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
·
yùn
xīn
qīng
xiān
shēng

朝代:宋作者:姜夔浏览量:1
xiān
shēng
jiǔ
rén
jiān
xué
yáng
láng
nán
shān
zhòng
dòu
shí
zhēng
wēi
yún
xiāo
zhí
shàng
zhū
gōng
gǔn
gǔn
nǎi
zuò
dào
biān
qiān
yán
lǎo
lái
shòu
yòng
kěn
jiào
zào
ér
dōng
gāng
tóng
lái
suì
yuè
nán
liǔ
lǎo
bēi
huán
sōng
gāo
duì
ruǎn
wèi
bàn
wéi
lín
cháng
gàn
bái
xià
qīng
lóu
zhū
wǎng
wǎng
mèng
zhōng
huái
què
zūn
fàng
mǎn
lǎo
wèi
zuì

译文

我与先生,交往已久,人间没有我们这样的深厚的友谊。不学杨恽那样谋求钱财,在南山种豆,以求获得十分之一的微利。青云直上,也不学衮衮诸公,而作道路边的酸苦李子。五千言的《道德经》,让我一生受用不尽,任其自然,因缘自适,哪能受造化的戏弄。还记得我们当年曾一同到山冈间相宅卜邻,欲求结邻定居,哪年哪月已难计算。如今正像桓温对老柳兴悲,犹如阮籍抚高松述怀,岁月蹉跎,卜邻之计未能办成。长干白下,青楼朱阁,无非是南柯梦中的槐树蚁穴。还不如,斟满酒杯,放怀一醉,来得潇洒雅洁。

逐句剖析

"我与先生":我与先生,

"夙期已久":交往已久,

# 夙期:早有交往。

"人间无此":人间没有我们这样的深厚的友谊。

"不学杨郎":不学杨恽那样谋求钱财,

# 杨郎:指西汉杨恽,字子幼,华阴(今属陕西)人,丞相杨敞子,司马迁外孙,曾因告发霍氏(霍光子孙)谋反封平通侯,后被人检举“以主上为戏”,废为庶人,又被诬告处死。

"南山种豆":在南山种豆,

# 南山种豆:“南山种豆”二句:杨恽免职废退后,在家大治产业,广结宾客,受到朝臣非议。朋友孙会宗为之不安,写信劝告,杨恽在《报孙会宗书》中发牢骚:“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倾豆,落而为萁。”又云:“辛有余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

"十一征微利":以求获得十分之一的微利。

# 征:征收,求取。,十一:十分之一。

"云霄直上":青云直上,

"诸公衮衮":也不学衮衮诸公,

# 诸公衮衮:言官宦众多。衮衮,相继不绝貌,言人数多。杜甫《醉歌行》:“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乃作道边苦李":而作道路边的酸苦李子。

# 道边苦李:用王戎幼不折道边李事典。《晋书》载:(王戎)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兢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其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苏轼《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君知先竭是甘井,我愿得全如苦李。”

