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君以蒲城桑落之酒":请你喝蒲城产的桑落美酒,
# 桑落之酒:蒲城所产的名酒。《水经注》说蒲城民刘白堕,擅酿酒,在桑落时酒开始酿。后世因以其时酿的酒名桑落。,蒲城:即蒲坂,今山西永济县。
"泛君以湘累秋菊之英":再在酒杯里浮上几片屈原曾经吃过的菊花。
# 秋菊之英:菊花。《离骚》有“夕餐秋菊之落英”句。,湘累:屈原自沉于湘地之水,非罪而死称累,后世因称屈原为湘累。
"赠君以黟川点漆之墨":送给你黟川出产的亮黑如漆的名墨,
# 点漆:指上等好墨。萧子良《答王僧虔书》:“仲将之墨,一点如漆。”,黟川:汉县名,即今安徽歙县,以产墨出名。
"送君以阳关堕泪之声":又送上曲凄凉动情的阳关曲催人泪下。
# 阳关:指王维所作《阳关曲》,一名《送元二使安西》,后人谱以乐,用作送别曲。
"酒浇胸次之磊块":美酒使你胸中郁塞的磊块尽化,
# 磊块:胸中郁结与不平。《世说新语任诞》有阮籍胸中磊块,故须酒浇之语。,次:文集、山谷集作中。
"菊制短世之颓龄":秋菊使你停止衰老寿数无涯。
# 颓龄:衰老之年。陶渊明《九日闲居》:“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短世:短暂的人生。,制:制止,延缓。
"墨以传万古文章之印":名墨让你写下流传万古的佳作,
# 印:痕迹。,万:文集、山谷集作千。
"歌以写一家兄弟之情":歌曲使你感受到兄弟间情义无价。
"江山千里俱头白":我们都已头发斑白流落天涯,
# 头白:文集作头将,山谷集作头俱。,千:文集、山谷集作万。
"骨肉十年终眼青":十年来骨肉情谊,青眼相加。
# 终眼青:终眼:文集、山谷集作眼终。眼青:即青眼,有好感,相契合。《晋书·阮籍传》云,阮籍不拘礼法,凡俗士来访,以白眼对之,嵇康来,大悦,乃对以青眼。
"连床夜语鸡戒晓":今天我们睡在一起彻夜长谈,不觉鸡已报晓,
# 连床夜语:状亲密相处情景。
"书囊无底谈未了":你满腹诗书,口若悬河,说个不了。
"有功翰墨乃如此":学问精进到了这个地步,
"何恨远别音书少":怎能为远别后音书难通抱恨怨恼。
"炊沙作縻终不饱":把沙石炒热终究不能当饭谋求一饱,
# 炊沙作縻:炒沙成粥,比喻不可能的事。《楞严经》:“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成其饭,经百千劫,只名热砂。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故。”炊:一作炒。
"镂冰文章费工巧":在冰块上雕花只是白白地追求工巧。
# 镂冰文章:在冰上雕镂,喻劳而无功。语出《盐铁论·殊路》:“内无其质而外学其文,虽有贤师良友,若画脂镂冰,费日损功。”章:文集作字。镂:一作缕。
"要须心地收汗马":请你收敛心神沉潜道义,
# 心地收汗马:指内心有实在的收获。黄庭坚在《与王子予书》中曾说:“想以道义敌纷华之兵,战胜久矣。古人云:并敌一向,千里杀将。要须心地收汗马之功,读书乃有味。”
"孔孟行世日杲杲":定能体会出孔孟学术的精要。
# 日杲杲:如红日一般光亮。日:一作目。
"有弟有弟力持家":你有弟弟能够勤俭持家,
"妇能养姑供珍鲑":妻子又贤惠孝敬婆婆从不怠懈。
# 珍鲑:对鱼菜美称。
"儿大诗礼女丝麻":儿子长大了能读诗书,女儿能干勤纺丝麻,
# 丝:礼各本作书,丝文集、山谷集校:一作桑。,礼:一作书。
"公但读书煮春茶":你呢,只要安心地享乐,读书之余,品味新茶。
