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笔带香题":用带着香气的象笔题写诗句,
# 象笔:象牙笔管的毛笔。
"龙笛吟春咽":吹奏龙笛,笛声在春日中呜咽。
# 龙笛:竹笛。
"杨柳娇痴未觉愁":杨柳娇憨不懂忧愁,
"花管人离别":春花好像懂得人间的离别。
"路出古昌源":踏上古昌源之路,
# 昌源:词人自注:“越之昌源古梅妙天下。”据嘉泰《会稽志》“越州昌源梅最盛,实大雨美。项里、容山、直步、石龟多出古梅,尤奇古可爱。
"石瘦冰霜洁":石头清瘦,如冰霜般高洁。
"折得青须碧藓花":折得带有青须碧藓的花,
# 青须碧藓花:范成大《梅谱》:“古梅会稽最多……其枝樱曲万状。苍藓鳞皴,封满花身。又有苔须垂于枝间,或长数寸,风至绿丝飘飘可玩。”又“项里出古梅,老干奇怪,苔藓封枝,疏花点缀,天娇如画。”
"持向人间说":拿着它要向人间诉说。
南宋词人、音乐家
姜夔(1155?~1208),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一生未仕,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客交游,卒于杭州。姜夔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词喜自创新调,重格律,音节谐美,多为写景咏物及记述客游之作,感时伤事,情调较为低沉。代表作品有《扬州慢》《暗香》《疏影》等。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等传世。
1. 分段赏析
上阕:“象笔带香题,龙笛吟春咽。杨柳娇痴未觉愁,花管人离别。”描绘词人手持象笔,带着墨香题写诗句,吹奏龙笛,笛声在春日中呜咽。这里“吟春咽”形象地写出笛声的忧伤。杨柳娇憨,还未察觉到忧愁,而春花却好像懂得人间的离别之苦。通过对题诗、吹笛的行为描写,以及杨柳与花的拟人化描写,烘托出词人内心的愁绪,为全词奠定了忧伤的基调。下阕:“路出古昌源,石瘦冰霜洁。折得青须碧藓花,持向人间说。”词人踏上古昌源之路,看到瘦石如同冰霜般高洁。而后折得带有青须碧藓的花,想要向人间诉说。“石瘦冰霜洁”借景抒情,表达词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折花这一行为,象征着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而“持向人间说”则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引发对词人内心世界的思考,进一步深化了词的情感与主题。
上一篇:宋·姜夔《琵琶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