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jìn
jué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1
rùn
hòu
yáng
huí
méng
méng
xiǎo
àn
lóu
tái
liǔ
tiáo
jiá
nòng
yán
biàn
便
kǒng
lián
shuāng
yàn
lái

译文

闰月过后,虽是腊月,却已春意盎然,濛濛细雨中,远处的楼台若隐若现。柳条和榆荚都开始泛出春天的颜色,雨过天晴后,恐怕双燕该飞进帘子里了吧。

逐句剖析

"闰后阳和腊里回":闰月过后,虽是腊月,却已春意盎然,

# 腊:原为岁末祭名。《艺文类聚》卷五引《风俗通》曰:“因腊取兽,祭先祖也。”《汉旧仪》曰:“腊者报诸鬼神,古圣贤有功于民者也。”汉以后行夏历,以十二月为终,故称腊月。,阳和:春天暖和之气,春属阳,故称阳和。,闰后:闰月过后。

"濛濛小雨暗楼台":濛濛细雨中,远处的楼台若隐若现。

# 濛濛:迷茫貌。

"柳条榆荚弄颜色":柳条和榆荚都开始泛出春天的颜色,

# 柳条榆荚弄颜色:韩愈《晚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榆荚,即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条间生荚,继而呈白色,随风飘落。

"便恐入帘双燕来":雨过天晴后,恐怕双燕该飞进帘子里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近四绝句(其一)》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中的第一首。此诗前两句写闰月过后,腊月里阳气渐回,濛濛细雨使楼台笼罩在朦胧之中;后两句聚焦柳条榆荚萌发新色,想象双燕即将入帘的情景。全诗以自然明快的笔触,勾勒出初春时节万物初醒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春日将至的期待与喜爱,画面清新,意境灵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组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十二月,彼时黄庭坚正任职汝州叶县尉。新春的脚步渐近,大地万物开始萌动复苏。诗人登上亭台楼阁,极目远眺,满城银装素裹的雪景尽收眼底,内心满是畅快,随即挥笔写下这组诗。本诗是其中第一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景的七言绝句。诗歌描绘了腊月里阳气回暖、细雨迷蒙的景象,通过柳条榆荚萌芽、双燕将至的细节,展现了初春时节万物复苏的生机,抒发了对春天临近的欣喜之情。

2. 写作手法

拟人:“柳条榆荚弄颜色”一句中,一个“弄”字,将柳条与榆荚赋予了人的情感与动作,它们仿佛在精心地装扮自己,向人们展示春天的到来,这样写形象生动,画面活泼而不失清新。

3. 分段赏析

“闰后阳和腊里回”一句,点明了时间背景。“闰后”即闰月之后,熙宁二年(1069)闰十一月,闰月过后,虽仍处腊月,但“阳和”之气却已提前降临人间。“阳和”指春天暖和之气,春属阳,故而得名。这一表述打破了人们对腊月严寒的常规认知,给人一种春寒料峭中,春之生机已悄然萌动的感觉,为全诗奠定了春意渐浓的基调。“濛濛小雨暗楼台”描写了眼前的朦胧之景。细雨如丝,纷纷扬扬地飘落,如一层薄纱笼罩着大地,远处的楼台在这濛濛细雨中若隐若现,变得模糊不清,给人一种朦胧美。“暗”字生动地写出了细雨使得楼台的轮廓不再清晰,光线也因此变得暗淡,渲染出一种静谧、清幽的氛围,同时也从侧面烘托出春之气息在雨中弥漫,为下文描绘春天的具体物象做了铺垫。“柳条榆荚弄颜色”,一个“弄”字堪称神来之笔,它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柳条与榆荚赋予了人的情感与动作。此时,柳条开始抽绿,榆荚也逐渐泛出色彩,仿佛它们在精心地装扮自己,向人们展示春天的到来。这个“弄”字,有若有若无、闪烁不定的意味,用于生意初萌的柳条榆荚,准确而生动,不禁让人联想到韩愈《晚春》中“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不过这里黄庭坚着重刻画的是柳条榆荚在春天初临时,呈现出的生机与活力,展现出春天万物复苏、竞相争艳的景象。“便恐入帘双燕来”一句,诗人由眼前的柳条榆荚之景,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他想到,随着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雨过天晴之后,那象征着春天的双燕恐怕就要飞进屋内的帘子里了。“便恐”二字,是揣测语气,犹“相将见”之意,透露出诗人对春天急切盼望的心理,他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之情溢于言表,同时也从侧面表现出春天的气息已十分浓郁,让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双燕归来的画面,进一步渲染了春之将至的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四首诗饶有唐韵。清新流丽,情韵悠扬。与黄氏后来的那些以苍劲朴老、思理隽永的成熟期绝句风格确乎不同。说这四首诗是“唐风”而非典型的“宋调”,主要标志是不避常境常语。宋人认为中晚以降,诗体近圆熟,并且仅是露写物象之美而缺少思理和义味,所以追求与意理同生、独出迥异的诗境,而对于历来诗人作熟了的那些诗中熟境如春夏秋冬之咏、体物缘情之格则多所扬弃。《春近》四绝却是典型的熟习之题。其中如雨、雪、梅、柳,都是习常的形象。诗中寄托之意少,咏物之意多。从句法章法来看,也不同于黄氏绝句常见的奇拗、朴老的句法,不用“草蛇灰绳”式的章法,而是用纯熟平易的体格。起承转合,俱合常调。

不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志熙《活法为诗:江西诗派精品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庭坚《戏咏猩猩毛笔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黄庭坚《和仲谋夜中有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