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老藤截玉肪":阳山的老藤被截断,质地像玉脂一样温润,
"乌田翠竹避寒光":乌田的翠竹生长着,能避开清冷的光线。
# 乌田:一作乌孙。
"罗侯包赠室生白":罗侯把老藤、翠竹等包裹好赠送过来,屋里仿佛生出了光亮,
"明于机上之流黄":其色泽比织机上的黄色丝绢还要明亮。
"愧无征南虿尾手":惭愧没有像征南将军那样如虿尾般遒劲的笔法,
"为写黄门急就章":却也为你书写像黄门侍郎所写那样的《急就章》。
"罗侯相见无杂语":罗侯见面后没有说些杂乱的话语,
"苦问沩山有无句":执着地询问沩山禅师关于“有”与“无”的禅语。
"春草肥牛脱鼻绳":春天的草地上,肥牛挣脱了鼻绳,
"菰蒲野鸭还飞去":菰蒲丛中,野鸭扑棱棱飞走了。
"故将藤面乞伽陀":因此拿出藤纸求取佛经偈语,
"愿草惊蛇起风雨":希望笔下字迹像草书如惊蛇般灵动,能引发风雨之势。
"长诗脱纸落秋河":长诗从纸上倾泻而出,落入秋夜的银河,
"要知溪工下手处":要知晓这创作就像溪畔工匠施展技艺的关键所在。
"却将冰幅展似君":反而把洁白如冰的绢帛展开给你看,
"震旦花开第一祖":这绢上的作品如震旦国绽放的花朵,是开启先河的佳作。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赠答与艺文交流的七言古诗,借罗侯所赠的阳山老藤制成的纸、乌田翠竹等物品,以及“春草肥牛”“菰蒲野鸭”等自然景象,写出了友人之间因艺文往来而产生的情谊,也流露出对所赠之物的珍视。
2. 分段赏析
“阳山老藤截玉肪,乌田翠竹避寒光”,聚焦于自然事物。“阳山老藤”“乌田翠竹”点明事物及其生长之地,“截玉肪”以玉的温润质地比喻老藤,凸显其珍贵;“避寒光”则写出翠竹似乎能避开清冷光线的状态,赋予翠竹几分生机。这两句通过对老藤和翠竹的描写,既展现了自然之物的特质,又为下文写罗侯的馈赠做了铺垫。“罗侯包赠室生白,明于机上之流黄”,承接上文,转向罗侯的馈赠。“包赠”写出罗侯赠送物品的行为,“室生白”描绘出物品带来的光亮感,让居所因这馈赠而添了光彩;“明于机上之流黄”将所赠物品的色泽与织机上的黄色丝绢对比,突出其明亮。这两句既体现了罗侯的心意,也流露出对所赠物品的喜爱。“愧无征南虿尾手,为写黄门急就章”,抒发自身感受。“征南虿尾手”借典故指遒劲的笔法,“愧无”表达出自谦之意;“为写黄门急就章”则表明即便自感笔力不足,仍愿书写如《急就章》般的作品。这里的自谦中带着真诚,既体现了对书写之事的郑重,也暗含着对罗侯的回应。“罗侯相见无杂语,苦问沩山有无句”,这两句写与罗侯相见的情景。“无杂语”说明相见时没有无关的闲谈,“苦问”则写出罗侯执着询问沩山禅师“有无”禅语的状态。这既展现了罗侯对禅理的专注,也让两人的交往多了几分清雅的意趣,脱离了俗世的喧嚣。“春草肥牛脱鼻绳,菰蒲野鸭还飞去”,描绘自然景象。“春草”是春日常见景物,“肥牛脱鼻绳”写出牛儿挣脱束缚的自在;“菰蒲”是水边植物,“野鸭还飞去”展现出野鸭的灵动。这些景象充满生机与自由,或许暗含着对无拘无束状态的向往,为下文做了铺垫。“故将藤面乞伽陀,愿草惊蛇起风雨”,转向所求与期盼。“藤面”指藤纸,“乞伽陀”表明拿出藤纸求取佛经偈语的意图;“愿草惊蛇起风雨”以比喻的手法,希望书写的字迹如惊蛇般灵动,有引发风雨的气势。这既体现了对佛法与书法的追求,也传递出一种昂扬的兴致。“长诗脱纸落秋河,要知溪工下手处”,写创作的状态与感悟。“长诗脱纸落秋河”以秋河倾泻比喻长诗写成时的流畅,展现出创作的酣畅;“要知溪工下手处”则将创作比作溪畔工匠施展技艺,暗含着对创作关键的体悟。“却将冰幅展似君,震旦花开第一祖”,以行动与评价作结。“冰幅”形容绢帛洁白如冰,“展似君”是将作品展示给对方的举动;“震旦花开第一祖”以比喻夸赞作品,带着自信与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