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先生":我与先生,
"夙期已久":交往已久,
# 夙期:早有交往。
"人间无此":人间没有我们这样的深厚的友谊。
"不学杨郎":不学杨恽那样谋求钱财,
# 杨郎:指西汉杨恽,字子幼,华阴(今属陕西)人,丞相杨敞子,司马迁外孙,曾因告发霍氏(霍光子孙)谋反封平通侯,后被人检举“以主上为戏”,废为庶人,又被诬告处死。
"南山种豆":在南山种豆,
# 南山种豆:“南山种豆”二句:杨恽免职废退后,在家大治产业,广结宾客,受到朝臣非议。朋友孙会宗为之不安,写信劝告,杨恽在《报孙会宗书》中发牢骚:“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倾豆,落而为萁。”又云:“辛有余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
"十一征微利":以求获得十分之一的微利。
# 征:征收,求取。,十一:十分之一。
"云霄直上":青云直上,
"诸公衮衮":也不学衮衮诸公,
# 诸公衮衮:言官宦众多。衮衮,相继不绝貌,言人数多。杜甫《醉歌行》:“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乃作道边苦李":而作道路边的酸苦李子。
# 道边苦李:用王戎幼不折道边李事典。《晋书》载:(王戎)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兢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其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苏轼《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君知先竭是甘井,我愿得全如苦李。”
"五千言":五千言的《道德经》,
# 五千言:指《老子》(《道德经》)一书。《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
"老来受用":让我一生受用不尽,
"肯教造物儿戏":任其自然,因缘自适,哪能受造化的戏弄。
# 造物:即天地造化,或自然造化,指创造万物的天地宇宙。语出《庄子》。儿戏:犹戏弄。《新唐书·杜审言传》:“审言病甚,宋之问、武平一等省候何如,答曰:‘甚为造化小儿相苦。’”
"东冈记得":还记得我们当年曾一同到山冈间相宅卜邻,
# 东冈:泛指山冈。
"同来胥宇":欲求结邻定居,
# 胥宇:察看选择居所。犹言看房子。语出《诗经·大雅·緜》:“爰及姜女,聿来胥宇。”《毛传》:“胥,相;宇,居也。”
"岁月几何难计":哪年哪月已难计算。
"柳老悲桓":如今正像桓温对老柳兴悲,
# 柳老悲桓:桓指桓温。《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松高对阮":犹如阮籍抚高松述怀,
# 松高对阮:阮指阮籍。阮籍等常在嵇康处竹林清谈,其《咏怀》有“瞻仰景山松,可以慰吾情”之句。
"未办为邻地":岁月蹉跎,卜邻之计未能办成。
"长干白下":长干白下,
# 白下:故址在今南京市北,唐武德年间改金陵为白下。,长干:古代金陵(今南京)有长干里。
"青楼朱阁":青楼朱阁,
"往往梦中槐蚁":无非是南柯梦中的槐树蚁穴。
# 梦中槐蚁:谓荣华富贵无常。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淳于棼饮槐下,醉后梦入槐安国,被国王招为驸马,任南柯太守三十年。醒后,见槐下有一大蚁穴,即为梦中之槐安国国都;南枝上有一小蚁穴,即为梦中之南柯郡。
"却不如":还不如,
"洼尊放满":斟满酒杯,放怀一醉,
# 洼尊:指酒器。洼,同“窊”。唐开元中李适之登岘山,因山上有石窦如酒尊,乃建洼尊亭。后颜真卿为郡守,登亭宴饮,其《登山观李左相石尊联句》云:“李公登饮处,因石为洼尊。”又元结为道州刺史,发现东湖小山上石多坑洼如酒尊,于是建亭其上,作《窊尊铭》。又有《窊尊诗》,结句云:“此尊可常满,谁是陶渊明!”