"五千言":五千言的《道德经》,

# 五千言:指《老子》(《道德经》)一书。《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

"老来受用":让我一生受用不尽,

"肯教造物儿戏":任其自然,因缘自适,哪能受造化的戏弄。

# 造物:即天地造化,或自然造化,指创造万物的天地宇宙。语出《庄子》。儿戏:犹戏弄。《新唐书·杜审言传》:“审言病甚,宋之问、武平一等省候何如,答曰:‘甚为造化小儿相苦。’”

"东冈记得":还记得我们当年曾一同到山冈间相宅卜邻,

# 东冈:泛指山冈。

"同来胥宇":欲求结邻定居,

# 胥宇:察看选择居所。犹言看房子。语出《诗经·大雅·緜》:“爰及姜女,聿来胥宇。”《毛传》:“胥,相;宇,居也。”

"岁月几何难计":哪年哪月已难计算。

"柳老悲桓":如今正像桓温对老柳兴悲,

# 柳老悲桓:桓指桓温。《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松高对阮":犹如阮籍抚高松述怀,

# 松高对阮:阮指阮籍。阮籍等常在嵇康处竹林清谈,其《咏怀》有“瞻仰景山松,可以慰吾情”之句。

"未办为邻地":岁月蹉跎,卜邻之计未能办成。

"长干白下":长干白下,

# 白下:故址在今南京市北,唐武德年间改金陵为白下。,长干:古代金陵(今南京)有长干里。

"青楼朱阁":青楼朱阁,

"往往梦中槐蚁":无非是南柯梦中的槐树蚁穴。

# 梦中槐蚁:谓荣华富贵无常。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淳于棼饮槐下,醉后梦入槐安国,被国王招为驸马,任南柯太守三十年。醒后,见槐下有一大蚁穴,即为梦中之槐安国国都;南枝上有一小蚁穴,即为梦中之南柯郡。

"却不如":还不如,

"洼尊放满":斟满酒杯,放怀一醉,

# 洼尊:指酒器。洼,同“窊”。唐开元中李适之登岘山,因山上有石窦如酒尊,乃建洼尊亭。后颜真卿为郡守,登亭宴饮,其《登山观李左相石尊联句》云:“李公登饮处,因石为洼尊。”又元结为道州刺史,发现东湖小山上石多坑洼如酒尊,于是建亭其上,作《窊尊铭》。又有《窊尊诗》,结句云:“此尊可常满,谁是陶渊明!”

"老夫未醉":来得潇洒雅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永遇乐・次韵辛克清先生》是南宋词人姜夔为挚友辛克清所作的词。此词以金陵风物为经纬,上阕以“我与先生,夙期已久”破题,通过“不学杨郎种豆”与“乃作道边苦李”的典故对比,既彰显辛氏淡泊名利的风骨——既不效西汉杨恽求田问舍,亦不慕王戎道旁苦李的世俗机巧,又暗含对其深研《道德经》而得“造化不戏”人生智慧的钦佩。下阕以“柳老悲桓”“松高对阮”的时空错位,将东冈卜邻的往事与长干青楼的幻境交织,最终在“洼尊放满”的酒器意象中,完成从“梦中槐蚁”的荣辱之叹到“老夫未醉”的超然之境的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音乐家

姜夔(1155?~1208),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一生未仕,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客交游,卒于杭州。姜夔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词喜自创新调,重格律,音节谐美,多为写景咏物及记述客游之作,感时伤事,情调较为低沉。代表作品有《扬州慢》《暗香》《疏影》等。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等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永遇乐・次韵辛克清先生》创作于姜夔客居汉沔之际。辛克清身为汉阳诗人,姜夔曾在《奉别沔鄂亲友》中提及:“诗人辛国士,句法似阿驹。别墅沧浪曲,绿阴禽鸟呼。颇参金粟眼,渐造文字无。”并特意自注“辛泌,克清”。从姜夔对辛克清的描述中不难看出,辛克清文学造诣颇高,且生活环境清幽雅致,足见其应是一位品德高洁、格调不俗的文人。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永遇乐・次韵辛克清先生》南宋词人、音乐家姜夔所作的词,也是一首唱和之作,围绕与友人辛克清的情谊展开。该词聚焦于展现二人深厚情谊,借对辛克清品德的赞赏,表达自己对高尚人格的推崇,以及超脱富贵、追求精神契合的人生态度。全词在艺术上独具特色,大量运用典故,采用散文体,语句精妙,立意高远,风格朴老放逸。

