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īn
mén
·
·
shì
zhī
mìng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1
shān
yòu
shuǐ
xíng
jìn
tóu
chǔ
wěi
xiōng
dēng
qián
jiā
wàn
xiāng
kàn
mèng
mèi
jūn
chéng
táo
cǎo
táng
sōng
guì
yàn
suì
hán
wèi
shēng
jīn

译文

越过一座座山,穿过一条条河,走遍这古代吴国和楚国交界的地方。兄弟俩默默地对坐在灯前,想到万里之远的家乡,互相对望着犹如在梦中一样。你本来才华出众,名实相符,犹如桃李芬芳吸引众人来观赏,而今却服随我忍受寂寞与荒凉。不要怕寒冬来临,没有了芳香,我的生命历程已快走完,即将自由解放。

逐句剖析

"山又水":越过一座座山,穿过一条条河,

# 山又水:万水千山,指路程艰远。

"行尽吴头楚尾":走遍这古代吴国和楚国交界的地方。

# 吴头楚尾:指如今的江西省北部,因为其地在春秋时为吴、楚两国交界处,故称“吴头楚尾”。

"兄弟灯前家万里":兄弟俩默默地对坐在灯前,想到万里之远的家乡,

"相看如梦寐":互相对望着犹如在梦中一样。

# 梦寐:用杜甫《羌村》诗意:“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杜诗本指夫妻团聚,此借指兄弟团聚。

"君似成蹊桃李":你本来才华出众,名实相符,犹如桃李芬芳吸引众人来观赏,

# 成蹊桃李:谓实至名归,无须凭借官职地位而得到人们的尊重。

"入我草堂松桂":而今却服随我忍受寂寞与荒凉。

# 草堂松桂:代指隐居。用孔稚珪《北山移文》“中山之英,草堂之灵”及“诱我松桂,欺我云壑”之字面,借指自己所居之地环境荒寂。

"莫厌岁寒无气味":不要怕寒冬来临,没有了芳香,

# 无气味:大乘佛教。气味:这里指桃李的芳香。,岁寒:一年的严寒时节。

"余生今已矣":我的生命历程已快走完,即将自由解放。

# 余生今已矣:作者作此词时已经五十二岁,年已半百,故有“余生今已矣”之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谒金门・示知命弟》是北宋词人黄庭坚贬谪期间所作的一首词。全词以兄弟相见为脉络,既有对弟弟知命(黄叔达)不远千里探望的感激,也饱含自身遭际的喟叹,尽显兄弟深情。上片写知命跨越山水,自吴楚之地跋涉至贬所,兄弟二人在万里之外秉烛相对,重逢的惊喜与不敢置信跃然纸上。下片借“桃李”“松桂”喻人,既赞弟弟的才华品行,又自叹处境,于岁寒之境吐露余生无望的悲观心绪。此词质朴淳厚,语短情深,黄庭坚以遒劲笔法直抒胸臆,将天伦之谊与人生感慨熔铸一炉,质朴中见真挚,在宋词中别具一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词作于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彼时黄庭坚正身处贬所黔州(今四川彭水)。据任渊《山谷集注目录》附年谱记载,黄庭坚于绍圣元年(1094)十二月被贬为涪州别驾,安置于黔州,次年四月抵达黔州后寓居开元寺。同年秋,其弟叔达携侄子黄相及侄生母从芜湖入蜀探望,于绍圣三年五月六日抵达黔州,此词即作于兄弟相见之时。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兄弟亲情词作。全词以兄弟相见为脉络,描绘了作者对弟弟知命(黄叔达)不远千里探望的感激,也体现了作者饱含自身遭际的喟叹,尽显兄弟深情。

2. 分段赏析

上片叙述知命不远万里前来贬所看望词人,兄弟秉烛相对,恍若梦寐,流露出抑制不住的惊喜之情。“山又水,行尽吴头楚尾。”开篇两句勾勒出弟弟跋涉之艰,你跨越山水阻隔,沿着吴楚交界之地一路西行,千里奔赴贬所。短短数字,既点明行程轨迹,又暗含路途崎岖之苦,字里行间满是对弟弟不顾自身贬谪困境,毅然前来探望的深切感激。“吴头楚尾”的巧妙运用,更显词人用词的精妙含蓄,颇具韵味。“兄弟灯前家万里,相看如梦寐。”在远离家乡万里的黔州,又逢词人被贬的艰难时刻,兄弟二人于烛火摇曳中重逢。这一场景太过意外,彼时词人正深陷苦闷孤独,骤然相见,竟疑心是在梦中。此句化用前人诗意,将兄弟重逢的惊喜与不敢置信,刻画得淋漓尽致。下片触景生情,向兄弟敞开心扉,对未来的生活表现出悲观失望的情绪。“君似成蹊桃李,入我草堂松桂。”词人巧用典故,以“成蹊桃李”赞誉弟弟,称其才华出众、品行高洁,深受世人认可;又以“草堂松桂”自比,既道出自己谪居荒僻之所的寂寥处境,又借松桂坚韧高洁的品性,暗含自我期许与不甘。松桂虽处寒冬,却自有风骨,这一比喻,将词人在困境中的复杂心绪展露无遗。“莫厌岁寒无气味,余生今已矣。”此刻兄弟二人境遇天差地别,弟弟如春日桃李般明媚,自己却似寒冬松桂般寂寥。词人满心悲凉,恳请弟弟莫怪自己消沉颓唐,只因遭贬之后,他已对人生未来彻底绝望。从他为居所命名“槁木寮”“死灰庵”便可窥见其心境,如今面对至亲,压抑已久的悲愤与辛酸倾泻而出,尽显悲观绝望之情。

3. 作品点评

此词语短情长,鲜活呈现出两位患难与共的同胞兄弟间的深挚情意,字里行间蕴含着浓浓的人生沧桑之感,读来极易引发共鸣。作者以其作诗的遒劲笔法,直抒胸臆倾诉天伦情谊,风格质朴浑厚,在宋词中颇为少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以他的诗法特点融入词中,显得朴老、明快、劲折,没有温、韦、冯、李、欧、晏诸家的幽约凄馨、烟水迷离之致,所以论者谓其“不是当行语”、“生硬”、“倔强”等等,其故在此。不过,像《谒金门·示知命弟》等,称心抒写,不假雕饰,能做到“不烦绳削而自合”,还是很可贵的。

古典诗词专家缪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庭坚《从丘十四借韩文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黄庭坚《和邢惇夫秋怀十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