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īng
xián
chǔ
shì
sòng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1
zhì
shān
zhōng
jiā
zhī
yuè
yǒu
rén
tiān
yóu
fēng
yún
wéi
ōu
wéi
zhōu
yǒu
shī
zhī
yuē
qīng
xián
chǔ
shì
ér
shǔ
yǒu
háo
shì
wáng
dāng
wéi
gài
xiè
zhī
liú
qīng
dēng
shì
jǐng
zhī
lǒng
xián
xiù
wáng
gōng
zhī
gōu
ào
wàn
xiāo
yáo
qiū
shēn
cháng
sōng
gòng
lǎo
míng
běi
dǒu
xiū
wēng
yuē
míng
zhī
chēng
shí
jiǔ
shì
wèi
zāi
shū
shī
zhuō
涿
wèi
yīng
huà
jiū
wèi
wéi
niú
gài
yǒu
yǒu
shí
ér
shòu
yǒu
shí
ér
qiú
zhě
cháng
shì
wèi
dào
qīng
xián
zhī
zhì
shuǐ
zhī
wéi
shèn
hán
ér
qīng
wéi
jiān
bīng
wēn
ér
shì
biàn
zhū
shēng
yún
zhī
wéi
xīn
ér
chū
xiù
xué
fēng
xiū
fǎn
guān
rén
shì
wèi
ruò
zhuó
shuǐ
tóng
shēng
hùn
qīng
cāo
jǐng
jiù
gēng
chōng
jiǎo
wèi
cháng
xián
wéi
yǒu
dào
zhě
néng
cáng
tiān
chǔ
yān
qīng
xián
yuē
suǒ
yòng
shì
ér
cóng
suǒ
hào
wéi
shuǐ
yún
zhī
wàng
lǎo
gǎn
wéi
yǒu
dào
wēng
yuē
shì
zhì
shí
chéng
cáo
shāng
yōu
fēi
jūn
qīng
liú
shāng
cái
bái
guī
guó
xián
wéi
suī
rán
tóng
mèng
zhě
xiān
jué
fāng
zài
dié
yōu
xiào
shì
gōng
sūn
qiáo
kǒng
zhòng
shuí
biàn
mèng
jiào
yuē
shì
hùn
zhuó
wéi
qīng
wàn
běn
xián
ér
rén
rǎo
rǎo
ěr

译文

在至乐山中,嘉美的树木枝叶交叠成荫。有个人在天地间遨游,以风云为马,以鸥鹭为舟。有位诗人叫李发,人们称他为 “清闲处士”。蜀地有位豪士王当,认为他大概是谢敷一类的隐士。他的清高在于不踏入市井的田垄,他的闲适在于不迎合王公的门庭。傲视世间万物,在山丘间逍遥自处,身与长松一同老去,名与北斗一样不朽。涪翁说名声不符实的情况已久了,您为何要追求这个名号呢。如同写‘潞’字却漏掉‘涿’,称‘鹰’却错认作‘鸠’。所以有人称我为马,有人称我为牛。世上既有拥有实才却不接受虚名的人,也有无实才却固执求名的人。且让我为您讲讲‘清闲’的真意吧。水这种东西,极其寒冷又清澈,凝结为坚冰,遇温则融化,普施恩泽于众生。云这种东西,无心间从洞穴出山。风停雨歇后,回归虚无,不留痕迹。我看古人,就以水云为处世准则。即使身处污泥浊水,与蛙类共生,也不混淆自身的清浊。自己操持家务,每日耕种荒远之地,何尝不是一种闲适。只有有道之人能顺应自然,您如今处于何种境地呢。清闲处士说我对世俗无用,只追随心中所好,唯有与水云相伴能忘却衰老,怎敢自称有道之人。涪翁说像曹商靠舔痔疮换来十乘车马,曹商自鸣得意,那不是您的清流。商人白圭精于财计,却把‘闲适’视为恶行。虽说人生如同大梦,通达者先觉醒。若困在蚁丘般的琐事里,便会斤斤计较忧乐。世上若无公孙侨、孔仲尼这样的智者,谁又能分辨梦与醒。世人常说举世混浊,唯我独清,其实万物本自闲适,只是人自己庸人自扰罢了。

