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èng
sòng
liú
jūn
kūn
zhòng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1
yóu
guī
xīn
liú
nán
gāi
xiāng
cǎo
chén
xiū
píng
yuán
xiǎo
bàn
huái
xià
fén
shàng
fēng
chū
mài
qiū
hóng
鸿
yàn
yào
xiáng
zǎo
líng
hàn
nàn
qiú
yīn
xíng
chuán
jiā
xìn
shān
qián
shì
jìn
zhōu

译文

离家在外的人归乡的心意日夜不停地涌动,南陔的香草可以作为清晨的美味餐食。平坦的原野上,清晨的雨落时,正值槐树初夏的时节,汾水之畔午间的风里,刚刚迎来麦收的秋意。鸿雁应当尽早飞翔聚集,鹡鸰鸟没有遗憾,在急难中寻求相助。想要借助行旅之人传递家中的书信,姑射山的前方便是晋州的所在。

逐句剖析

"游子归心日夜流":离家在外的人归乡的心意日夜不停地涌动,

"南陔香草可晨羞":南陔的香草可以作为清晨的美味餐食。

"平原晓雨半槐夏":平坦的原野上,清晨的雨落时,正值槐树初夏的时节,

"汾上午风初麦秋":汾水之畔午间的风里,刚刚迎来麦收的秋意。

"鸿雁要须翔集早":鸿雁应当尽早飞翔聚集,

"脊令无憾急难求":鹡鸰鸟没有遗憾,在急难中寻求相助。

"欲因行李传家信":想要借助行旅之人传递家中的书信,

"姑射山前是晋州":姑射山的前方便是晋州的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奉送刘君昆仲》是宋代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属送别题材。诗借“游子归心”“南陔香草”,以及“平原晓雨”“汾上午风”等意象,巧妙嵌入“鸿雁翔集”“脊令急难”典故,深切传达对刘氏兄弟的送别之意。尾句“姑射山前是晋州”,既指明方位,还寄寓家信传情的殷切期望。全诗语言质朴自然,借景抒情,通过“归心”“晓雨”“麦秋”等意象,传递出对友人归乡的关切与祝福,情感真挚,贴合古人送别时的细腻心绪。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作写于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正值黄庭坚为刘氏兄弟送行之际。诗中以游子归心、南陔香草的清芬、平野晨雨的湿润、汾水畔的和风等意象为引,将别绪融于景语,传递出诗人对刘君昆仲的真挚惜别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用典:“鸿雁要须翔集早,脊令无憾急难求”,“鸿雁”常用来比喻兄弟,出自《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诗中以鸿雁飞行时的有序,象征兄弟间应相互扶持、聚集。这里说“鸿雁要须翔集早”,是希望刘氏兄弟能早日团聚。“脊令”同样典出《诗经・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脊令鸟在原野飞行时,若一只离群,其余的就会鸣叫寻找,象征兄弟间在急难中相互救助。“脊令无憾急难求”,是祝愿刘氏兄弟在遇到困难时,能像脊令鸟一样,相互帮助,没有遗憾。诗人运用这两个典故,既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又巧妙且含蓄地表达了对刘氏兄弟的美好祝愿,希望他们兄弟情深,在生活中彼此关怀、共渡难关。对偶:“南陔香草怨幽人,汾上午风牵客情”,“南陔”与“汾上”相对,均为地点名词,分别点明不同的地理位置,“南陔”指南边的田野,“汾上”即汾水之上;“香草”对“午风”,“香草”为植物,“午风”是午时的风,一为自然植物,一为自然气象,对仗工整;“怨幽人”和“牵客情”相对,“怨”与“牵”都是动词,“幽人”和“客情”分别表示不同人物及其情感,词性和结构相互对应。两句诗在句式结构上保持一致,都是地点在前,接着描述该地的自然事物,最后表达人物的情感,形成了整齐、对称的对偶形式。这种对偶不仅使诗句在形式上富有美感,节奏明快,还通过对不同地点景象和人物情感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展现出诗歌的韵律之美。虚实结合:“鸿雁要须翔集早,脊令无憾急难求”,表面上是在描述自然界中鸿雁和脊令(鹡鸰)的行为特性。鸿雁群居,飞行时常有序排列;脊令在原野飞行,一只离群,其余会鸣叫相寻,这是基于对这两种鸟类习性的现实观察,属于实写部分。深层含义是运用《诗经》典故进行虚写。“鸿雁”和“脊令”分别象征兄弟,“鸿雁翔集”寓意刘氏兄弟能早日团聚,“脊令急难”祝愿他们在遇到困难时能像脊令鸟一样相互救助,毫无遗憾。诗人借此表达对刘氏兄弟的美好期望和深厚情谊,并非眼前真实场景,是为虚写。这两句诗通过虚实结合,将对兄弟的情感以巧妙的方式融入对鸟类的描述中,使情感表达更为含蓄且深刻。情景交融:“鸿雁要须翔集早,脊令无憾急难求”,“鸿雁要须翔集早”,诗人借鸿雁常成群结队、一起飞翔栖息的习性,以景语开篇。鸿雁翔集之景,本是自然现象,然而诗人在此处赋予其情感内涵,暗喻刘氏兄弟应如鸿雁般早日团聚,景中含情,借景抒情。诗人渴望刘氏兄弟情谊深厚、相聚相伴,这种对兄弟团聚的期盼之情,与鸿雁翔集的景象融合在一起。“脊令无憾急难求”,脊令鸟一旦有同伴遭遇困境,其余同伴会急忙相求。诗人描绘这样的景象,实则是希望刘氏兄弟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能如同脊令鸟一样,毫不犹豫地相互帮助,没有遗憾。此处将脊令鸟急难相求的情景与对兄弟间患难与共的期许之情紧密相连,以景衬情,情景交融,使情感通过对脊令鸟行为的描述自然流露,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画面,又饱含着诗人对刘氏兄弟的深切祝愿和深厚情谊。

2. 分段赏析

首联“游子归心日夜流,南陔香草可晨羞”,直接点出游子归乡的迫切。“日夜流”用流水般的不间断,形容归心似箭的急切;“南陔香草”化用《诗经》中“南陔”代指孝道的典故,“晨羞”指清晨的美味餐食,暗含对刘氏兄弟归乡后能孝养亲人、享受温馨生活的期待。颔联“平原晓雨半槐夏,汾上午风初麦秋”转向沿途景物的描绘。“平原晓雨”写清晨平原上细雨蒙蒙的清新,“半槐夏”点明此时正是槐树成荫的初夏;“汾上午风”描绘汾水之畔午间柔和的风,“初麦秋”则点出麦收将始的季节。两句通过“晓雨”“槐夏”“午风”“麦秋”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宁静清新的田园画面,烘托出归乡途中的惬意与生机。颈联“鸿雁要须翔集早,脊令无憾急难求”由景及情,融入深层祝福。“鸿雁”自古象征书信或归乡,诗人希望刘氏兄弟如鸿雁般早日抵达家乡;“脊令”即鹡鸰鸟,常用来比喻兄弟情谊,一句“无憾急难求”,既盼兄弟相聚无灾无难,也暗含对其兄弟和睦、生活顺遂的祈愿。尾联“欲因行李传家信,姑射山前是晋州”落到具体细节。“行李”指行装,诗人想托刘氏兄弟带家书回家,“姑射山前是晋州”则明确告知刘氏兄弟的目的地,看似平淡的叮嘱,却透露出对友人的关切与对家乡的牵挂,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庭坚《戏赠陈季张》

下一篇:宋·黄庭坚《书睢阳事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