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n
shā
·
·
fēi
què
tái
qián
yùn
cuì
é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1
fēi
què
tái
qián
yùn
cuì
é
qiān
jīn
xīn
mǎi
qīng
luó
zuì
nán
wèi
qíng
duō
chù
lèi
hén
liú
zuì
xiù
chūn
chóu
jìn
héng
yuǎn
shān
jìn
chéng

译文

飞鹊台前,女子描画着翠色的眉妆。刚用重金梳理成绛仙那样的螺形发髻。最难以称心如意的,终究是这太多太浓的情意。几处泪痕,还留在醉酒时穿着的衣袖上,一整个春天的愁绪都流露在眼波里。远山渐渐舒展,那份心绪却难以用歌声唱出。

逐句剖析

"飞鹊台前晕翠蛾":飞鹊台前,女子描画着翠色的眉妆。

"千金新买帝青螺":刚用重金梳理成绛仙那样的螺形发髻。

"最难如意为情多":最难以称心如意的,终究是这太多太浓的情意。

"几处泪痕留醉袖":几处泪痕,还留在醉酒时穿着的衣袖上,

"一春愁思近横波":一整个春天的愁绪都流露在眼波里。

"远山低尽不成歌":远山渐渐舒展,那份心绪却难以用歌声唱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浣溪沙·飞鹊台前晕翠蛾》是北宋词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婉约词,以女子情思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意象和含蓄的语言抒写内心愁绪。上片开篇以“飞鹊台”“晕翠蛾”“帝青螺”等精巧物象,描绘女子精心梳妆的场景,暗喻对美好情感的期待;“最难如意为情多”直抒胸臆,点明情路多舛的无奈,深化主题。下片“泪痕留醉袖”“愁思近横波”以泪痕、醉态、眼波等细节,融情于景,生动刻画女子因春愁而潸然泪下的形象;“远山低尽不成歌”收束全词,以远山低垂的苍茫景象隐喻愁绪难遣、歌不成声的悲凉心境,余韵悠长。全词语言凝练,善用比喻(如“横波”喻眼波)与借景抒情(如“远山”烘托愁思),结构上由外至内逐层深入情感内核,体现黄庭坚词作婉约深挚的一面。此词虽未直接言明身世之感,却通过女性视角含蓄折射出人生失意的普遍怅惘,展现了宋代婉约词的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飞鹊台前晕翠蛾。千金新买帝青螺”​​此联描绘一位女子的精心妆扮。“飞鹊台”似指精美的梳妆台(或借典故烘托),女子正在台前画眉。“晕翠蛾”生动写出她用螺黛晕染描画蛾眉的过程,一个“晕”字展现了画眉的细致动作和眉色柔和朦胧的美感。她新买到了极其昂贵的“帝青螺”,可见其用心与不惜代价。这两句通过对梳妆用具和贵重材料的描绘,展现了女子的华丽妆容。“最难如意为情多”​​这一句是词作核心情感的第一次直接抒发。虽然拥有华丽的妆容和昂贵的饰品,但词中主人公(女子)感叹最难如愿以偿的是内心的“情”太深重、太丰富。直指情感世界带来的深刻烦恼与不如意。由外表的华美转入内心世界的愁苦,形成对比。下片:描绘愁情带来的外在表现与内在状态。“几处泪痕留醉袖”可见她曾不止一次醉酒落泪,泪痕沾湿了衣袖。“醉”暗示其想借酒消愁。“一春愁思近横波”“一春愁思”表明她的忧愁贯穿了整个春天,绵长而深重。“近横波”形容这满心的愁思仿佛已逼近、充盈于她那流转的眼波之中,眼波本应含情,此刻却盛满了愁意。这两句通过泪痕、醉态、眼波等具体可感的意象,以及“几处”“一春”的意象,形象呈现了主人公挥之不去的深切忧愁。“远山低尽不成歌”​​结尾句意境深远,以景结情。“远山”既可指窗外遥遥望去的山峦,也可呼应上阕“翠蛾”,暗指那如远山的秀眉。“低尽”描绘远山低垂之态,也暗含忧愁压抑、精神不振之意。“不成歌”表明她心绪如此低落哀伤,以至于无法唱出欢愉的歌。这最后一句将外在景物(远山低垂)与人物心境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沉寂、感伤的氛围,使无边的愁绪绵延不尽。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庭坚《杜似吟院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黄庭坚《送晁道夫叔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