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雪满簪":友人年纪已高,满头白发如同落雪沾满发簪,
# 雪满簪:即满头白发。簪:古人用以绾结长发的物件。
"唤渡浙江浔":呼唤渡船,在烟水迷离的浙江之滨。
# 浔:水边。,浙江:水名,此指钱塘江。
"花落一杯酒":落花纷纷飘落,我与友人共饮一杯离别酒,
# 花落:指暮春时节。
"月明千里心":明月高悬,我们虽相隔千里,却心意相通。
"凤凰身宇宙":您像凤凰,志在腾身浩渺的太空,
# 身宇宙:即凤举,意举止高尚。,凤凰:传说中鸟名,品性高洁。
"麋鹿性山林":我似麇鹿,生性喜爱幽静的山林。
# 麋鹿:俗称四不像,是中国传统中神奇吉祥的物种。古人将麋鹿换角当作万物复苏、四季更替的标志,甚至还用糜鹿角来占卜凶吉。
"别后空回首":分手后我徒然回头远望,
"冥冥烟树深":却只见幽暗的丛林笼罩着烟云。
# 冥冥:昏暗朦胧的样子。
南宋诗人、画家
郑思肖(1241~1318),南宋诗人、画家。原名之因,宋亡后借宋朝国姓赵字中之“肖”,改名思肖,改字忆翁。坐卧必南向,号所南,以示不忘宋室。后亦自号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连江(今属福建)人。曾以太学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宋亡,隐居苏州。他擅长画墨兰。入元后所画兰花,皆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寓失去国土根基意。其诗多以怀念故国为主题,表现了忠于赵宋的坚贞气节。主要作品有《寒菊》等。著有《心史》《一百二十图诗集》《郑所南先生文集》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暮年伤别的凄怆之情,以及对友人的惜别与牵挂,同时借送别暗含了宋元易代之际作者内心沉重、迷茫的心境,抒发了对时局的无奈与感慨。
2. 写作手法
衬托:正衬,“年高雪满簪,唤渡浙江浔”,迎风飘拂的白发和烟水迷离的江面互相映衬,衬托出岁月的流逝,为离别增添了一层沧桑之感。虚实结合:“年高雪满簪,唤渡浙江浔。花落一杯酒,月明千里心”,描绘友人年高、满头白发,在浙江边唤船,以及当下与友人落花时共饮一杯酒等场景,是对眼前实景、实事的描写。而“月明千里心”,在明月照耀下,想象别后相隔千里对友人的思念,是虚写;“别后空回首,冥冥烟树深”,想象分别后自己回首时,只见烟树苍苍茫茫,是对别后情景的虚拟,通过虚实结合,拓展了诗歌意境,加深了情感表达。
3. 分段赏析
首联“年高雪满簪,唤渡浙江浔”:切合题目,描绘了友人的形象与送别的地点。友人年事已高,满头白发如白雪,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他要归去,取道水路,送行地点在浙江边。这两句分别构成一幅简单画面,迎风飘拂的白发与烟水迷离的江面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尽显暮年伤别的凄怆。颔联“花落一杯酒,月明千里心”:作为首联的补充,点明送别的时节与情景。暮春时节,群芳凋零,花落花飞,红消香断,诗人本就感慨丛生,此时友人又要千里归去,与友人握别,重逢之日未知,能否再见也未可卜,此情此景令人黯然神伤。临别的一杯酒,或许能略壮行色,冲淡些离愁别绪。对句从眼前实景推开一层,虚写抒情,劝慰朋友也自慰,不要为别离过分感伤,虽相隔千里,也可共享皎洁月光,与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意相同。颈联“凤凰身宇宙,麋鹿性山林”:此联以两个精整的对句,从虚处着笔,写友人及自己的抱负和志趣。上句以《庄子》中背负青天高飞九万里的大鹏来比友人,暗示其志在放情江海作逍遥游;下句以山林麋鹿喻友人的疏野之性。两句既是赞友人,也是自喻。郑思肖心系家国,南宋濒临绝境时还曾叩阍上书,他与友人此时的离世高蹈,并非性喜山林,而是为表现决不向新朝俯首的气节,也点明了友人此行是归隐山林,可推测诗写作于宋亡以后。尾联“别后空回首,冥冥烟树深”:勒回,关合“送别”。在友人的归帆渐远渐隐之际,诗人回眸凝望,只见烟雾萦绕的林木,昏黑幽暗,深不可测。“冥冥烟树深”,既是写景,也暗示了作者在易代之际心情的沉重和迷乱,富于象征性,深化了诗的意境,余音不尽,具唱叹之致。
# “冥冥烟树深”,是写景,也暗示作者在易代之际心情的沉重和迷乱。这是诗中唯一完全写景之句,富于象征性。它深化了诗的意境,余音不尽,具唱叹之致。
现代四川省师范学院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室副教授雷履平、赵晓兰《宋诗鉴赏辞典》
上一篇:宋·郑思肖《伯牙绝弦图》
下一篇:宋·郑思肖《别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