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ōng
shì
nián
huà
èr
shǒu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1
shuǐ
yān
guāng
shàng
xià
hán
wàng
ōu
niǎo
fēi
huán
nián
lái
pín
zuò
jiāng
mèng
duì
shēn
zài
shān

译文

水光与烟色上下交融,带着丝丝寒意,不存机心的鸥鸟肆意地飞来飞去。近年来频频梦见江湖漂泊的生活,面对这幅画,恍惚间怀疑自己身在故乡的山中。

逐句剖析

"水色烟光上下寒":水光与烟色上下交融,带着丝丝寒意,

"忘机鸥鸟恣飞还":不存机心的鸥鸟肆意地飞来飞去。

"年来频作江湖梦":近年来频频梦见江湖漂泊的生活,

"对此身疑在故山":面对这幅画,恍惚间怀疑自己身在故乡的山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宗室大年画二首(其一)》是北宋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开篇描绘画面中水面与烟光上下弥漫着清寒之气,无拘无束的鸥鸟自在地飞去飞回。后两句写诗人近年来常常梦见江湖生活,面对这幅画作,恍惚间仿佛置身于故乡的山林之间。诗歌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语言清新自然。通过描绘画中的烟波寒色与忘机鸥鸟等意象,将观画的感受与内心的情思相结合,抒发了诗人对江湖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据《年谱》记载,这组诗是黄庭坚在元祐年间担任馆阁官职时创作的,创作时间均处于元祐年间(1086—1094年)。诗题里的“宗室大年”指的是北宋宗室画家赵令穰,他字大年,其绘画作品大多以水边小洲和水鸟为题材。黄庭坚通过为画作题诗,既对画作所呈现的意境进行了解释,又在诗中寄托了自己的身世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题画抒情诗。借画面中上下含寒的水色烟光与恣情飞还的忘机鸥鸟景象,写出了对江湖生活的向往和身处画前恍若归乡的思乡之情。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年来频作江湖梦,对此身疑在故山”,直接袒露心迹,“频作江湖梦”直白道出对江湖生活的向往,“身疑在故山”直抒观画时恍如归乡的思乡之情,不加掩饰地表达内心渴望。虚实结合:“年来频作江湖梦”是虚写心中反复出现的江湖隐逸之梦;“对此身疑在故山”是实写面对画作的真切感受,虚写的梦境与实写的观画之感交融,深化了向往与思乡之情。

3. 分段赏析

“水色烟光上下寒”,开篇描绘画作中的水景与氛围。“水色烟光”写出水面的色泽与朦胧的雾气交织的景象,“上下寒”则点明画面中弥漫着清寒的气息,从视觉与感觉两方面勾勒出画作中清冷悠远的意境,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忘机鸥鸟恣飞还”,聚焦画中的禽鸟动态。“忘机鸥鸟”指没有心机、自在栖息的鸥鸟,“恣飞还”描绘出鸥鸟无拘无束地飞来飞去的样子,既展现了画作中自然生灵的灵动,又暗含着对这种无拘无束、与世无争状态的向往,为下文抒情做铺垫。“年来频作江湖梦”,由画中景象转入诗人的心境。“频作江湖梦”写出近年来常常梦到江湖生活,“江湖”在此象征着自由闲适的生活环境,这句直白地流露出诗人对远离尘嚣、归隐江湖的渴望,将画外的情感与画内的景象相连。“对此身疑在故山”,以感受收束全诗。“对此”指面对这幅画作,“身疑在故山”则写出看着画中景象,恍惚间仿佛自己置身于故乡的山林之间。“疑”字点出这种身临其境的错觉,既赞美了画作的逼真生动,又将对故乡的思念、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融入其中,情感真挚而含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庭坚《呻吟斋睡起五首呈世弼》

下一篇:宋·黄庭坚《定交诗二首效鲍明远体呈晁无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