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uàn
zàn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1
wěi
wàn
zhī
xiān
gòng
jiǔ
guān
ér
tiān
áo
juàn
fēi
ér
guī
zhǐ
shěn
rén
shēng
zhī
jiē
láo
shí
běi
shān
zhī
wēi
jué
hán
jiāng
nán
zhī
luò
máo
ān
néng
zuò
zhōng
zhī
nìng
wéi
luò
zhī
páo

译文

(仙鹤)像万里奔驰的神骏,冲破九天关隘在高空翱翔。也会因倦飞而归巢栖息,何况人生的奔波辛劳(更令人慨叹)。饿了就采食北山的薇蕨,冷了就收集江南的禽羽御寒。怎能做河水中随波逐流的木筏,宁愿做篱笆边系着的葫芦(坚守本真)。

逐句剖析

"伟万里之仙骥":(仙鹤)像万里奔驰的神骏,

"羾九关而天翱":冲破九天关隘在高空翱翔。

"亦倦飞而归止":也会因倦飞而归巢栖息,

"矧人生之嗟劳":何况人生的奔波辛劳(更令人慨叹)。

"饥食北山之薇蕨":饿了就采食北山的薇蕨,

"寒缉江南之落毛":冷了就收集江南的禽羽御寒。

"安能作河中之桴木":怎能做河水中随波逐流的木筏,

"宁为篱落之系匏":宁愿做篱笆边系着的葫芦(坚守本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倦鹤图赞》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创作的杂言诗,收录于《宋词大典》卷454。开篇将仙鹤比作能翱翔万里、直破九天之门的神骏,展现其非凡的凌云志向与豪迈气势,令人联想到壮志满怀、积极进取之人。又以“亦倦飞而归止,矧人生之嗟劳”暗寓人生劳顿之叹。“饥食北山之薇蕨”等句显归隐之愿,结尾的反问,强化了坚守本心的精神追求。整首诗借鹤言志,将人生感悟与精神追求巧妙融入对鹤的描绘之中,意蕴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据清代文献,该诗为苏轼画石、李公麟补鹤的合作画卷题赞。北宋元祐间,黄庭坚在京任职,与苏轼、李公麟等雅集频繁,诗中“倦飞而归止”既写画中鹤姿,亦含宦海浮沉之慨。创作于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其遭贬前,恰是政治抱负与人生理想激烈碰撞之时。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杂言诗,也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仙鹤先翱翔九天的雄姿,后倦飞归止的情态,及以薇蕨为食、缉落毛御寒的生活。表达了对人生劳顿的感慨,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坚守本心、不随波逐流的追求。

2. 写作手法

意象组合:“伟万里之仙骥,羾九关而天翱”句以“万里”“九关”的空间意象,塑造仙鹤冲破束缚、翱翔九天的雄姿,象征对高远理想的追求;“亦倦飞而归止,矧人生之嗟劳”句以“归”的动作意象,转向收敛与沉静,暗合人生从进取到倦怠的心境转变。这种意象组合既绘出仙鹤的形与神,更托出诗人从追慕理想、感慨劳顿到向往归隐。虚实相生:“羾九关而天翱”句中“九关”既实指天门九重,又隐喻仕途险阻;“寒缉江南之落毛”句中“落毛”既可实指鹤羽,又暗含“风尘仆仆”之意。虚实相济,让物象与心境浑然一体。反问:“安能作河中之桴木”句诗人以“安能”(怎能)反问,并非疑问,而是明确否定,反问比直接陈述更有力量,强化了坚守本心的精神追求。用典:“宁为篱落之系匏”中的“系匏”运用了引用典故的手法,典出《论语・阳货》。《论语・阳货》中记载,“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运用这一典故,以“系匏”自比,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宁愿做篱笆旁被系挂的匏瓜,也就是甘愿过隐居生活,也不愿追求功名利禄的思想情感。承上启下:“亦倦飞而归止”中,承接了前文“倦”的合理性,而“归止”则是“亦”所引出的具体选择,这种承上启下,本质是通过“语义呼应”实现“结构勾连”,通过“同类关联”实现“情感递进”,让句子自然衔接。

3. 分段赏析

“伟万里之仙骥,羾九关而天翱。”此句以“仙骥”喻鹤,开篇便赋予其非凡气度。“万里”言空间之阔,“九关”(传说中天门的九重关卡)点出其翱翔之高,“天翱”尽显自由不羁之态。寥寥十字,既绘出鹤冲破束缚、直上云霄的雄姿,亦暗喻诗人早年胸怀壮志、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藏着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亦倦飞而归止,矧人生之嗟劳。”笔锋陡转,从鹤的“天翱”转入“倦飞”。仙鹤纵有凌云之力,终有倦怠归巢之时;“矧”(何况)字由鹤及人,点出人生奔波劳顿更甚,道尽对宦海沉浮、世事无常的疲惫感。此句以鹤之倦写人之劳,将自然意象与人生感慨无缝衔接,暗含对过往进取心态的反思。“饥食北山之薇蕨,寒缉江南之落毛。”转向鹤的归隐生活,饿了采食北山的薇蕨(隐士常用的野菜),冷了拾取江南的禽羽御寒。“北山”“江南”勾勒出远离尘嚣的清幽之境,“薇蕨”“落毛”则显简朴自足。这既是对画中鹤栖息状态的写实,更是诗人对淡泊归隐生活的向往,藏着对功名利禄的疏离。“安能作河中之桴木,宁为篱落之系匏。”以强烈的选择句式收尾,“安能”(怎能)斥责随波逐流的“河中之桴木”(漂浮无依的木筏),“宁为”(宁愿做)坚守本真的“篱落之系匏”(系在篱边的葫芦,虽静止却有根基)。此句以物明志,旗帜鲜明地表达了拒绝同流合污、坚守人格独立的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庭坚《和外舅夙兴三首其一》

下一篇:宋·黄庭坚《观化十五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