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鲁直亦得":说这人是鲁直可以,
"道不是鲁直亦得":说这人不是鲁直也未尝不可。
"是与不是":是与不是的争论,
"且置勿道":暂且先搁置一旁。
"唤那个作鲁直":若要简单描述那个被称作鲁直的人,
"若要斩截一句":用一句话概括,
"藏头白海头黑":就是如同藏头处有白发、海头处有黑发般难以简单形容。
"似僧有发":看似是僧人却留着头发,
"似俗无尘":看似是世俗之人却一尘不染。
"作梦中梦":仿佛置身于层层嵌套的梦境之中,
"见身外身":能看到超越现实表象的另一个精神自我。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写作手法
象征:“藏头白海头黑”以隐晦象征手法,用藏头白发、海头黑发的奇特表述,象征自身经历的沧桑与内心的复杂,暗示其一生既有岁月沉淀的沉稳,又有对未知探索的活力,形象却又含蓄地展现出难以用言语简单概括的自我形象。对比:“似僧有发,似俗无尘”运用对比映衬,将看似矛盾的“僧”与“俗”融合于自身形象描绘。“似僧有发”表明虽身处世俗,却有僧人般超脱心境;“似俗无尘”说明虽具世俗身份,却无世俗的尘垢沾染,通过对比突出自身人格特质中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统一。
2. 分段赏析
开篇“道是鲁直亦得,道不是鲁直亦得。是与不是,且置勿道”,黄庭坚便以思辨性语句,摒弃外界对自己简单的标签化定义,引导读者突破常规思维,重新审视其复杂人格。“唤那个作鲁直,若要斩截一句,藏头白海头黑”,用隐晦象征,暗示自身形象与经历丰富,难以一言蔽之,激发读者对其人生故事与性格特点的好奇。“似僧有发,似俗无尘”,精妙对比,生动展现自身在出世与入世间独特的处世态度,既保持对世俗清醒认知,又能超脱世俗束缚,展现人格魅力。“作梦中梦,见身外身”,深入精神层面,描绘出其精神世界的深邃与超凡,表明能不断自我反思、超越,体现出对精神境界提升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