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岳云":寄怀于山岳间的云霭,
"安九夏":安然共度这悠长的夏日。
"无间绿":绿意绵延无有间隙,
"实潇洒":这般景致实在洒脱自在。
"碧溪头":在那碧溪的源头,
"古松下":古松的荫蔽下。
"卧盘陀":躺卧于盘曲的石上,
"昼复夜":从白昼到星夜。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三言体裁诗,也是一首隐逸题材诗。全诗以简练的三言短句,描绘了夏日里隐逸山林的闲适图景,传递出对自然之趣的沉醉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拟人:“寄岳云”的拟人手法,将自然人格化,使山云成为诗人的精神知己,这种拟人化的表达,打破了人与自然的界限,赋予山云以“倾听者”的灵性。动作描写:“卧盘陀”的动作描写以日常细节具象化隐逸生活,勾勒出隐士的日常。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3. 分段赏析
“寄岳云”,“寄”字将诗人的身影轻系于山间云霭,“岳云”点明山居环境。二字组合如一幅淡墨小品:人如云絮般自在,与山云相倚,未言“隐”而隐意自现,勾勒出超脱尘俗的初步轮廓。“安九夏”,“安”字沉稳,写诗人安心浸润于夏日时光;“九夏”代指漫长炎夏,以时间跨度强化“安”的状态。两句承接上句,从空间的“寄”转向时间的“安”,铺垫出从容的生活节奏。“无间绿”,“无间”形容绿色铺展无遗,草木繁茂得没有缝隙;“绿”是视觉核心,浓翠欲滴的山色扑面而来。此句用色彩渲染生机,既写自然之茂盛,也暗合诗人内心的饱满,景中藏情。“实潇洒”,“实”字斩钉截铁,强调“潇洒”非虚饰;“潇洒”直抒胸臆,点破诗人身处此景的心境。前句“无间绿”是景之酣畅,此句“实潇洒”是人之畅快,景情交融,完成从“境”到“意”的转换。“碧溪头”,“碧”字亮如翡翠,写溪水清澈澄明;“溪头”限定位置,溪岸边的具体场景让画面更立体。二字组合如镜头推进,从远方的山云转向近处的溪畔,为后文“卧”字铺设具体的活动空间。“古松下”,“古”字添沧桑感,松枝虬曲的老松自带岁月厚重;“松下”与“溪头”形成空间对仗,一溪一松,一低一高,勾勒出山居环境的层次。两句以“碧”“古”着色,“溪头”“松下”定位,共构静谧幽美的山居图。“卧盘陀”,“卧”字最见性情,诗人随意躺卧,无拘无束;“盘陀”本指石块凹凸不平,此处形容诗人随形就势的躺卧姿态,更添自然随性。动作描写极生动,“卧”字将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如石与山、云与天的契合。“昼复夜”,“昼”与“夜”纵向延伸时间,“复”字强调循环不断。诗人从白天到夜晚都沉浸于此景,时间的延续性强化了“卧”的状态,暗写对山居生活的沉醉。末句收束全诗,以“昼夜不息”的日常,定格超脱世俗的生命状态。
下一篇:宋·黄庭坚《谢王子予送橄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