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ǎo
shèng
zhǎng
lǎo
sòng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1
cāng
lóng
jiǎo
nán
cān
bǎo
shèng
chán
lín
quán
bǎo
yān
yuè
chàng
qīng
mián
xiào
chū
huáng
lóng
shǒu
yōng
ā
mǎo
jiān
chí
dāo
guǎ
dào
zhù
qián
yuè
hēi
chéng
fēng
gāo
fàng
huǒ
tiān
jiě
chī
zhāo
jué
lǎo
dān
shǐ
xīn
tián

译文

想要拔掉苍龙的角还算容易,但想要参透宝胜长老的禅机却非常困难。在山林泉石间饱尝了生活的枯涩,对着烟霭明月吟唱着清幽绵远的诗句。笑着摆脱了黄龙禅师的点化之手,慵懒地不去搀扶阿卯的肩膀。拿着刀欺负寡妇,偷盗佛像来铸造私钱。在月黑之夜翻越城墙,趁着风高之时放火焚烧。懂得嘲笑招觉老和尚,却担着屎污秽了自己的心田。

逐句剖析

"易拔苍龙角":想要拔掉苍龙的角还算容易,

"难参宝胜禅":但想要参透宝胜长老的禅机却非常困难。

"林泉饱枯涩":在山林泉石间饱尝了生活的枯涩,

"烟月唱清绵":对着烟霭明月吟唱着清幽绵远的诗句。

"笑出黄龙手":笑着摆脱了黄龙禅师的点化之手,

"慵扶阿卯肩":慵懒地不去搀扶阿卯的肩膀。

"持刀欺寡妇":拿着刀欺负寡妇,

"盗佛铸私钱":偷盗佛像来铸造私钱。

"月黑踰城夜":在月黑之夜翻越城墙,

# 踰:一作逾。

"风高放火天":趁着风高之时放火焚烧。

"解嗤招觉老":懂得嘲笑招觉老和尚,

"担屎污心田":却担着屎污秽了自己的心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戏答宝胜甫长老颂》是北宋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此诗以一种戏谑的方式展开,在与宝胜甫长老的互动中创作,表达了对参禅等问题的看法。前两句以对比引出主题,体现参禅艰难;第三、四句描绘自然生活,丰富意境;第五、六句展现诗人性格与态度;第七、八句营造荒诞氛围、讽刺不良现象;第九、十句强化荒诞感;结尾两句深化内涵、引发自我反思。整体体现出诗歌戏谑又具思考性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易拔苍龙角,难参宝胜禅”,通过“易”与“难”的强烈对比,引出主题。“苍龙角”象征着某种看似强大但实则可被克服的事物,而“宝胜禅”代表着高深的禅理。诗人用形象的比喻,表达出参禅的艰难,为全诗奠定了戏谑又带有思考的基调。“林泉饱枯涩,烟月唱清绵”,描绘了一种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状态。“林泉”代表着清幽的山林泉石,“饱枯涩”体现出在其中经历的艰辛和枯燥;“烟月”营造出一种朦胧、清幽的氛围,“唱清绵”则表现出诗人在这种环境下的吟诗抒怀,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意境。“笑出黄龙手,慵扶阿卯肩”,这两句诗中“笑出”体现出一种洒脱、不羁的态度,“黄龙手”可能象征着某种权威或点化;“慵扶”则表现出诗人的慵懒和对世俗事务的不屑。“阿卯”可能是特定的人物,此联通过具体的行为描写,展现出诗人独特的性格和生活态度。“持刀欺寡妇,盗佛铸私钱”,这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描绘出恶劣的行为。“持刀欺寡妇”是违背道德伦理的行为,“盗佛铸私钱”更是对宗教信仰的亵渎。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述,营造出荒诞的氛围,可能是对现实中某些不良现象的讽刺,也可能是为了增强诗歌的戏谑效果。“月黑踰城夜,风高放火天”,描绘了一个充满危险和刺激的场景。“月黑”“风高”是典型的环境描写,增添了紧张和神秘的氛围。“踰城夜”和“放火天”则进一步强调了行为的冒险性和破坏性,使诗歌的荒诞感达到高潮。“解嗤招觉老,担屎污心田”,这两句诗中“解嗤”表现出诗人的嘲笑和调侃,“招觉老”可能是另一位相关的僧人或人物。“担屎污心田”则以一种形象的说法,表达出虽然表面上嘲笑他人,但实际上自己也可能存在内心的污秽和不纯净,深化了诗歌的内涵和自我反思的意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庭坚《以十扇送徐天隐》

下一篇:宋·黄庭坚《叔父给事挽词十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