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楼观玉阑干":满城的楼台观阁都像是玉栏杆,
"小雪晴时不共寒":小雪初晴的时候,寒冷也似乎减弱了。
"润到竹根肥腊笋":雪水滋润到竹根,使腊月的竹笋长得肥硕,
"暖开蔬甲助春盘":暖意催开蔬菜的嫩芽,正好用来制作春盘。
"眼前多事观游少":眼前事务繁多,游览观赏的机会少,
"胸次无忧酒量宽":心中没有忧愁,酒量也变得很大。
"闻说压沙梨己动":听说压沙寺的梨已经开始生长,
"会须鞭马蹋泥看":应该骑着马踏着泥泞去观赏。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写作手法
对偶:诗中“润到竹根肥腊笋,暖开蔬甲助春盘”运用对偶手法,“润到”对“暖开”,“竹根”对“蔬甲”,“肥腊笋”对“助春盘”,句式整齐,节奏和谐,描绘出雪后滋润土地,让竹笋生长、蔬菜萌发的景象。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写“满城楼观玉阑干,小雪晴时不共寒”的雪景,以及雪后对竹子、蔬菜生长的描述,将自己对雪景带来滋润和生机的喜悦之情,融入到景物之中,借景表达出内心的愉悦和对生活的热爱。虚实结合:“满城楼观玉阑干,小雪晴时不共寒”是眼前实景,描绘出雪后城市楼观如玉的景色;“闻说压沙梨已动,会须鞭马蹋泥看”则是虚写,听闻压沙梨的情况后想象着前去观赏的情景,虚实相生,拓展了诗歌的意境。
2. 分段赏析
《次韵张秘校喜雪三首(其三)》第一句“满城楼观玉阑干,小雪晴时不共寒”,“玉阑干”运用比喻,将满城楼阁在雪后的景象比作白玉栏杆,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雪后城市银装素裹的美丽画面。“不共寒”三字炼字精妙,点明小雪初晴,虽有雪却不十分寒冷的宜人气候,营造出一种清新而温暖的氛围,表达出诗人对雪后景致的喜爱。第二句“润到竹根肥腊笋,暖开蔬甲助春盘”,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润到”“暖开”赋予雪水和天气以人的动作,生动地写出了雪水滋润竹根使腊笋肥美,天气转暖让蔬菜发芽,可用于制作春盘的情景。既描绘出雪中蕴含的生机,也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对自然馈赠的欣喜。第三句“眼前多事观游少,胸次无忧酒量宽”,前半句写出诗人因眼前事务繁多,无暇尽情游览赏景的无奈。后半句则笔锋一转,表明自己内心无忧,故而酒量也变得宽广,体现出诗人豁达乐观的心境,不因事务缠身而烦闷,反而能以酒自适。第四句“闻说压沙梨已动,会须鞭马蹋泥看”,“闻说”二字引出听闻压沙梨即将成熟的消息,“会须”表现出诗人迫不及待想要骑马踏泥前去观赏的急切心情。此句不仅增添了生活情趣,也展现出诗人对生活充满期待与热爱,即便有琐事烦扰,也能被美好的事物所吸引,乐观地面对生活。整首诗通过对雪景及生活场景的描写,多角度地展现了诗人的心境与对生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