和情感倾向。虚实结合:“东望赤城近,吾兴亦悠哉”中“东望赤城近”是实写,描绘了词人向东眺望,赤城山仿佛近在眼前的实际景象;“吾兴亦悠哉”则是虚写,抒发了词人此时内心悠然自得、超脱尘世的情怀和意趣。实写的景物为虚写的情感提供了依托,虚写的情感则是对实写景物的升华,二者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悠远空灵的意境,使读者既能感受到眼前的实景之美,又能体会到词人内心的情感之深。用典:“尔歌远游章句,云气入吾杯”,这里运用了《楚辞・远游》的典故,《远游》多写游仙、超脱之情。词人让友人吟诵《远游》的诗句,此时山间的云气仿佛都融入了自己的酒杯,借助《远游》所蕴含的避世、超脱的思想情感,抒发了自己对现实的超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使这种情感的表达更加含蓄、深沉,富有文化内涵和历史韵味。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写景起笔,渐入抒情。“日落爱山紫,沙涨省潮回”,描绘日落时分山峦被染成紫色的瑰丽,以及潮退沙涨的自然之景,“爱”字流露对眼前风光的喜爱,“省”字暗含对潮汐规律的体察,开篇便将人带入宁静悠远的氛围中。“平生梦犹不到,一叶眇西来”,写自己竟能乘一叶小舟来到这连梦中都未曾到过的地方,“眇”字凸显舟行之远、处境之幽,暗含漂泊中的意外与惊喜。“欲讯桑田成海,人世了无知者,鱼鸟两相猜”,由眼前之景转入对世事的思索:想询问沧海桑田的变迁,却无人能知,连鱼鸟都对人投来猜疑的目光,既写出世事变幻的神秘,也暗寓人与世间的隔阂。“天外玉笙杳,子晋只空台”,用王子晋吹笙升仙的典故,如今玉笙声远逝,只剩空台,以“杳”“空”二字,透出对神仙传说难寻、时光易逝的怅惘,为上片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下片转写与友人同游的情景,抒发逸兴。“倚阑干,二三子,总仙才”,描绘与几位友人凭栏远眺的画面,称他们为“仙才”,既赞友人不凡,也暗示相聚的清雅脱俗。“尔歌远游章句,云气入吾杯”,写友人吟诵《远游》中的诗句,云气仿佛融入酒杯,将诗境与自然之景相融,尽显文人间的雅趣与豪情。“不问王郎五马,颇忆谢生双屐,处处长青苔”,不提及仕途显达的“王郎五马”,却怀念曾在此漫游的谢灵运,而如今他曾到过的地方已长满青苔,暗含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与对文人雅游的向往,“青苔”二字也添几分时光流逝的沧桑。“东望赤城近,吾兴亦悠哉”,以遥望赤城山、兴致悠然作结,赤城山自古为仙山象征,“悠哉”二字将前文的感慨化为超脱的逸兴,余韵悠长。
上一篇:宋·姜夔《于越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