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ào
nián
yóu
·
·
píng

朝代:宋作者:姜夔浏览量:1
shuāng
luó
wèi
shuāng
é
xiān
liǎn
jiā
zài
yún
西
bié
qíng
huái
怀
suí
láng
wèi
táo
jiāng
shí
piān
zhōu
zài
liǎo
cōng
cōng
guī
jīn
qián
yáng
liǔ
jīn
tóu
huā
qiáng
wài
xīn
shì
liǎng
rén
zhī

译文

两个螺形发髻还没梳好,两道眉毛先紧锁起来,家住在碧云缭绕的西边。马上要离开母亲的怀抱,做人家的新娘,能有桃叶随王献之那样幸福吗。小船载着她,匆匆忙忙地回去,今晚停泊在前溪。杨柳依依的渡头,梨花探出墙外,心里的想法只有两人知道。

逐句剖析

"双螺未合":两个螺形发髻还没梳好,

# 双螺:梳头为两髻,乃少女发式,故少女有丫头之称。螺,螺髻。

"双蛾先敛":两道眉毛先紧锁起来,

# 双蛾:指女子双眉。蛾,螺子黛,乃女子涂眉之颜料,其色青黑,或以代眉毛。

"家在碧云西":家住在碧云缭绕的西边。

# 碧云西:指美人住所。

"别母情怀":马上要离开母亲的怀抱,

"随郎滋味":做人家的新娘,

"桃叶渡江时":能有桃叶随王献之那样幸福吗。

# 桃叶:王献之之妾名。《古今乐录》载:晋王献之爱妾名桃叶,其妹曰桃根。献之尝临渡歌以送之,后人因名渡曰桃叶。

"扁舟载了":小船载着她,

# 扁舟载了:用范蠡携西施扁舟泛五湖典故。扁舟,小船。《史记·货殖列传》:“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

"匆匆归去":匆匆忙忙地回去,

# 归去:女子出嫁曰归。《诗经·邶风·燕燕》:“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今夜泊前溪":今晚停泊在前溪。

# 前溪:今浙江省武康县,县前有溪流。张平甫在此曾有别墅。

"杨柳津头":杨柳依依的渡头,

# 津头:河流的一头,也称渡头。

"梨花墙外":梨花探出墙外,

"心事两人知":心里的想法只有两人知道。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少年游·戏平甫》是南宋词人姜夔创作的一首词,以友人张鉴(字平甫)纳妾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婚礼前后的场景。上片以“双螺未合,双蛾先敛”等细节,刻画少女出嫁前的矜持与愁绪,暗含对传统婚俗中女性被动地位的同情;下片以“扁舟载了,匆匆归去”等句,展现婚礼的仓促与隐秘,暗示对男女不平等现象的批判。全词语言清丽婉约,通过“桃叶渡江”“梨花墙外”等意象,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交织,既体现姜夔对友人的戏谑,又流露对底层女性的深切关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音乐家

姜夔(1155?~1208),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一生未仕,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客交游,卒于杭州。姜夔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词喜自创新调,重格律,音节谐美,多为写景咏物及记述客游之作,感时伤事,情调较为低沉。代表作品有《扬州慢》《暗香》《疏影》等。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等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词作于姜夔客居浙江武康期间。张鉴为南宋名将张俊之孙,与姜夔交谊深厚,曾多次接济其生活。张鉴纳妾时,姜夔以戏谑口吻作此词相赠。词中既调侃友人娶妾之事,又借少女视角暗讽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姜夔在《齐东野语》中提及此词创作背景,强调其与张鉴“十年相处,情甚骨肉”的亲密关系,侧面反映南宋文人阶层对婚俗的复杂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婉约词,也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闺怨题材词。介绍了姜夔为戏张鉴纳妾而作的情景,描绘了小妾别家的外在动态与内在心态,以及两人泛舟归来的途中外境与双方心境,体现了词作措意运笔的精细灵动,营造了细腻生动的场景氛围,表达了对这一生活场景的细致刻画与戏赠之意。

2. 写作手法

用典:“桃叶渡江时”,巧用王献之爱妾桃叶的典故。典故原意是王献之曾送爱妾桃叶渡江,后世传为佳话。作者在词中用此典故,既点出张平甫纳妾之事,又暗示少女对未来生活能否如桃叶般幸福的担忧。​“扁舟载了”,巧用范蠡携西施乘扁舟泛五湖的典故。典故原意是范蠡功成后携西施归隐。作者在此处借用“扁舟”,暗示张平甫纳妾之事略带隐秘,并非大张旗鼓。反衬:以乐景衬哀情,“杨柳津头,梨花墙外”,描绘了杨柳依依、梨花盛开的春日美景,却反衬出少女心中的愁绪与怅惘,她无心欣赏美景,内心满是对未来的不安。细节描写:“双螺未合,双蛾先敛”,通过少女发髻未梳好、眉头先紧锁的细节,细致刻画了她出嫁前的矜持、不舍与忧愁,让人物形象更生动。

3. 分段赏析

上片:“双螺未合,双蛾先敛,家在碧云西”,“双螺未合”写少女的发髻还没梳理好,“双蛾先敛”描其眉头已紧锁,细节中尽显她的仓促与忧愁。“家在碧云西”点出家乡遥远,更添离别之愁。开篇便以细腻的描写,勾勒出少女出嫁前的复杂情态,奠定全词含蓄的基调。​“别母情怀,随郎滋味,桃叶渡江时”,“别母情怀”直抒对母亲的不舍,“随郎滋味”流露对未知生活的茫然。借“桃叶渡江”的典故,将少女的处境与桃叶相比,既点题又暗含她对未来幸福的不确定感,情感表达委婉而深沉。​下片:“扁舟载了,匆匆归去,今夜泊前溪”,“扁舟”“匆匆”写出行程的仓促与隐秘,“今夜泊前溪”点明归宿。词句简洁却勾勒出两人乘舟前行的情景,暗含对这种纳妾方式的微妙态度,也让少女的无奈更显真切。​“杨柳津头,梨花墙外,心事两人知”,“杨柳津头”“梨花墙外”描绘出春日美景,而“心事两人知”则将笔触拉回人物内心。这美景与少女的愁绪形成对比,她的不安与张平甫的心思只有彼此知晓,结尾留有余味,引人深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绮语自白石出之,亦有闲雅具有仙笔。

清陈廷焯《词则·闲情集》卷二

# “别母情怀,随郎滋味,桃叶渡江时。”白石《少年游》戏平甫词也。“随郎滋味”四字,似不经心,而别有姿态,盖全以神味胜,不在字句之间寻痕迹也。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八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姜夔《桂花》

下一篇:宋·姜夔《次韵千岩杂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