逐句剖析

"至乐山中":在至乐山中,

"嘉木之樾":嘉美的树木枝叶交叠成荫。

"有人天游":有个人在天地间遨游,

"风云为马":以风云为马,

"鸥鹭为舟":以鸥鹭为舟。

"有诗客李发":有位诗人叫李发,

"字之曰清闲处士":人们称他为 “清闲处士”。

"而蜀有豪士王当":蜀地有位豪士王当,

"以为盖谢敷之流":认为他大概是谢敷一类的隐士。

"其清也不登市井之陇":他的清高在于不踏入市井的田垄,

"其闲也不嗅王公之勾":他的闲适在于不迎合王公的门庭。

"傲睨万物":傲视世间万物,

"逍遥一丘":在山丘间逍遥自处,

"身与长松共老":身与长松一同老去,

"名与北斗俱休":名与北斗一样不朽。

"涪翁曰名之不称实也久矣":涪翁说名声不符实的情况已久了,

"吾子何以是为哉":您为何要追求这个名号呢。

"书潞则失涿":如同写‘潞’字却漏掉‘涿’,

"谓鹰则化鸠":称‘鹰’却错认作‘鸠’。

"故一以我为马":所以有人称我为马,

"一以我为牛":有人称我为牛。

"盖有有其实而不受":世上既有拥有实才却不接受虚名的人,

"亦有无其实而固求者也":也有无实才却固执求名的人。

"常试为吾子道清闲之乎致乎":且让我为您讲讲‘清闲’的真意吧。

"水之为物":水这种东西,

"甚寒而极清":极其寒冷又清澈,

"郁为坚冰":凝结为坚冰,

"得温而释":遇温则融化,

"遍利诸生":普施恩泽于众生。

"云之为物":云这种东西,

"无心而出岫穴":无心间从洞穴出山。

"风休雨息":风停雨歇后,

"反一无迹":回归虚无,不留痕迹。

"我观古人":我看古人,

"以是为则":就以水云为处世准则。

"若夫污泥浊水":即使身处污泥浊水,

"与蛙同生":与蛙类共生,

"不溷其清":也不混淆自身的清浊。

"自操井臼":自己操持家务,

"日耕茺徼":每日耕种荒远之地,

"未尝不闲":何尝不是一种闲适。

"惟有道者能藏于天":只有有道之人能顺应自然,

"吾子何处焉":您如今处于何种境地呢。

"清闲曰我无所用于世":清闲处士说我对世俗无用,

"而从所好":只追随心中所好,

"惟水云与之忘老":唯有与水云相伴能忘却衰老,

"何敢以为有道":怎敢自称有道之人。

"涪翁曰舐痔十乘":涪翁说像曹商靠舔痔疮换来十乘车马,

"曹商自优":曹商自鸣得意,

"非君清流":那不是您的清流。

"商财计得白圭":商人白圭精于财计,

"拟国以闲为慝":却把‘闲适’视为恶行。

"虽然同一大梦":虽说人生如同大梦,

"达者先觉":通达者先觉醒。

"方在蚁垤":若困在蚁丘般的琐事里,

"忧乐计校也":便会斤斤计较忧乐。

"世无公孙侨孔仲尼":世上若无公孙侨、孔仲尼这样的智者,

"谁辨梦觉":谁又能分辨梦与醒。

"亦曰举世溷浊":世人常说举世混浊,

"惟我独清":唯我独清,

"万法本闲":其实万物本自闲适,

"而人自扰扰尔":只是人自己庸人自扰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清闲处士颂》是宋代黄庭坚创作的一首古体诗,以四言句式为主,语言质朴自然,结构自由舒展。全诗通过描绘隐士的逍遥生活与自然意象,表达对清闲境界的向往与对世俗纷扰的批判。诗歌以“至乐山中”开篇,勾勒出隐士栖居山林、与自然相融的画面,展现其超脱尘世、逍遥自在的生活状态。诗中借李发称隐士为“清闲处士”、王当比其为谢敷等典故,赞颂隐士淡泊名利、不染俗尘的品格。后文通过“舐痔十乘”“曹商自优”等对比,讽刺汲汲营营的世俗之人,强调“万法本闲,而人自扰扰”的哲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的创作契机源自诗客李发自号“清闲处士”的典故,黄庭坚围绕名实关系的哲学命题展开深入思考。蜀地豪士王当将李发与东晋隐士谢敷相提并论,认为其“身与长松共老,名与北斗俱休”的高洁品格,正深契“清闲”之真谛。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隐逸诗。通过赞颂隐士李发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揭示了“名实相悖”的世俗弊病,在表达对逍遥自在的隐逸生活向往的同时,抒发了对浑浊世风的愤懑以及孤高傲世的情怀。

2. 写作手法

用典:​​“风云为马,鸥鹭为舟”​​化用《庄子·逍遥游》“御风而行”的逍遥意象,映照道家超脱尘世的隐逸境界。“谢敷之流”​​谢敷为晋代隐士,以“栖遁”著称。蜀人王当将清闲处士比作谢敷。“曹商舐痔”​​典出《庄子·列御寇》,曹商以谄媚事君得车十乘,黄庭坚借此讽刺北宋官僚投机钻营。诗中“商财计得白圭,拟国以闲为慝”直指王安石变法中的功利主义弊端。暗含对魏晋风度的追慕,亦看出北宋士大夫对政治倾轧的疏离。意象组合:“风云为马,鸥鹭为舟”​​将无形之风、云具象化为可驾驭的坐骑,将自由翱翔的鸥鹭转化为渡水之舟。​“水之为物,甚寒而极清”​​以水的物理特性(寒、清)隐喻精神品格,后接“郁为坚冰,得温而释”的动态转化。通过​​自然物象的哲学编码​​与​​生命境界的意象升华​​,将道家逍遥、禅宗平常心与儒家道德自持成为一种意象系统。

