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uī
dōng
liàng
gōng
guī
lái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1
jīn
rén
cháng
hèn
rén
shǎo
jīn
jiàn
zhī
shuí
wèi
xué
yuān
míng
guī
zuò
xiān
fán
jié
huà
chéng
xiǎo
chí
zhù
qiān
réng
zāi
bǎi
cháo
shì
shān
lín
yǒu
lèi
jīng
luò
jiāng

译文

现在的人总是会时不时地埋怨:像古代高士那样的人真是少之又少,今日见到了他,谁还能认为世上缺少这样的人。想要效法陶渊明一样归隐山林,作《归去来兮辞》,那就先要劳烦王摩诘画好《辋川图》。已筑起小小的池塘,池塘虽小,也可任鱼儿作千里之游,土地的空隙之处也能有种芋头的地方。如果内心不够宁静,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退居山林,都是件很累的事,如果内心不受外界的牵景,即便居住在喧闹的京城,也与居住在江湖没什么不同。

逐句剖析

"今人常恨古人少":现在的人总是会时不时地埋怨:像古代高士那样的人真是少之又少,

"今得见之谁谓无":今日见到了他,谁还能认为世上缺少这样的人。

"欲学渊明归作赋":想要效法陶渊明一样归隐山林,作《归去来兮辞》,

# 渊明归作赋: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断然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作《归去来兮辞》。

"先烦摩诘画成图":那就先要劳烦王摩诘画好《辋川图》。

# 摩诘画成图:唐朝诗人、画家王维晚年归隐辋川别业,作《辋川图》。

"小池已筑鱼千里":已筑起小小的池塘,池塘虽小,也可任鱼儿作千里之游,

# 小池已筑鱼千里:谓池虽小,鱼得水而自由。《关尹子·一字》说:“以盆为沿,以石为岛,鱼环游之,不知几千万里不穷乎。夫何故?水无源无归。圣人之道,本无首,末无尾,所以应物不穷。”

"隙地仍栽芋百区":土地的空隙之处也能有种芋头的地方。

# 区:分区耕种的田。,芋:芋头,可以食用的一种植物。

"朝市山林俱有累":如果内心不够宁静,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退居山林,都是件很累的事,

"不居京洛不江湖":如果内心不受外界的牵景,即便居住在喧闹的京城,也与居住在江湖没什么不同。

# 京洛:汴京,洛阳。这里指京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追和东坡题李亮功归来图》是宋代黄庭坚的一首七言律诗。前两联通过陶渊明、王维的典故,赞颂画作对古人隐逸风骨的再现;后两联以“鱼游千里”“芋栽百区”等田园意象,具体展现归隐生活的闲适,辩证批判“朝市”与“山林”的世俗牵累,提出“不居京洛不江湖”的超然境界。全诗融合题画、语言质朴,构思巧妙,展现了黄庭坚对隐逸理想与现实困境的深刻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追和东坡题李亮功归来图》为黄庭坚追和苏轼题咏李亮功《归来图》之作,约作于北宋中后期。这一时期的诗中,已经很难看到黄庭坚以前的风格,完全有理由认为,诗人把一切富贵气、脂粉气、寒酸气、学究气都摒弃得干干净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小池已筑鱼千里,隙地仍栽芋百区”是虚写,描绘的是诗人想象中归隐后的生活场景,属于虚的部分;而首联和尾联中对现实中人们的感慨以及对“朝市”“山林”的思考是实写。虚实结合,既展现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又深入思考了现实人生,使诗歌内容更丰富,层次更分明。对比:“朝市山林俱有累”将朝堂与山林并置,通过对比凸显诗人对现实的矛盾心理,深化主题。

2. 分段赏析

《追和东坡题李亮功归来图》首联开篇以一种感慨的语气,说现在的人常常遗憾古代的贤能之人太少难以见到,然而现在通过这幅《归来图》仿佛见到了古人所追求的那种境界,引发读者的兴趣,为后文表达归隐等情感做铺垫。颔联进一步表明自己的想法,想要效仿陶渊明归隐田园并写下赋来表达心情,同时希望有像王维这样的画家先把归隐的场景画出来,体现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同时借助两位历史人物使情感表达更具文化底蕴。颈联写诗人具体想象归隐后的生活画面,已经修筑了小池可以养千里之鱼,在空地上还栽种了许多芋。这一联生动地描绘了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憧憬。尾联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上升到对人生的思考,指出无论是在繁华热闹的城市(朝市,如京洛)还是在宁静的山林(江湖),都存在着各种牵累,表达了诗人想要超脱尘世,寻找一种真正自由的生活状态的情感,使诗歌的主题得到深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庭坚《观道二篇》

下一篇:宋·黄庭坚《赠嗣直弟颂十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