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形圜似阮家盆":江水环绕的形态,像阮咸家中的酒盆那样圆转,
"山势岑如北海樽":山势高峻,又如孔融的酒杯般巍峨耸立。
"户有浮蛆春盎盎":家家户户酿着的酒,泛起细密的酒渣,春意般饱满浓郁,
"双松一路醉乡门":一路苍松相伴,引着人走向那沉醉忘忧的乡关。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酒抒怀诗,描绘了如酒盆般曲折的江水、似酒樽般高耸的山势,以及门前浮沫翻涌的春酒和一路松影相伴的醉乡之门,体现了酒与自然相融、醉意随景而生的酣畅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纵酒忘忧、逍遥醉乡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2. 写作手法
用典:“江形圜似阮家盆”一句巧用典故,“阮家盆”典出《世说新语》阮氏家族“以大瓮盛酒”的典故,指魏晋名士阮籍家中盛酒的盆。诗人通过这一典故,将自然之景与饮酒意象巧妙结合,赋予江水以酒的灵性与醉意,为全诗奠定洒脱不羁的基调。比喻:“山势岑如北海樽”把起伏山峦喻为倾斜酒樽,形成宏大的酒器意象群。既写出山峦的巍峨之态,又暗含“山中有酒”的豪情想象,与首句共同构建出山水如酒、天地皆醉的奇幻意境。意象组合:将阮家盆、北海樽、浮蛆、醉乡合在一起,形成一条主题链。通过松树夹道的实景与“醉乡”虚境结合,创造超越现实的意境,加深了层次感。
3. 分段赏析
首句:“江形圜似阮家盆”此句以比喻开篇,将蜿蜒的江水比作“阮家盆”。“阮家盆”指魏晋名士阮籍家中盛酒的盆,暗喻江水如酒器般充盈流动。诗人通过这一联想,将自然之景与饮酒意象巧妙结合,赋予江水以酒的灵性与醉意,为全诗奠定洒脱不羁的基调。次句:“山势岑如北海樽”此句继续以酒器喻山水,“北海樽”指向东汉名士孔融,因其曾为北海相且好客饮酒,故称“北海樽”。诗人形容山势高峻如盛满美酒的巨樽,既写出山峦的巍峨之态,又暗含“山中有酒”的豪情想象,与首句共同构建出山水如酒、天地皆醉的奇幻意境。第三句:“户有浮蛆春盎盎”此句集中人间烟火,写民居中酒瓮飘香的场景。“浮蛆”指酒面浮起的泡沫,因形似蛆虫而得名(古人对发酵现象的趣味比喻);“春盎盎”形容春天气息浓郁,酒香四溢。此句通过“浮蛆”“春盎盎”的细节描写,将抽象的酒意转化为可感的春日生活画面,传递出醇厚温馨的人间烟火气。末句:“双松一路醉乡门”此句以景结情,写醉归之路。“双松”既是实景,又象征高洁品格;“醉乡门”则化用“醉乡”典故(指饮酒后超脱尘世的境界)。诗人漫步于双松夹道的小路,仿佛推开“醉乡”之门,将山水之醉、酒瓮之香与精神之醉融为一体,余韵悠长。
上一篇:宋·黄庭坚《次韵杜仲观二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