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公文章如虎豹":你祖父谢公的文章气势有如虎豹,
# 谢公:指公定祖父谢绛(希深),杨亿曾将其文句书于扇,称“此文中虎也”(欧阳修《归田录》)。
"至今斑斑在儿孙":这种气势至今还可以在你们这些子孙的文章中看到。
"竟陵主簿极多闻":竟陵主簿谢公定你见多识广,
"万事不理专讨论":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研究讨论学问。
"涧松无心古须鬣":涧底的松树虽无心炫耀,
# 鬣:松针,言如马形。
"天球不瑑中粹温":未雕琢的天球内含温润玉质。
# 粹温:纯粹温润。,天球:玉名,见《尚书·顾命》,孔颖达疏引郑玄说:“天球,州所重之玉,色如天者,皆現,未见琢治。”
"落笔尘沙百马奔":落笔如尘沙飞扬百马驰骋,
"剧谈风霆九河翻":谈吐似风雷激荡九河翻涌。
# 九河:黄河的众多支流。,剧谈:疾言,畅谈。
"胸中恢疏无怨恩":心胸豁达不记恩怨,
"当官持廉庭不烦":为官清廉家事不扰公堂。
# 庭不烦:为政清静,法令简要。庭:文集、蒋刻本、明大全本、山谷集、陈刻本作且。
"吏民欺公亦可忍":属民欺瞒尚可宽容,
"慎勿惊鱼使水浑":但莫惊扰游鱼搅浑池水。
"汉滨耆旧今谁存":汉水畔的老成之士今已凋零,
# 耆旧:有威望的长者。,汉滨:汉水之滨。竟陵在汉水之北。
"驷马高盖徒纷纷":显贵车马徒然往来纷扰。
# 驷马高盖:代指高官显宦。盖,车篷,此代指车。
"安知四海习凿齿":怎知天下无如习凿齿之才,
"拄笏看度南山云":他正拄笏观云悠然渡南山。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送别诗。为送妻弟谢公定赴任竟陵主簿而作,先渲染铺垫,再赞其气质才华,又劝勉勉期望他为官清廉、心胸开阔,最后热情鼓励,借对妻弟的赞誉、劝勉与期许,传递深厚情谊。
2. 写作手法
比喻:“落笔尘沙百马奔,刻谈风霆九河翻”,用“百马奔”比喻落笔时文思如尘沙中百马奔腾的磅礴气势,“九河翻”夸张地表现剧谈时如风暴掀动九河般的震撼,展现谢公定才华横溢。夸张:“落笔尘沙百马奔,剧谈风霆九河翻”,以“百马奔”夸张写其文笔如群马驰骋、气势磅礴;“九河翻”夸张状其谈吐似风雷卷河,突出才思敏捷、谈吐雄健。对比:以“驷马高盖徒纷纷”描绘世人追名逐利的纷扰之态,与谢公定“拄笏看度南山云”的淡泊闲适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其超脱世俗的襟怀。照应:开篇“谢公文章如虎豹,至今斑斑在儿孙”叙其家世文章渊源,与后文“落笔尘沙百马奔”等展现的才华相照应,前文铺垫为后文写其才学做支撑,使人物形象塑造更连贯。想象:“落笔尘沙百马奔,刻谈风霆九河翻”,突破现实场景限制,想象文思奔涌如百马驰骋、谈吐激昂似九河翻腾,以奇特想象凸显谢公定才华。
3. 分段赏析
开篇四句,通过渲染谢公定的家世文章渊源,勾连家族文采传承,为塑造其形象奠定基础;接下来四句,先以“涧松”“天球”等静态美好事物作比,赞誉谢公定文雅纯静、品格高洁,又以“落笔尘沙百马奔,刻谈风霆九河翻”的夸张动态描写,凸显其文笔豪迈、谈吐雄健,巧妙地将静物喻品格、动景描才华相结合;“胸中”四句是黄庭坚对谢公定的劝勉之语,叮嘱他要心胸豁达、廉洁简政、克制容人,质朴言语饱含深情;最后四句以热情鼓励收尾,用竟陵官员与谢公定对比,借习凿齿类比切题且呼应全篇,“拄笏看度南山云”一句意境开阔,令人回味无穷。诗中“落笔尘沙百马奔,剧谈风霆九河翻”,以“百马奔”“九河翻”的动感比喻,生动展现谢公定才华横溢、谈吐不凡的形象;“慎勿惊鱼使水浑”一句,寄寓着黄庭坚对谢公定治理地方、与民休息的殷切期望;“驷马高盖徒纷纷”与“拄笏看度南山云”形成鲜明对比,凸显谢公定淡泊名利、秉承先贤遗风的品格。
上一篇:宋·黄庭坚《息暑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