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骑一马钝如蛙":人骑着一匹迟钝如蛙的马,
"行向城东小隐家":朝着城东隐士的家前行。
"道上风埃迷皂白":路上风尘飞扬模糊了黑白,
"堂前水竹湛清华":堂前水竹清澈散发着清丽光华。
"春归河曲定寒食":春回河曲时正是寒食节,
# 春:一作我。
"公到江南应削瓜":您到江南的时候,应该正好能吃到鲜美的瓜。
"樽酒光阴俱可惜":共饮美酒、共度时光都值得珍惜,
"端须连夜发园花":真该让园花连夜绽放争春。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分段赏析
“人骑一马钝如蛙,行向城东小隐家”,首联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前往友人居所的情景。诗人骑着一匹行动迟缓、仿若青蛙般迟钝的马,缓缓朝着城东小隐之家行进。“钝如蛙”这一独特的比喻,既真切地展现出坐骑的状态,又从侧面烘托出诗人并不急切的心境,仿佛他正悠然享受着这段路程,带着几分惬意,满心期待着与友人的相聚,由此也可感受到诗人即将见到好友时内心的轻松与愉悦。“道上风埃迷皂白,堂前水竹湛清华”,颔联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前半句写诗人在前往的路途上,风扬起的尘埃弥漫,模糊了黑白界限,“迷皂白”一语双关,表面是写道路上的风尘遮目,实则暗指当时社会的污浊混乱,让人难以分辨是非善恶;后半句则将视角转向友人堂前,那里水竹清澈,散发着清幽秀丽的光华,“湛清华”借水竹的美好姿态,赞颂了友人进叔高雅脱俗、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诗人对进叔的崇敬之情也溢于言表。“春归河曲定寒食,公到江南应削瓜”,颈联虚实结合且充满想象。诗人提及春天回到河曲时,正值寒食节;又设想友人前往江南时,应该正值夏日吃瓜之际。通过“河曲”与“江南”这两个遥远地域的对比,以及“寒食”与“削瓜”所代表的不同季节的差异,委婉地表达出朋友之间聚少离多的现实,进而强调彼此应当珍惜这份友情,感恩相遇,同时也流露出诗人看淡名利、活在当下的生活态度。“樽酒光阴俱可惜,端须连夜发园花”,尾联化用典故,情感真挚深沉。诗人感慨美酒与光阴都如此珍贵,不可轻易虚度,就如同武则天希望园中的花朵连夜开放那般,诗人也期望能与朋友抓紧时间,尽情享受相聚的欢乐时光。“俱可惜”直接点明对时光和相聚时刻的珍视,“端须”则强化了这种迫切感,生动地表达出诗人对朋友情谊的无比珍惜,希望能将这美好的相聚时光无限延长。
下一篇:宋·黄庭坚《戏答史应之三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