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善学问":陈君善于钻研学问,
"正色锄其骄":神色端庄,能戒除自身的傲气。
"束身居言前":他约束言行、谨言慎行,
"析理在意标":剖析事理时总能抓住核心要义。
"心随出处乐":心境随境遇的进退而安然自乐,
"性与寂寞超":性情超脱于世俗的寂寞。
"安安而雅雅":他安闲温和、文雅端方,
"不以行险徼":从不冒险求取名利。
# 徼:一作“徽”。
"王良驭骥子":如同王良驾驭千里马般从容,
"冉弱六辔调":六根缰绳调和得恰到好处。
"自吾与之游":自从我与他相交游,
"忘味如闻韶":便忘却了世俗滋味,如同聆听舜帝的《韶》乐般沉醉。
"志道斯近神":他立志追求大道,这份专注近乎与道合一,
"庄生说承蜩":正如庄子所说“粘蝉”的全神贯注。
"顾恐陈子止":只怕陈君就此停步不前,
"谁能中道要":谁能把握这“中道”的关键。
"我求一饭饱":我只求一顿饭吃饱果腹,
"黄绶强折腰":却被迫系着官印、违心地弯腰折腰。
"取舍不由己":取舍不能由自己做主,
"悲哉马衔镳":悲叹如马儿被衔镳束缚般身不由己。
"长啸天地间":我在天地间长啸抒怀,
"搔首独无聊":独自搔首,只觉无聊烦闷。
"雅约青山云":曾与你相约共隐青山云间,
"伊人与逍遥":你我定能逍遥自在。
"有如渝此盟":若违背这一盟誓,
"白日尚昭昭":即便白日朗朗,也难掩心中的愧疚。
"平时多英豪":平日里多少英雄豪杰,
"楚楚在本朝":在本朝光彩夺目。
"吾徒固长物":我们这些人本是世间的“多余之物”,
"分当老箪瓢":只合该终老于“一箪食、一瓢饮”的简朴生活。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赠友诗,介绍了诗人与友人陈公益的交往及各自的人生状态。全诗传递了对友人的钦佩、对自身处境的怅惘,以及对淡泊生活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用典:“王良驭骥子,冉弱六辔调”句,巧用“王良驭骥”典故,王良是汉代著名御手,曾为赵简子驾车,六辔(马的缰绳)调和,驾驭技艺高超;诗中以王良喻陈公益,赞其才德出众,处理事务如驭骥般从容稳健。
3. 分段赏析
“陈子善学问,正色锄其骄”,直接点明陈公益擅长学问且能克制骄傲,“正色锄骄”以比喻手法,生动写出友人治学严谨、品性端正的特点。“束身居言前,析理在意标”进一步刻画友人言行:立身谨慎于言语之前,分析道理能抓住核心,展现其言行一致、善思善辨的形象。“心随出处乐,性与寂寞超”写友人无论出仕还是隐居都能随心而乐,性情超脱于寂寞之外;“安安而雅雅,不以行险徼”则赞其处世安稳文雅,不做冒险求利之事,两句共同勾勒出友人淡泊豁达、坚守本心的品格。“王良驭骥子,冉弱六辔调”用“王良驾良马”的典故,比喻陈公益如良御般能自我约束、行事有度;“自吾与之游,忘味如闻韶”化用“闻韶忘味”的典故,写出与友人交往时的愉悦与收获,仿佛聆听雅乐般沉浸其中,足见对友人的推崇。“志道斯近神,庄生说承蜩”借庄子“承蜩”的典故,赞友人追求大道时专注投入、近乎神境;“顾恐陈子止,谁能中道要”则流露担忧,怕友人中途停止求索,无人能领悟治学、处世的关键,暗含对友人继续精进的期许。“我求一饭饱,黄绶强折腰”转而写自身:为求温饱,挂着低级官吏的印绶勉强屈身官场,“强折腰”直白道出内心的不甘。“取舍不由己,悲哉马衔镳”以“马被缰绳束缚”比喻自己被官场牵制、身不由己,悲叹之情溢于言表。“长啸天地间,搔首独无聊”刻画失意情态:在天地间长啸抒愤,却只能独自搔首,满是无所适从的烦闷;“雅约青山云,伊人与逍遥”则生出向往,想与友人相约归隐青山,共赏白云,追寻自在逍遥,暗含对官场的厌倦与对淡泊生活的渴望。“有如渝此盟,白日尚昭昭”以“白日昭昭”起誓,强调归隐之约的郑重,显露出对这份期许的珍视;“平时多英豪,楚楚在本朝”看似赞当朝有众多杰出人才,实则为下文自况铺垫。结尾“吾徒固长物,分当老箪瓢”收束自身感慨:自认本是多余之人,理应如颜回般安于“箪食瓢饮”的清贫生活,既暗含对官场的疏离,也以自嘲的方式强化了对淡泊本心的坚守,与开篇赞美友人的品格形成呼应。
下一篇:宋·黄庭坚《赠高子勉四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