"老夫未醉":来得潇洒雅洁。
南宋词人、音乐家
姜夔(1155?~1208),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一生未仕,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客交游,卒于杭州。姜夔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词喜自创新调,重格律,音节谐美,多为写景咏物及记述客游之作,感时伤事,情调较为低沉。代表作品有《扬州慢》《暗香》《疏影》等。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等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永遇乐・次韵辛克清先生》南宋词人、音乐家姜夔所作的词,也是一首唱和之作,围绕与友人辛克清的情谊展开。该词聚焦于展现二人深厚情谊,借对辛克清品德的赞赏,表达自己对高尚人格的推崇,以及超脱富贵、追求精神契合的人生态度。全词在艺术上独具特色,大量运用典故,采用散文体,语句精妙,立意高远,风格朴老放逸。
2. 写作手法
用典:词中多处使用典故,“诸公衮衮,乃作道边苦李。”“诸公衮衮登台省”:出自杜甫《醉歌行》。这句诗的意思是众多的达官贵人纷纷登上高位,在朝廷中执掌大权。在文中引用此句,是用“诸公衮衮”来形容那些在仕途上春风得意、步步高升的人。“道边苦李”: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王戎小时候与一群孩子一起玩耍,看到路边有李树结满了果实,其他孩子都跑去摘,只有王戎不动。他认为路边的李子如果是甜的,早就被人摘光了,所以这必定是苦李。后来人们用“道边苦李”来比喻被人所弃、无用的事物或人。在文中,用“乃作道边苦李”表示辛克清不像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甘愿做不被人重视的“苦李”,即不慕名利,洁身自好。对比:“不学杨郎种豆”与“乃作道边苦李”形成对比,突出辛克清不追求世俗利益,不慕虚荣的品质。“柳老悲桓”的时光易逝之悲与“松高对阮”的高情逸致相对比,在时空的错位中营造出一种复杂的情感氛围。虚实结合:“东冈记得,同来胥宇,岁月几何难计。柳老悲桓,松高对阮,未办为邻地。长干白下,青楼朱阁,往往梦中槐蚁。”将东冈卜邻的往事这一实写与长干青楼的幻境、“梦中槐蚁”的虚幻想象相结合,使词作既具有现实的情感基础,又富有奇幻的艺术色彩,拓展了词作的意境和表现力,表达出对人生荣辱的感慨和超脱的心境。
3. 分段赏析
开篇三句,词人姜夔便直陈与辛克清的深厚友谊。随后,笔触一转,深入刻画辛克清的志行操守。“杨郎”一句,巧妙借用杨恽《报孙会宗书》的典故,表明辛克清并非追逐蝇头小利之人。紧接着的三句,则是道出他同样无意于追名逐利。上片中,“诸公衮衮”作为主语,“云霄直上”充当谓语,此句借鉴了杜甫《醉歌行》赠郑广文里“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的表述。而“乃作道边苦李”,源自《世说新语・雅量》,苏轼在《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中也曾写下“我愿得全如苦李”,词中化用此典,尽显辛克清的品性。“五千言”两句,意在表明辛克清对道家哲学有所领悟,懂得不被“造物”(可理解为客观规律)所左右,因为不追逐名利,自然也就能免受屈辱。下片着重表达了词人一直以来渴望与辛克清结为邻里的心愿。忆起多年前,两人一同前往东冈相看宅地,满心期待日后比邻而居。然而,时光匆匆,当年相看之处,柳树已然苍老,松树愈发高大,可结邻之事却始终未能实现。这六句连贯而下,气势不凡,第三句稍作停顿,避免了行文的单调直白。“柳老松高”与前文“岁月”紧密呼应,不着痕迹。“悲桓”“对阮”的连用,既饱含伤感之情,又不失典雅韵味。那么,对于繁华都市中的奢靡生活,他们作何感想呢?长干、白下皆位于金陵,那些青楼朱阁,本是美人居所,这般奢侈豪华、安逸舒适的生活,在他们眼中,不过如梦幻泡影般虚幻不实。词的结尾处,词人发出感慨,不如让窊尊中斟满美酒,毕竟自己尚未沉醉,暂且在这酒意中寻求慰藉。
4. 作品点评
《永遇乐・次韵辛克清先生》在姜夔的词作中风格独树一帜,可用“朴老放逸”来形容,而“朴老”是其核心基调,从中足见姜夔的深厚功底。尽管该词并非姜夔的典型代表作,却有着重要意义:它揭示了唯有性情醇厚之人,方能创作出朴老之词这一要点。唯有凭借长期积累学识、深入思考,才有可能达到更高的创作境界。反之,若仅从浮华新巧处着力,至多成就小家小派。姜夔绝非江湖游士之流,江湖游士或清客这类人,决然不会拥有如此深厚的性情,自然也无法写出这般词作。
# 此词首三句写二人交情,既深且久。“不学杨郎”六句,谓克清其人,不求闻达,自甘淡泊。“五千言、老来受用”二句,谓其人精研《老子》学说,懂得“为天下溪”,“复归于婴儿”的道理。下片追忆二人往年曾有东冈卜邻之计,结果没有实现。末数语白石自谓多年来湖海飘零,犹如一梦。不如满引洼樽,放怀一醉。
近代词学家夏承焘《姜白石词校注》
上一篇:宋·姜夔《卜算子·象笔带香题》
下一篇:宋·姜夔《鹧鸪天·十六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