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ē
yíng
shū

朝代:宋作者:郑思肖浏览量:1
dān
shū
zàn
wàng
liàn
náng
zhōng
zhào
liáng
lái
dōng
fāng
bái
xiào
shā
liú
yíng
shù
diǎn
guāng

译文

武子沉迷读书,片刻都不曾遗忘(书本),用白色纱囊装萤火虫,整夜照明,却仍透出凄凉。翻来覆去读到天亮,东方已泛起鱼肚白,(天亮后)笑看这几只萤火虫的微弱光亮。

逐句剖析

"武子耽书不暂忘":武子沉迷读书,片刻都不曾遗忘(书本),

"练囊终夜照凄凉":用白色纱囊装萤火虫,整夜照明,却仍透出凄凉。

"读来读去东方白":翻来覆去读到天亮,东方已泛起鱼肚白,

"笑杀流萤数点光":(天亮后)笑看这几只萤火虫的微弱光亮。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车武子聚萤读书图》是南宋诗人郑思肖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南朝车胤“囊萤夜读”的典故为题材,通过“武子耽书不暂忘,练囊终夜照凄凉”的描写,既再现了车胤家贫却勤学不辍的形象,又以“笑杀流萤数点光”的自嘲笔调,暗含对功利化读书观的反思。诗中既有对寒门学子坚韧精神的赞许,又借萤火微光与漫漫长夜的对比,揭示了贫寒文人对知识的渴望和不懈追求,体现了古代士人对学习的重视以及艰苦奋斗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画家

郑思肖(1241~1318),南宋诗人、画家。原名之因,宋亡后借宋朝国姓赵字中之“肖”,改名思肖,改字忆翁。坐卧必南向,号所南,以示不忘宋室。后亦自号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连江(今属福建)人。曾以太学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宋亡,隐居苏州。他擅长画墨兰。入元后所画兰花,皆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寓失去国土根基意。其诗多以怀念故国为主题,表现了忠于赵宋的坚贞气节。主要作品有《寒菊》等。著有《心史》《一百二十图诗集》《郑所南先生文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武子耽书不暂忘”中,“耽书”二字直指沉迷读书的状态,“不暂忘”以双重否定强调专注到极致,连片刻停歇都做不到,刻画出车胤如饥似渴的求学形象。次句“练囊终夜照凄凉”,“练囊”特指白色薄绢袋,既点明古人捕捉萤火虫的智慧(萤火需透光容器),又以“终夜”凸显时间之长,“凄凉”则一语双关——既写寒夜冷清的环境,又暗喻车胤家贫无油灯的困顿,白绢的素净与萤火的微弱形成视觉反差,强化了孤寂氛围。第三句“读来读去东方白”,“读来读去”看似平淡,实则通过动作重复展现反复诵读的执着,而“东方白”以黎明破晓的自然现象暗示彻夜未眠,时间跨度被浓缩为具象画面,极具冲击力。末句“笑杀流萤数点光”最为精妙,“笑杀”表面是自嘲萤火虫的微光不济,实则暗含对功利读书观的讽刺:萤火虽小却倾尽所有,反衬出科举功名对寒门学子的无情消磨——即便耗尽心血,也不过如流萤之光般渺小。全诗以“萤火微光”贯穿始终,既赞颂了贫寒文人的坚韧,又借“凄凉”与“笑杀”揭示了古代读书人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挣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郑思肖《察使姜公》

下一篇:宋·郑思肖《写愤三首 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