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ùn
yuán
wēng
cóng
wáng
kuí
jiè
shū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1
wéi
sān
nián
nòng
wén
cǎo
lái
xīn
jìng
shī
gēng
chú
cháng
tiān
xià
shuāng
rén
jiān
wèi
jiàn
shū
gōng
cáng
shān
zhēn
yǒu
xiǎo
mén
zhèng
kōng
shí
guǎn
yào
rén
shǒu
wèi
qiān

译文

担任官吏三年以来,一直忙于处理文墨方面的事务,内心追求学问、精神修养的道路如同杂草丛生,已经疏于耕耘和打理了。常常想着那些像天下无双的祖氏家族那样学识渊博的人,希望能够读到人世间那些未曾见过的珍贵书籍。王夔玉公子的藏书丰富,就如同拥有一座宝山,实在是富有,我这个小小的读书人,抚摸着肚子,内心正感到知识的空虚。什么时候能够把藏书的钥匙交到我的手中呢,我就会去整理书籍的标签和题名,去除啃食书籍的蠹虫。

逐句剖析

"为吏三年弄文墨":担任官吏三年以来,一直忙于处理文墨方面的事务,

"草莱心径失耕锄":内心追求学问、精神修养的道路如同杂草丛生,已经疏于耕耘和打理了。

"常思天下无双祖":常常想着那些像天下无双的祖氏家族那样学识渊博的人,

"得读人间未见书":希望能够读到人世间那些未曾见过的珍贵书籍。

"公子藏山真富有":王夔玉公子的藏书丰富,就如同拥有一座宝山,实在是富有,

"小儒扪腹正空虚":我这个小小的读书人,抚摸着肚子,内心正感到知识的空虚。

"何时管钥人吾手":什么时候能够把藏书的钥匙交到我的手中呢,

"为理签题扑蠹鱼":我就会去整理书籍的标签和题名,去除啃食书籍的蠹虫。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次韵元翁从王夔玉借书》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是黄庭坚对元翁从王夔玉处借书一事的次韵之作,诗中围绕借书读书展开,既表达了自己身为官吏忙于文墨事务而疏懒于内心精神追求的感慨,又流露出对丰富藏书的羡慕以及对能饱读奇书、深入治学的渴望,体现了黄庭坚对知识的尊崇和对自身学识提升的追求,反映了宋代文人重视学问、崇尚读书的风气。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次韵元翁从王夔玉借书》首联“为吏三年弄文墨,草莱心径失耕锄”叙述自己的经历和感慨。诗人说自己担任官吏三年来,一直忙于处理文墨方面的事务。“弄文墨”表明了为官的日常工作内容。“草莱心径失耕锄”则是一种形象的比喻,“草莱”指杂草丛生,“心径”象征内心追求学问、精神修养的道路,“失耕锄”意味着由于忙于官场事务,疏忽了对内心精神世界的耕耘和对知识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这种状态的反思和遗憾。颔联“常思天下无双祖,得读人间未见书”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常思天下无双祖”,诗人常常想着那些像天下无双的祖氏家族那样学识渊博的人,羡慕他们的学问和见识。“得读人间未见书”则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够读到人世间那些罕见、珍贵的书籍,从而增长自己的学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尊崇和对自身学识提升的追求。颈联“公子藏山真富有,小儒扪腹正空虚”运用对比的手法。“公子藏山真富有”中的“公子”指王夔玉,“藏山”形容其藏书丰富,如同拥有一座宝山,极言王夔玉藏书之多,知识储备之丰富。“小儒扪腹正空虚”,“小儒”是诗人自指,“扪腹”意为抚摸着肚子,这里表示自己内心的空虚,与王夔玉的“富有”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自己学识不足的感慨以及对王夔玉藏书的羡慕之情。尾联“何时管钥人吾手,为理签题扑蠹鱼”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读书和管理书籍的渴望。“何时管钥人吾手”,诗人急切地盼望什么时候能把藏书的钥匙交到自己手中,即希望能够有机会接触和管理这些丰富的藏书。“为理签题扑蠹鱼”,“理签题”指整理书籍的标签和题名,“扑蠹鱼”指去除啃食书籍的蠹虫,这表明诗人不仅想读书,还想认真地整理和保护书籍,体现了诗人对书籍的珍视和对深入治学的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庭坚《晓起临汝》

下一篇:宋·黄庭坚《赠李彦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