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褐不磷缁":你身着朴素衣衫却坚守高洁,不受世俗沾染,
"文章近楚辞":文章风格与楚辞相近,文采斐然。
"未识想风采":在未结识你之前,我就对你的风采充满想象,
"别去令人思":分别之后更是让我思念不已。
"斯文已战胜":你在文学上已取得辉煌成就,
"凯歌偃旌旂":如同胜利之师高奏凯歌。
"君行鱼上冰":你离去时鱼儿刚刚破冰而出,
"忽复燕哺儿":转眼间燕子已开始哺育幼崽,时光匆匆。
"学省得佳士":在学省时结识你这样的优秀人才,
"催来费符移":为了邀请你过来甚至动用了官府文书。
"方观追金玉":原本期待与你一同在文学道路上追求更高成就,
"如许遽言归":你却突然要离去。
"南山有君子":你如同南山的君子,
"握兰怀令姿":怀有高洁的品质与美好的姿态。
"但应洁斋俟":只应保持高洁操守耐心等待时机,
"勿咏无生诗":不要创作那些宣扬虚无思想的诗篇。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写作手法
用典:“短褐不磷缁”运用典故,源自《论语・阳货》中“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意为质地坚硬之物磨也磨不薄,洁白之色染也染不黑,以此夸赞张文潜虽身着朴素衣物,却坚守高洁品质,不受世俗污染,使诗歌表达更具文化底蕴。比喻:“斯文已战胜,凯歌偃旍旗”将张文潜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比作战争胜利后高奏凯歌、偃旗息鼓,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张文潜文学才华出众,在文坛已取得斐然成绩,让读者更易理解其文学地位之高,增强诗歌感染力。借景抒情:“君行鱼上冰,忽复燕哺儿”通过描绘时间推移中自然景象的变化,即从鱼儿破冰而出到燕子哺育幼崽,暗示时光流逝,同时借景抒发对与张文潜分别后时光匆匆的感慨,以及对彼此情谊在时间长河中延续的珍视,情景交融,使情感表达更含蓄深沉。
2.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短褐不磷缁”,黄庭坚便对张文潜的品格给予高度赞扬。他以“短褐”指代张文潜虽生活简朴,身着粗布衣服,却如经磨砺而不变质的坚硬之物,如洁白之色难以被染黑,强调其坚守内心的高洁,不为世俗的功名利禄所动摇,展现出高尚的道德操守。“文章近楚辞”则进一步夸赞张文潜的文章风格,将其与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文辞优美且情感真挚的楚辞相媲美,突出张文潜文学创作才华横溢,文章具有独特魅力。“未识想风采,别去令人思”,此句流露出黄庭坚对张文潜的倾慕与思念之情。在未结识张文潜之前,黄庭坚便对其风采充满想象,而相识之后,两人结下深厚情谊,分别后黄庭坚更是对他思念不已。这两句诗以质朴的语言,直抒胸臆,展现出文人之间纯粹的惺惺相惜之情。“斯文已战胜,凯歌偃旍旗”,诗人以战争胜利为喻,高度评价张文潜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张文潜凭借自身才华,在文坛中崭露头角,就如同凯旋的军队,奏响胜利凯歌,此时军旗也可偃息,象征着他已在文学创作上达到令人瞩目的高度,成为众人敬仰的对象。“君行鱼上冰,忽复燕哺儿”,黄庭坚巧妙地借助自然景象的变化来抒发情感。“鱼上冰”描绘的是寒冬过后,鱼儿破冰而出,寓意着新的生机与希望,象征着两人相识之初的美好时光;“燕哺儿”则展现了燕子哺育幼崽的温馨场景,暗示时光飞逝,转眼间已过了许久。这一景象的转换,不仅让读者感受到时间的流转,更让人体会到诗人对与张文潜相识相知以来这段时光的珍视,以及分别后对时光匆匆的感慨。“学省得佳士,催来费符移”,回忆起在学省中结识张文潜这位优秀人才的经历,当时为了将他邀请过来,甚至动用了官府的文书。这一细节体现出张文潜的才华备受重视,也侧面反映出黄庭坚对结识他的重视与欣喜。“方观追金玉,如许遽言归”,诗人原本期待与张文潜一同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追求更高境界,如同追逐金玉般珍贵的成就,然而张文潜却突然要离去,这让黄庭坚感到十分惋惜与不舍。“南山有君子,握兰怀令姿”,再次以“南山君子”“握兰”等形象,比喻张文潜的君子风范与高洁品质。“握兰”在古代常象征着君子的美好品德,这里强调张文潜不仅文学才华出众,更有着令人钦佩的品德修养。“但应洁斋俟,勿咏无生诗”,最后,黄庭坚对张文潜寄予期望,希望他能够保持高洁的操守,等待更好的时机,不要因一时的不如意而消极处世,去创作那些宣扬虚无、消极思想的“无生诗”。这既体现出黄庭坚对朋友的关怀,也反映出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文学创作应传递正能量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