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ìng
jīng
jiāng
tíng
shì
shí
shǒu
sān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1
jìn
zhōng
bàn
dìng
tiān
xià
rén
fēng
chè
xiū
mén
shí
fēn
zhěng
dùn
qián
kūn
liǎo
guī
lái
dào
gèng
zūn

译文

深夜里,朝廷定下了天下大计,仁风义气传遍了宫门。等到天下彻底安定,君王归来时,他的道义将更加尊崇。

逐句剖析

"禁中夜半定天下":深夜里,朝廷定下了天下大计,

"仁风义气彻修门":仁风义气传遍了宫门。

"十分整顿乾坤了":等到天下彻底安定,

"复辟归来道更尊":君王归来时,他的道义将更加尊崇。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其三)》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作品以病中视角记录时局变迁,通过典故暗喻宫廷政局动荡,既展现了对仁政理想的推崇,也暗含对权力更迭的复杂感慨。诗中既勾勒出政治变革的宏大场景,又透露出文人对道义与功业的深层思考,语言凝练而意蕴深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其三》乃黄庭坚晚年力作。元符三年(1100年)五月,宋徽宗登基后推行新政,旧党人士相继获赦召回。黄庭坚于新君即位当月便收到复官诏令,却因种种缘由迟至十二月方离戎州,途中辗转流连,至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四月方抵荆南(今湖北江陵),暂居沙市静候朝廷调令。这组诗正是他羁留荆江亭待命期间,病体初愈时触景生情、感时伤世之作,字里行间既饱含对时局变幻的深沉观照,亦透露出晚年漂泊的苍凉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政治抒怀诗。诗歌通过“禁中夜半定天下”等典故暗喻宫廷政局变迁,勾勒出政治变革的宏大场景,表达了黄庭坚晚年对道义与功业的深层思考。

2. 分段赏析

“禁中夜半定天下”此句以宫廷政变场景切入,暗指宋哲宗驾崩后向太后连夜拥立徽宗的史实。深夜禁宫的封闭空间与“定天下”的宏大叙事形成反差,既凸显权力更迭的隐秘性,又暗示新政权的合法性建构始于非常手段。黄庭坚借古喻今,将东汉向太后定策拥立汉安帝的典故融入现实政治语境,表达对稳定政局的期待。“仁风义气彻修门”中“仁风”与“义气”构成道德双璧,象征新政以儒家伦理为根基。“彻修门”既指仁政泽被都城临安,又暗含涤荡奸佞、恢复正统的诉求。此句通过空间延展的意象,将抽象的政治理想具象化为弥漫天下的道德清风,呼应北宋士大夫“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十分整顿乾坤了”中“整顿乾坤”直指拨乱反正的政治抱负,“十分”以绝对化表述强化决心。此句既是对前两句政局变革的总结,又为末句铺垫逻辑链条。黄庭坚以炼字手法突出变革,暗含对元祐党争后政治生态的批判,呼应其诗中常见的“欲为君王师”的济世情怀。“复辟归来道更尊”“复辟”明指徽宗复位,暗含对旧制重建的肯定。“道更尊”将政治秩序与儒家道统相勾连,形成政教合一的理想图景。末句以动态过程收束全篇,体现黄庭坚对“文治天下”的深层认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庭坚《观化十五首其一》

下一篇:宋·黄庭坚《次韵答马中玉三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