2. 写作手法

用典:词中多处使用典故,“诸公衮衮,乃作道边苦李。”“诸公衮衮登台省”:出自杜甫《醉歌行》。这句诗的意思是众多的达官贵人纷纷登上高位,在朝廷中执掌大权。在文中引用此句,是用“诸公衮衮”来形容那些在仕途上春风得意、步步高升的人。“道边苦李”: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王戎小时候与一群孩子一起玩耍,看到路边有李树结满了果实,其他孩子都跑去摘,只有王戎不动。他认为路边的李子如果是甜的,早就被人摘光了,所以这必定是苦李。后来人们用“道边苦李”来比喻被人所弃、无用的事物或人。在文中,用“乃作道边苦李”表示辛克清不像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甘愿做不被人重视的“苦李”,即不慕名利,洁身自好。对比:“不学杨郎种豆”与“乃作道边苦李”形成对比,突出辛克清不追求世俗利益,不慕虚荣的品质。“柳老悲桓”的时光易逝之悲与“松高对阮”的高情逸致相对比,在时空的错位中营造出一种复杂的情感氛围。虚实结合:“东冈记得,同来胥宇,岁月几何难计。柳老悲桓,松高对阮,未办为邻地。长干白下,青楼朱阁,往往梦中槐蚁。”将东冈卜邻的往事这一实写与长干青楼的幻境、“梦中槐蚁”的虚幻想象相结合,使词作既具有现实的情感基础,又富有奇幻的艺术色彩,拓展了词作的意境和表现力,表达出对人生荣辱的感慨和超脱的心境。

3. 分段赏析

开篇三句,词人姜夔便直陈与辛克清的深厚友谊。随后,笔触一转,深入刻画辛克清的志行操守。“杨郎”一句,巧妙借用杨恽《报孙会宗书》的典故,表明辛克清并非追逐蝇头小利之人。紧接着的三句,则是道出他同样无意于追名逐利。上片中,“诸公衮衮”作为主语,“云霄直上”充当谓语,此句借鉴了杜甫《醉歌行》赠郑广文里“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的表述。而“乃作道边苦李”,源自《世说新语・雅量》,苏轼在《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中也曾写下“我愿得全如苦李”,词中化用此典,尽显辛克清的品性。“五千言”两句,意在表明辛克清对道家哲学有所领悟,懂得不被“造物”(可理解为客观规律)所左右,因为不追逐名利,自然也就能免受屈辱。下片着重表达了词人一直以来渴望与辛克清结为邻里的心愿。忆起多年前,两人一同前往东冈相看宅地,满心期待日后比邻而居。然而,时光匆匆,当年相看之处,柳树已然苍老,松树愈发高大,可结邻之事却始终未能实现。这六句连贯而下,气势不凡,第三句稍作停顿,避免了行文的单调直白。“柳老松高”与前文“岁月”紧密呼应,不着痕迹。“悲桓”“对阮”的连用,既饱含伤感之情,又不失典雅韵味。那么,对于繁华都市中的奢靡生活,他们作何感想呢?长干、白下皆位于金陵,那些青楼朱阁,本是美人居所,这般奢侈豪华、安逸舒适的生活,在他们眼中,不过如梦幻泡影般虚幻不实。词的结尾处,词人发出感慨,不如让窊尊中斟满美酒,毕竟自己尚未沉醉,暂且在这酒意中寻求慰藉。

4. 作品点评

《永遇乐・次韵辛克清先生》在姜夔的词作中风格独树一帜,可用“朴老放逸”来形容,而“朴老”是其核心基调,从中足见姜夔的深厚功底。尽管该词并非姜夔的典型代表作,却有着重要意义:它揭示了唯有性情醇厚之人,方能创作出朴老之词这一要点。唯有凭借长期积累学识、深入思考,才有可能达到更高的创作境界。反之,若仅从浮华新巧处着力,至多成就小家小派。姜夔绝非江湖游士之流,江湖游士或清客这类人,决然不会拥有如此深厚的性情,自然也无法写出这般词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词首三句写二人交情,既深且久。“不学杨郎”六句,谓克清其人,不求闻达,自甘淡泊。“五千言、老来受用”二句,谓其人精研《老子》学说,懂得“为天下溪”,“复归于婴儿”的道理。下片追忆二人往年曾有东冈卜邻之计,结果没有实现。末数语白石自谓多年来湖海飘零,犹如一梦。不如满引洼樽,放怀一醉。

近代词学家夏承焘《姜白石词校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姜夔《卜算子·象笔带香题》

下一篇:宋·姜夔《鹧鸪天·十六夜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