3. 分段赏析

“至乐山中,嘉木之樾”,描绘了一个宁静优美的山林景象,“嘉木之樾”象征荫蔽的树林,营造出与世隔绝的环境。“有人天游,风云为马,鸥鹭为舟”,以风云为坐骑、鸥鹭为舟船的比喻,表现了人物的飘逸自由,形象生动地传达天游者随性而行的闲适生活。接着“有诗客李发,字之曰清闲处士”,点明主题人物,清闲处士的名字强调了其恬淡本性。“而蜀有豪士王当,以为盖谢敷之流”,借用王当的评价和谢敷的典故(指古代隐士),衬托清闲处士的清高品格。“其清也不登市井之陇,其闲也不齅王公之勾”,使用对比手法,强调他远离市井喧嚣和不攀附权贵,语言简洁有力。“傲睨万物,逍遥一丘”,展现人物高傲独立的形象,与世无争的态度跃然纸上。“身与长松共老,名与北斗俱休”,利用长松象征坚毅长久、北斗代表高远永恒,表达一种超脱名利、永恒不变的生活追求。涪翁的引入“涪翁曰名之不称实也久矣”,以问话形式开启探讨,质疑名实相悖的现象。“吾子何以是为哉”的反问语气,既质疑隐士自号“清闲”的合理性,又为下文名实之辨张本。“书潞则失涿,谓鹰则化鸠”,通过书潞、鹰化为鸠的比喻,说明名称可能失真,表达技巧巧妙引用了历史典故以增强说服力。“故一以我为马,一以我为牛”及“盖有有其实而不受,亦有无其实而固求者也”,使用排比句,强调有些人拒求真清闲,而有些人强求假名,思想内容揭示了对虚假的批判。“常试为吾子道清闲之乎致乎”,转向阐述清闲的本质。“水之为物,甚寒而极清。郁为坚冰,得温而释,遍利诸生”,用水之清纯和冰化为水润育众生的过程,比喻清闲的纯净与普济之益,艺术手法以物喻人,形象自然。“云之为物,无心而出岫穴。风休雨息,反一无迹”,云的无心自在象征超脱烦扰,语言朴实而富有哲理。“我观古人,以是为则”,点出以自然为师的智慧主题。“若夫污泥浊水,与蛙同生,不溷其清”,通过污泥中的清水不染的形象,对比强调在污浊中保持内心的清澈,内容深化清高的精神。“自操井臼,日耕茺徼,未尝不闲”,描写日常劳作如取水舂米、耕作荒地,表达即使辛勤也能保有闲适的生活态度。“惟有道者能藏于天,吾子何处焉”,引发思考谁真正懂得归隐于自然,思想感情流露鼓励真正超脱的用意。清闲处士回应“清闲曰我无所用于世,而从所好”,谦逊地自称无用而随性,“惟水云与之忘老,何敢以为有道”,以水云相伴忘老的比喻,体现淡泊自守的形象。涪翁结语“涪翁曰舐痔十乘,曹商自优,非君清流”,引用曹商趋奉的典故,批评世俗追求利益,语言辛辣揭露现实。“商财计得白圭,拟国以闲为慝”,讽刺以闲为恶念的谬误,表达技巧通过反衬突显主题。“虽然同一大梦,达者先觉”,以梦喻人生,倡导智者觉悟的思想。“方在蚁垤,忧乐计校也”,用小蚁丘隐喻琐碎计较,内容突出超脱心境。“世无公孙侨孔仲尼,谁辨梦觉”,借用公孙侨和孔子之名,哀叹无人辨识真伪,感情深沉而忧患。“亦曰举世溷浊,惟我独清”,呼应屈原的“举世皆浊我独清”,强化个人坚守清高的情感。“万法本闲,而人自扰扰尔”,点明主题万事本自然悠闲,人们却自扰纷扰,结尾升华诗歌对无为闲适生活的赞美。

4. 作品点评

该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三重显著价值:​​文学价值:​​代表了宋代杂言诗创作的艺术高峰,其构建的“风云为马”等意象群对后世山水诗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思想价值:​​系统性地阐发了“清闲”哲学思想,为研究宋代隐逸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据。​​文献价值:​​诗末自注明确记载了《山谷全书》的出处,成为考证黄庭坚作品归属的关键文献证据。作品中“万法本闲,而人自扰扰尔”的哲学论断,被明代李贽《焚书》援引,作为其批判理学思想的理论支撑。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则评价其“以文为诗,理趣盎然”。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庭坚《次韵石七三六言七首其一》

下一篇:宋·黄庭坚《李濠州挽词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