# 煮春茶:文集校:一作遮眼花。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杂言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中通过选取契合友人身份爱好的物品表达祝愿,在临别寄语中劝勉友人修身养道,还以转述友人家庭和美之事收尾,体现了诗人与友人真挚深厚的情谊,展现出洒脱豁达的离别情怀。
2. 写作手法
排比:诗的第一段连用六句九言长句,“要用蒲城的美酒请王纯亮喝……要用歙州黟县所产的好墨送王”,用相同的句式结构,一气呵成地列举出送别时准备美酒、秋菊、好墨、歌声等行为,增强语势,使情感表达如汹涌浪潮,更显诚挚热烈,展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化用:“江山千里俱头白,骨肉十年终眼青”从杜甫诗“别来头并白,相对眼终青”化出,汲取前人诗句精华,融入自身情境,既保留原诗表达岁月沧桑、情谊如初的韵味,又赋予新意,借由熟悉意象,精准传递出与友人久别重逢又面临离别的复杂情感。
3. 分段赏析
这首诗开篇至“骨肉十年终眼青”构成第一段,聚焦送别场景。其韵脚统一,在四句七言间穿插六句九言长句,排比铺陈,如洪流奔涌,一气呵成。这般九言长句,韵律和谐、辞藻华美,于黄庭坚诗作中独树一帜,因而广为流传,恰似陈衍评《寄黄几复》所言,是“此老最合时宜语”。不过,此段前八句稍显平俗,大意为要用蒲城美酒款待王纯亮,酒中浮“秋菊之落英”,借酒化解他心中块垒,菊可助人抵御早衰;再用歙州黟县好墨相赠,伴着《渭城曲》般的惜别歌声,望墨助他书写“万古文章”,歌声传递亲情。此写法非黄庭坚首创,远有鲍照《拟行路难》类似句式为源,近受欧阳修相关诗句影响,虽有变化,终究是铺陈渲染,难显其深厚笔力。直至结尾“江山千里俱头白,骨肉十年终眼青”两句,才尽显黄诗非凡功底,恰似黄河中流砥柱,戛然而止前文的酣畅之势与和谐韵律。从瞬间送别跳转至长久情谊,十年间彼此踏遍江山,双鬓染霜,容颜渐改,可那份亲如骨肉、相互珍视的情谊却坚如磐石,寥寥数字涵盖万千感慨,用词精巧,笔锋刚健有力。进入第二段,八句诗转押仄韵,承接上段收尾,转为对王郎的赞誉与临别寄语。开篇“连床夜语”四句,描述王郎前来探望,二人促膝长谈,直至雄鸡报晓,王郎仿若“无底”书囊,知识渊博,话题源源不断,诗人欣喜于他的深厚学识,料想分别后他定能精进不休,不必为通信稀疏而怅惘。笔锋由相聚时的欣喜,过渡到交谈后的钦佩,再延伸至对未来的展望,行文流畅自然。随后“炒沙作糜”四句,紧承读书治学话题深入议论,作为临别赠言,笔力苍劲,风格突变,与前文“江山”两句遥相呼应。这几句强调,一味追求精巧文章,如同“炒沙作糜”,徒劳无功,恰似“镂刻冰块”,难以长久;应当沉下心来,专注于道义追求,领悟孔孟思想真谛,让其如日月高悬,照亮人生之路。黄庭坚身为诗人,虽醉心于诗词雕琢,力求精巧,但始终秉持文章应为“道”服务的理念,此处便凸显他将儒家修身、济世准则置于首位。诗的末尾四句独立成段,旨在宽慰王郎。彼时王郎进士落第,赋闲在家,诗人告知他家中诸事顺遂,弟弟操持家务井井有条,妻子贤惠,侍奉公婆无微不至,儿子潜心诗书,女儿精于织麻,毫无后顾之忧,大可安心品茶读书,享受闲适生活。此段语调舒缓,用词凝练,尽显黄诗一贯追求的“理趣”,为全诗画上一个温暖而圆满的句号。
4. 作品点评
多数读者对这首诗的喜爱多集中在前半部分,然而真正彰显其深厚功力之处,实则在“江山千里”起的后半部分。诚如方东树于《昭昧詹言》中所评:此诗“入思深,造句奇崛,笔势健”,这般独特风貌有着矫正诗风柔媚、圆熟之效,尽显黄庭坚作诗的专长。若要深切领悟这些精妙之处,关键还得着眼于后半部分,于其中细品诗人深沉的思虑、奇崛的语句架构以及刚健有力的笔锋走势。
下一篇:宋·黄庭坚《再答明略二首其一》